最快两小时入脑!微塑料竟然可在体内自行「包装」,直冲大脑
2023/5/19 10:20:16 阅读:7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学术经纬 ,作者学术经纬
塑料因为其延伸性强、耐用,并且经济性价比很高,几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如果说它不仅只是渗透进生活,还渗透进了身体呢?
随手丢弃的塑料,经过自然条件分解后会转变成微塑料或纳米塑料(micro- and nanoplastics,MNP),已经有许多研究在人体的血液、肺部和胎盘中监测到 MNP 的存在,它们会随着呼吸和饮食,潜入身体内部。然而,更惊人的还在后面。
最近,由国际科学团队联合在《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发表的论文显示,MNP 颗粒在被小鼠食用后,会以极快的速度在体内穿行,不出数小时就能进入大脑。
研究者在实验中设置了三种不同尺寸的聚乙烯 MNP 颗粒,直径分别为 9.5、1.14 和 0.29 微米,它们会带上特殊的荧光标记,方便进行后续追踪。随后这些 MNP 被加入到类似消化物的物质中,并喂食给了小鼠。
结果非常惊人,最快仅需要两个小时,小鼠的大脑中就会出现一些纳米级的荧光信号,在荧光显微镜下,它们的大脑组织中有一些微小的绿色光点,这些就是 MNP 已经进入大脑的证据。
不过,在 3 种 MNP 中,只有 0.29 微米大小的颗粒可以从胃肠道被吸收后,突破血脑屏障再进入大脑内部。研究指出,更小的塑料颗粒有着更高的表面积/体积比,这会使得这些颗粒更容易具备反应活性,也会更容易在体内穿梭。
这里所说的反应活性指的是,MNP 从环境中募集其他分子的能力,比如让脂质、蛋白质结合到自己表面,覆盖形成一个保护外环。这层外环可以让 MNP 更具抵抗力,也会对组织具有亲和性。
借助计算机模拟,研究者构建出了血脑屏障的模型,其中还包含了由磷脂双层膜。随后,四种不同的塑料颗粒模型被用来测试突破血脑屏障的能力,其中有着蛋白质外层的 MNP 几乎不能穿透屏障,但是有着胆固醇外层的 MNP 可以轻而易举地穿越过去,不过不能进入深层的脑部组织。
研究者认为,MNP 在我们体内穿梭时,非常依赖它们外层的结合分子,尤其是各种分子组合的外层更具危险性。
「我们目前可以确定的是,MNP 在体内经过反应后可以快速入脑,不过还没有确定要吸收多少微塑料颗粒后才会出现这一现象。」研究通讯作者 Lukas Kenner 博士表示,他认为我们需要对塑料污染有更高的警惕,减少 MNP 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转自:“丁香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