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杂志 | 阜外医院:中国10年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趋势分析
2023/4/25 10:24:53 阅读:113 发布者:
2023年4月4日,华中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学者在《BMC Public Health》发表题为“Mortality trend analysi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China between 2010 and 2019: a joinpoint analysis” (IF=4.14)的研究。
该研究显示,2010~2019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死亡率和年龄调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75岁的老年女性人群。
研究者们从2010年至2019年中国死亡监测数据集中提取性别、年龄、城乡、死亡状态等数据,中国死亡监测系统监测点605个,覆盖3亿多人。以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率和年龄调整后的死亡率(AADRs)为主要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IHD的死亡率和AADRs趋势。进行了半结构化的专家访谈,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对策。
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的IHD死亡率(年均百分比变化[AAPC]=5.14%)AADRs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AADRs=1.60%)。
男性(AAPC=4.91%,AAPCAADRs=1.09%,P<0.05)和女性(AAPC=5.57%,AAPCAADRs=1.84%,P<0.001)的死亡率和AADRs都在增加,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的变化幅度高于男性。
城市(AAPC=4.80%,AAPCAADRs=1.76%,P<0.05)和农村(AAPC=5.31%,P<0.001;AAPCAADRs=0.99%,P>0.05)的死亡率增加,农村地区的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
在年龄分析中,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死亡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年龄-性别交叉分析发现,≥75岁的女性死亡率趋势最高(年百分比变化[APC]=2.43%,P<0.05)。
半结构化访谈
研究还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有86.67%的受访者认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的上升趋势与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
所有人均表示,城乡死亡率的差异主要是城乡医疗水平差异所致,并同意有必要扩大初级卫生保健的范围,并通过健康教育和疾病筛查提高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认识,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农村居民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居民,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医疗水平低下、医疗设施匮乏,而相关危险因素患病率高。比如农村地区的超重和肥胖率迅速上升,吸烟率更高,高血压患病率也高于城市人群。
有73.34%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女性高死亡率趋势是由于社会低估了女性的风险,应加强女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60%的受访者认为,女性的死亡趋势与绝经后身体机能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值得注意的是,80%的受访者建议更加关注7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
93.34%的受访者表示,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下降。所有参与者都建议,老年人应该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并应鼓励他们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作者建议,政府应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减少城乡不平等,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水平。卫生政策制定者应通过了解农村地区的具体需求,并根据农村环境制定和实施预防策略。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公众号“中国和循环杂志”
转自:“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