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郑新民(PhD,HKU),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言
语言学研究已经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交叉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而且还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如自动翻译、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语言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理论研究的抽象性、语言现象的复杂性、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02
首先,一些语言学研究是高度理论化和抽象的,使其难以直接应用于实际情况。例如,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对于语言学家来说非常重要,但对于其他领域可能并没有直接的应用价值。这些理论可能需要经过多次修订和发展,才能被成功地应用于具体问题。同时,研究人员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世界中的数据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研究人员需要理解文本的语法和语义结构,从而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英语句子 "The cat is on the mat."(猫在垫子上)和法语句子 "Le chat est sur le tapis."(猫在垫子上)为例,研究人员需要了解这些句子中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结构,以便进行准确的翻译。类似地,日文句子 "猫はマットの上にいます。"(猫在垫子上)和德文句子 "Die Katze liegt auf der Matte."(猫在垫子上)也需要深入理解其结构特点,才能实现有效的跨语言翻译。
03
其次,语言是一种复杂多面的现象,研究人员对其运作方式仍知之甚少。虽然近年来语言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此外,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可能相互冲突或互补,使得将现有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变得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和整合各种理论和方法,以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心理学家 Pinker 的 "The Language Instinct" 为例,他探讨了语言学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为我们对语言习得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当我们比较英语中的 "I love you"(我爱你),汉语中的 "我爱你",法语中的 "Je t'aime"(我爱你)和日语中的 "愛してる"(我爱你)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语言在表达爱意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可以探索语言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语言习得和跨语言沟通提供新的启示。
04
再者,不同语言、方言乃至个体之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语言学研究可能不容易适用于所有情境,研究人员需要谨慎地推广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研究人员需要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便找出不同语言、方言和个体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具实际应用价值。比如说,英语和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语音方面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跨语言研究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差异。例如,英语中的 "apple"(苹果)和汉语中的 "苹果" 在词汇层面上具有相似性,但在发音上有很大差异。同样地,法语中的 "pomme"(苹果)和日语中的 "りんご"(苹果)也在词汇和发音方面存在差异。同时,研究者可以借鉴 Sapir-Whorf 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探讨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进一步揭示不同语言间的共性与个性。
05
又如,语言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语言学研究有时会遇到那些将语言视为身份基本组成部分的人的抵制。这使得在实际情境中实施语言学研究成果变得具有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需要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现象,并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对语言研究的影响。例如,习语(idiom)是英语中典型的文化现象,如 "kick the bucket"(去世)和 "break a leg"(祝好运)这样的表达在字面上无法理解,但在英语文化中具有特定的含义。类似地,在汉语中,"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和 "破釜沉舟"(孤注掷)也是典型的文化现象,它们在字面上难以理解,但在汉语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寓意。同样,在法语中,"poser un lapin"(放鸽子)和 "avoir un chat dans la gorge"(嗓子里有猫,指说话嘶哑)这样的表达也体现了法国文化的特点。而在日语中,"猿も木から落ちる"(猿也会从树上掉下来,意指人人都会犯错误)和 "石橋を叩いて渡る"(敲击石桥再过,表示谨慎小心)同样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精髓。
06
综上所述,在进行语言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言现象。同时,他们还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密切合作,以便更好地推广语言学研究成果,使其在教育、政策制定和社会交流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了解不同语言中的文化表达和习语,可以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误解和沟通障碍。因此,在进行语言研究时,深入挖掘和分析不同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应对现实情境中的挑战。
07
参考文献
Chomsky, N.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Mouton.
Chomsky, N.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IT Press.
Pinker, S. (1994). 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Sapir, E. (1921).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Whorf, B. L. (1956).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MIT Press.
Hymes, D. (1974). Foundations in Sociolinguistics: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Labov, W. (1972). Sociolinguistic Pattern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Gumperz, J. J., & Levinson, S. C. (1996). Rethinking Linguistic Relativ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ystal, D. (2008). 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Wiley-Blackwell.
Saeed, J. I. (2003). Semantics. Wiley-Blackwell.
转自:“郑新民谈英语教学与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