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管理世界杂志 ,作者曹裕 等
数字化如何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曹裕(中南大学商学院)
李想(中南大学商学院)
胡韩莉(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万光羽(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汪寿阳(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3年第3期
文章主要内容
摘要:数字化如何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而其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厘清。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对数字化驱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阶段特征与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工具化向在线化、在线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生态化演进的三次跃升,并推动企业实现了从绿色结构化到绿色能力化再到绿色杠杆化的绿色转型发展;第二,三次跃迁过程中制造企业数据资源的编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数字编排方式下制造企业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驱动表现为以数字基础推动绿色结构化、数字捆绑推动绿色能力化、数字撬动推动绿色杠杆化的推动过程,并形成了“特征—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本文发现了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跃升演进规律,揭示了数字化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资源编排理论的研究情境与理论内涵,为后发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绿色转型升级与路径提供启发与参考。
关键词:制造企业 数字化 绿色转型 资源编排
一、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制造业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制造业以其20%的全球碳排放占比成为了碳排放的“第三元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绿色转型要求。但如何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理论界与实务界亟待探索的难题。绿色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的:一方面,绿色转型和政府环保规制会大幅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部分制造企业受限于成本压力难以真正实现“绿色化”;另一方面,我国多数制造企业绿色技术水平较低,需要创造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否则未来企业可能“连市场的门都摸不到”。
数字技术的兴起为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带来了新契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其泛生性、开放性、流动性、普惠性、虚拟性的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制造企业绿色转型中面临的运营成本窘境和技术突破难题。然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属性企业中数字化对绿色转型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现实中,低数字化企业更多得益于人工替代与更高效无缝衔接之下的绿色价值,如有色金属企业;高数字化则带来生产方式、能源结构等多方面转型下的绿色能力,如工程机械企业。也就是说,尽管都称之为数字化,但不同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这也解释了数字化与绿色转型之间为何存在“影响不大”与“影响巨大”的矛盾性结论。加之,绿色转型囿于成本与技术也存在阶段性,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结构等不同绿色转型表现所要求的数字化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制造企业在数字化与绿色转型之间面临着能力与阶段匹配问题。那么,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存在哪些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化能力如何转化为绿色化能力进而推动制造企业的绿色转型?数字化驱动绿色转型的内在机理以及如何实现阶段匹配?均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编排过程视角破解数字化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纵向演变路径与内在推动机理,这对于助推国家“双碳”目标以及绿色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二、主要内容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以及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基于资源编排理论,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对三一集团数字化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规律及其对绿色转型的内在驱动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以回答“数字化如何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这一核心问题。
与传统案例研究的数据收集方法不同,本文以实地调查研究为主,辅以大数据挖掘技术,兼顾了数据的时效性与回溯性,并运用多渠道数据收集进行交叉验证,符合数据收集的三角验证原则,实现了更高效率和更综合全面的数据收集工作。数据整理过程则采用了多级编码方式。首先,通过开放式编码形成一级概念。筛选出与数字化、绿色化主题基本相关的内容,再使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进行编码和识别构念,生成高频关键词,结合时序区间方法和关键事件法,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切分时序区间,将收集的数据分为三一集团数字化的三次跃迁。其次,解读、聚合一级概念形成二级主题。将三次跃迁过程中具有数字化、绿色化和内在资源编排驱动特征的一级概念聚合,形成抽象化、理论化的二级主题。最后,聚合二级主题形成聚合构念。将编码整合到“数字化”“绿色化”“内在驱动逻辑”三大聚合构念,最终提炼出以数字基础推动绿色结构化、数字捆绑推动绿色能力化、数字撬动推动绿色杠杆化的推动过程,以及以“特征—能力—行动”内在驱动逻辑为基础的数字化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数字化助力制造企业绿色转型过程机理的理论框架。从过程演化视角来看,基于“资源建构—资源捆绑—资源撬动”的编排框架,制造企业数字化经历了工具化向在线化、在线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生态化演进的三次跃升,表现为建构数字基础、捆绑数字要素、撬动数字边界的数字化演进过程;而在不同数字化跃升阶段,数字化有效推动了企业的绿色转型,依次表现为绿色结构化、绿色能力化与绿色杠杆化的演变过程。从内在机理视角来看,提出了“特征—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企业数字化行为会激活数字特征,由此提升企业的不同关键能力,成为释放数字化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能力带动下的资源编排行动是将数字化优势转化为绿色化表现的关键流程,最终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上述发现为制造企业以数字手段推动绿色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指导。一方面,制造企业应把握数字化驱动绿色转型的阶段性特征,科学、适度发挥数字化各阶段的关键能力,推动资源编排行动形成绿色化途径,以实现制造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制造龙头企业不仅要实现个体数字化,更关键的作用在于搭建平台生态系统,辐射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发展与绿色化协同。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本文提出了具有阶段性特征的数字化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模型,从时间与空间视角有效拓展了数字化与绿色转型的理论内涵与适用情境。通过对三一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过程经历了工具化向在线化、在线化向智能化、智能化向生态化演进的三次跃升,并推动企业实现了从绿色结构化到绿色能力化再到绿色杠杆化的绿色转型发展。由此,响应了学者对于内部数字化与绿色转型到外部生态协同现象的关注,为数字化与绿色转型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内涵视角。第二,本文不仅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框架解构了不同跃升阶段数字化驱动绿色转型的过程机理,还提出了各阶段“特征—能力—行动”的内在驱动逻辑,将当前“割裂式”的数字化与绿色化研究进行了理论整合,弥补了现有数字化与绿色化之间微观演变机理讨论不足的问题,揭示了数字化推动绿色转型的底层逻辑,形成了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深化,是对学者对于数字情境下价值创造范式变革的研究。
未来拓展方面,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制造企业转型还处于“在线化向智能化转型”阶段,生态化发展下的未来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可能随时代发展涌现更多资源撬动方式。未来研究可结合时代发展背景,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数字生态化发展格局下制造企业绿色转型范式。
五、写作、投稿、修改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数字化如何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是作者团队一直以来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先后调研4家湖南省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之后,最终遵循案例选择的代表性与独特性、理论抽样的典型性与适配性、案例调查的可行性等原则选择了三一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并对三一集团开展了全方位系统调查研究,整个过程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三一集团中高层管理者的启发与帮助。特别感谢《管理世界》编辑部给予的修改机会和宝贵建议,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给予的建设性意见。经过这次投稿和修改经历,作者团队将更加坚定地深入探索数字化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新路径与新模式,以构建数字情境下绿色价值创造的中国理论体系,更好地服务指导我国制造企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行动。
文章刊发:
曹裕、李想、胡韩莉、万光羽、汪寿阳:《数字化如何推动制造企业绿色转型?——资源编排理论视角下的探索性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23年第3期,第96~112、126页。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