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让“孝”永留人间

    类别:散文 作者:原野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4/4/11 8:06:21 网友阅读:53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让“孝”永留人间

    文/原野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本世纪中叶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孝”文化对于解决家庭养老与老人的社会保障,处理现代子女关系,建立现代家庭伦理;加强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孝,辞海解释为:上下结构,会意字,儿子在下孝敬老子。孝者,顺也。顺,即是孝。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顺从老人的心思,达成老人的意愿,就是尽孝道。

    面对年近古稀、耄耋的老人,我们不要总想改变他们什么,即使是他们自身的一些性格上的缺憾,也要顺其自然。因为你煞费苦心的改造,除了叫老人伤心,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天下老人都一样,对儿女都不会有更高、更多的要求,甚至是少之又少,极难和“苛求”挂上钩。只要我们做儿女的多想想他们早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之相处,就会自然而然地顺从老人的心意去做。

    古人说 “人老返小”。老人的固执、啰嗦、麻烦时常像个“幼稚”的孩子,倘若我们肯拿出对待自己小孩的爱心与耐心去面对老人,老人又何尝像小孩子一样“不解人情”呢?说到底,恐怕还是对自己孩子疼爱有加,而对老人的照顾少得可怜!

    在严寒酷暑、风雷电掣、雨雪交加之际,你首先念及的是出门在外求学、工作抑或打工的孩子此时身居何方,是否及时增减衣服?心里还默默的念叨小心感冒、着凉、中暑等,却常常疏忽了远在乡下的爹妈,那怕打个电话叮嘱一声……事实上,孩子常嫌你唠叨,而老人此时最需要的是--这份难得的“唠叨”。

    为人父母的我们,皆为人儿女。上养老,下育小,此为人到中年之天职,二者不可偏颇。

    为人父母,不仅要带给子女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赋予给他们一颗健康的心,教孩子会做人做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呵护和培养,这种呵护和培养不一定需要多么丰厚的物质条件,甚至也不需要太多的共处时间,而最需要的是怀有一颗责任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大多数父母都不可避免地忙于事业或者为生活奔波,甚至与孩子长期分居,也有很多父母穷困潦倒,但是他们的拳拳爱心依旧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了孩子,哪怕只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碗讨来的稀粥,一封错别字的信件、一次愉快的交流,也都在无形之中渗透了父母的深情厚爱。只要你真心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则不论在何种艰难困苦环境下,你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表达、去尽责,一定不会在孩子的成长中留下爱的空白。

    父母的这种言传身教,让孩子不但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自信,而且从中学会如何去孝敬父母、感恩别人、回报社会。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者今天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人老了,并不只是对物质生活的渴求,而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中华民族是个孝道的民族,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可我们周围不孝子女比比皆是:有自己大吃大喝而舍不得给父母一分钱甚至还时时想着从父母那捣腾点回去的;有为养父母意见不一而恶语相击说跟不上时世的;有借口孩子学习紧、住房紧而弃父母于不顾的;有见官躬身屈膝唯恐伺候不周而父母重病在身借口工作忙脱不开身;有为了老人遗产分割不清的……对已失去了利用价值而只会拖累自己的父母,想出一切招数脱掉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只想着过自己的小日子,忘了父母如何将他们含辛茹苦拉扯成人,被世人所“笑”。

    养父母天经地义,虽不可厚待,但做子女的应尽其职责,做到问心无愧!夫妻之间虽不能相敬如宾,但相互沟通谅解,相互支持帮助,给孩子做好榜样,代代相传。

    史书记载:“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孝为行,敬为心,把父母接到身边,早晚伺俸,和颜悦色,言语传情。或者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唠叨唠叨,让他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这难道很难吗?

    行孝要趁早,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等你忙完了,有了成就了,想要孝敬父母了,他们却不在了。你欲哭无泪,在忏悔中度日如年。

    父母在,我们感到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等送走了父母,我们会突然觉得自己成了一个老人。人人都有老的时候,人人都希望儿女孝顺,那就从你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老人生前你多尽一份孝心,老人死后你就少一份愧疚。我最憎恨的就是那种老人生前不孝顺,老人死后哭得最响的虚假小人,他们的泪水是世界上最贱的东西。可谓“没老人夸孝顺。”他们无论是哭老人,还是请菩萨、上祖坟,处处体现着自私自利,为了自己发财,求愿神灵保护,却忘了他们的行为已经是人神共愤!

    只有你实实在在地尽了孝心,在父母走的时候,你方可面带微笑,因为你的父母是含笑而走的。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中国历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当代不少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我们都应该懂得孝顺,但我们也不能做“愚孝”的事。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孝”印在我们的心上,让孝永不失传!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