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 情浓于血
——-寻根记
中国省亲礼仪兴于汉代,至明代省亲行为的社会化和制度化就基本确立,省亲对像不仅限于探望亲生父母,扩大到拜觐其他尊亲。
时值春色澜珊4月天,24日中午13:04,我携妻并与弟妹家人共六人回到四川宜宾省亲,并兑现兄弟去年的承诺,到宜宾为三叔八十岁生日祝寿。
从贵阳北站登上G2828动车启程宜宾,经1小时51分,时速每小时250公里的行驶,动车于下午14:55正点到达了四川省宜宾市西站,来到了阔别六十余年的故土,实现退休后省亲的宿愿。
记得上次短暂的回过一次宜宾,那是在1986年8月,新婚走亲,匆匆来又匆匆去,时间很短,谈不上寻根省亲。当时才29岁,正是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家规定的婚休日很短,几天内跑几个地方拜觐几处亲戚,还去峨眉山,乐山等景奌,沧沧促促,形色匆匆,人还在旅途,电话就打到亲减家催回。平常每周只休一天,节假日休息时间也短,春节只有三天休息,加上交通没有现在方便,有省亲欲望却难成行。况且探亲假必须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要想探望其它尊亲,只能等待机会,这是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等就等走了几十年。
本次省亲没有了时间约束,也没有规定限制,拜觐尊亲单一,只探望健在的三叔及家人并为三叔八十岁生日祝寿,意义很重要。三叔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说我寻根来了,他还告诉我一些自已都不清楚的经历。六十二年前,在“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四川宜宾市内的一条叫民权路的临街老居二楼,一个男婴突破襁褓,轰轰烈烈来到了人世,成为父辈那代人的大长子,他说我父亲在1958年从湛江南海舰队转业,被安排到贵阳工作,三叔在1960年7月参军离开宜宾,三叔到部队,宜宾只留下我和奶奶一老一小,奶奶年龄大了,没有经济收入,全靠三个儿子每月寄钱生活和抚养我,精力、经济能力有限,奶奶曾说,原本想将我过继给三叔,因三叔没有成家未成,故奶奶将我从宜宾带到了贵阳,而奶奶转到南京与二叔一起生话直到辞世。从1960算起至2017年我双亲相继离世,我在贵阳生活了60年,我有着生于四川长于贵州的经历,出生地是不会被改变的,宜宾是我根之所在,我的第一故乡,贵阳是第二故乡,如今,我还有了第三故乡在琼海,那是退休后过冬的城市。
宜宾这座老城有着2200年建城历史,2019年统计有人口561万,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过六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苹开放四十年飞速发展,宜宾市发生了巨大变化,2020年GDP达2840多亿,快赶上中心城市贵阳,(贵阳2020年做GDP为3100亿.人口480万)。城市己脱胎换骨、面貌焕然一新,我这个本地出生人固为离开的时间太长,我已找不到也想不起它原来的样子,出生地民权路还在而老屋不在;尊亲老人健在已寿登耄耆,两老身体健康,神采奕奕,小妹事业有成,妹夫也相当出色。都成为企业中坚骨干力量,成就斐然。
4月25日三叔八十大寿生日,寿宴上我们都为他敬献祝寿词,尽力让他高兴,以快乐语言烘托气氛,我是这样敬献祝词的:
“春秋迭易,岁月轮回。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我们寿登耄耋的老人,长辈三叔,今曰年满八十大寿,这在我们的亲情中,是件重要的,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聚集一堂,共庆三叔八十大寿生曰,祝愿三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祝愿三叔开心每一天,快乐每一刻,每时每刻都顺心如意; 同祝愿三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长命百岁。”弟妹们的祝词各有千秋,不一列举。
我注意到,三叔十分认真而又特别高兴地听起晚辈们的祝词,不时微微点头以示满意。当大家齐唱《生日快乐》歌时,他跟着节奏打起了拍子,带动了全体跟着打拍子,增强了生日宴的快乐气氛。小弟用摄像机将这一场面记录下来,留为珍贵纪念,也成为我本次寻根省亲的见证。
饭后三叔私下对我说;“只有你的祝词说得好。”我明白三叔的评价出自真情,是经过思考后才这样作出评价的,他本人是很有文化素养的人。我十分感激他,他多次说宜宾就是我是家,要经常回炭。他是在提醒我不要忘记根。是的,我的生命之根在宜宾。我怎么能忘记自己的根呢,宜宾将是我这一生情之所依,心之所往,魂之所系,梦之所绕的心之圣殿!。
三叔是爱运动的人,退休后一直坚持锻练,每天早上起床后就在所住的地中海蓝湾小区小道上小跑二十多分钟才回家,以此方式保持看全天的旺盛精神。两老还特别带我们到流杯池公园玩耍,他总是精力十足,不知疲惫地为我们忙前忙后作导游讲解,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有此旺盛精力真难能可贵,是福之所归,他是我们晚辈做人处事的榜样。三婶银发婆娑,仪态优雅,持重贤惠,一人操劳为三叔八十大寿做了二十几道美味佳肴,赢得众口称赞,我们在尽享家乡美味的同时,感受到本次省亲带来的天伦之乐,无比的幸福。
本次省亲,我们对两老的孝敬微不足道,两老对晚辈的热情似决堤洪水,精心细微,真情阳光暖。临行时赠我们名洒五粮液及宜宾特产,还有名茶,情重礼池重,我倍感亲情如五粮液洒,清澈透亮,醇香绵长,情真意切。
血浓于水,情浓于血?谨向三叔三婶两老表示深情致意和深深爱戴,并小妹莉群,小妹夫曾文表示感谢!
以诗纪念:
《还籍书》
离巢燕子何日归?
春色澜珊四月回。
寻根省亲脚生风,
空降长江第一城。
桑梓老屋影不在,
三江汇流水域阔。
风雨流年半辈子,
今朝回还六十秋。
尊亲倚窗望穿眼,
梦里寻见几回回。
宴中茅台饮不醉,
都把老年作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