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看官,请您泡上一杯冬日里新晒的腊梅,静静地听我诉说这故事,它就像您手中的腊梅茶,远远闻着
丝丝沁香,品咂时竟有些须苦涩。也许这是您的故事,也许这是他的故事。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扶风歌》
石梦青不是个长情的人。她有自知之明。
父亲母亲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她的管教严厉自不必说。 从小到大要求她不得与同学结交,所有能与
外界联系的工具都要查管,家庭的环境极其清幽清静、肃穆端严,连一声电话铃响也觉得烦扰。对她而
言,隐私是不道德的。相比于其他同学,她的生活可谓是“清苦寂寥”,父母为她建造了一个“世外桃
源”,尽管“不知有汉”,但在学校里,石梦青倒也有一番“作为”:学习成绩永远优异。她也知道,自
己并不聪明,因此在学问上总是孜孜矻矻,心无旁骛。老师们对优秀的学生一向“任其自然”,只要他们
的成绩在“合理区间”内活动,平日里不找麻烦,老师的目光不会在他们身上多作停留。同学知道石梦青
是孤僻性子,素来不和大家打成一片,也都不去管她。她也只顾埋头读书,埋头走路,一直相安无事。
早春四月的一个晚上,石梦青忘了拿什么东西又折回去 ,教室里空无一人。急急忙忙翻箱倒柜终于
找到,一抬头眼神忽然被牵住似的对上窗外一双干净、含笑的眸子——那笑意当然那时不是对她,是对刚
进教室的同伴。
石梦青怔了怔,移开目光,拽上东西头也不回地走了——哪敢回头,生怕自己走不了似的。
但仿佛从此有一根坚韧的丝线,让他们互相牵绊,最后拉入各自的深渊。
石梦青后来回忆起总觉隔在他们之间的窗户如同一道屏障,给那时的心情罩上一层轻纱,也成了一
道壁垒,他们可以看见彼此,却永远也无法冲破它而获得心灵的安慰和印证。
自此,石梦青总会偶尔揣回家一些东西。也不是没有回应,都是行色倥偬间捎带的信物,不敢张
扬,只能含蓄。
无论表面如何波澜不惊,终于被母亲发现,严厉的训斥后,石梦青再没有做出任何举动。虽不
是“亲命不可违”,但“天地君亲师”,石梦青也不敢因此破坏天地人伦,合家亲情。更何况不能落下学
习。
她的“不回应,也不拒绝”却让他干净、含笑的眸子变得成熟、麻木。那时的石梦青无论如何也预
料不到,自己于沉默之间竟犯下如此罪行,以致以后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都将受到良心的无尽折磨。
看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为了曾经爱过也伤过的女仆卡秋莎所做的救赎,她才如同被一语惊醒的
梦中人。往日被封存的记忆重又被取出。不像酒,愈久愈醇香,它品在心中是苦涩的。她请求神明的宽
恕,但是她明白,她必须求得他的原谅,在这件事,他才是神明。
她道歉,并表示悉听尊便。他的回答令她无言。
“我们之间差了缘分,也就不必纠缠”。原话自然委婉许多,但给石梦青翻译后竟觉得一丝凉意。
轻描淡写一句话,抹煞了曾经岁月里混合的所有惊喜、担忧、害怕、歉疚,仿佛一辆车飞快地驶过,卷起
漫天尘烟,然后慢慢下降,待人惊慌地想寻觅罪魁时,那辆车早已不见了踪影。
石梦青望着远处匆忙的行人,嘴里还应付着“我也觉得是这样”“明白了” ,后来才发现自己手心
里四道殷红的月牙痕隐隐作痛。
清明时节,一大家人去给祖先扫墓,石梦青看到舅舅砍去坟茔上的枯枝,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旧事
也终将落得如此下场,她后来写道:往事并不如烟,时光匆匆流去,带给我们伤痕和悔恨。我们能做的,
只是在心底寻找一隅之地,将故事埋葬, 待到杂草丛生之时,将它细细整理,扫去浮灰,默默地凭吊。
《荆棘鸟》的开头和结尾处写着这段话:鸟儿胸前带着荆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它被
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降临。她只
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
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
石梦青泪如泉涌。
但石梦青并不是个长情的人。好在她可以此告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