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二十岁,不谈爱情

    类别:随笔 作者:徐毛毛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3/10/15 16:28:01 网友阅读:963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如果我问,爱情到底是什么,你要给我怎样的回答?

    ——题记

    前段时间,玲过了二十周岁的生日。当时感慨特别多,在寝室絮絮叨叨感叹时间怎么这么快,感叹一去不复返的无知年少。 没有人真正明白我到底是在感概什么,神神叨叨地像一个神经错乱的人,或许在很多时候在很多人眼里我真的就像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神经质,说一些没边际的话,做一些没常理的事。我在给她的信里写到:对十九岁的自己说再见,从此告别十几岁的青春年少。 就是这样一句话,倒是让自己的心融化成一滩清水,静静流淌。

    十几岁,年少轻狂。

    生命的行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一个阶段都是特定的色彩。

    已经不知道是从什么开始,我们的世界里多了爱情。无论是好朋友之间的聚会,还是室友的卧谈会,或者是自我的交谈,很多时候都在围绕着感情这个话题展开,大家的世界被爱情占据着越来越多的位置,越来越多。

    但是,好像所有关于爱情的认知,都褪去了曾经的幻想,十几岁的时候说到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期待一种憧憬,一种,无论它是什么样子,我都会怀抱希望的热情。然而后来,我们会拿得到的感情跟模拟的那份感情对比,会拿手中的一份感情去试探现实的残酷程度,会拿自己的恋爱作为一种随波逐流的谈资。回想一下,在初中的时候,情窦初开的小男孩小女孩,突然接触了“喜欢”这个东西,彼此有好感的会小心翼翼地维护两个人的关系,单恋的会尽心尽力地对人家付出,根本不曾想过要怎样,只是觉得自己喜欢的人值得得到自己的好,而自己也心甘情愿,于是一份喜欢变成两个人的收获。那时候我们的世界很小,装的都是精心挑选的人、物、事,舍不得亏待自己的心,不会要求那么多,所以那时候的感情也是最纯洁无私的。我记得男生a那时候很喜欢女生b,于是每天早上都会去很早,只为了跟她一起站在班级门口等着开门,每次数学都会考的很好,这样她就会去请教他,他会买她喜欢吃的零食,故意说自己不喜欢吃塞给她,逢到她值日的时候,他总能找到借口出现在空荡的车棚。都是一些特别小的事情,琐碎到没人会有闲情把它跟喜欢挂钩,他也不曾提过,但是多年后,我们所有人都熟知了爱情里的情节,再去听这些琐碎,竟是会无比感动。还有女生a,她为了喜欢的男生擦了三年的桌子,那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准备了一块抹布在抽屉里,早上来了把桌子擦一擦,也会很顺手地就给同桌擦干净,没有谁会真正觉得这是多么值得感谢的事情。但是她跟他从来没有坐过同桌,即使是给他擦干净了,也从来没有说过,所以常常他还是会自己擦一遍,估计他至今都没有料到,当年他叫嚷着他的抹布总是最干净的原因原来是有一个在默默在乎着他的女生。这是关于最懵懂时候的我们,我觉得这也是爱情, 这么简单单纯,无所要求,只是一个人的默默。一个人的安静。高中以后,我们正值花季雨季,男孩子女孩子对待自己心仪的对象,已经学会了讨好争取,小说里,歌词里,电视剧里,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对于爱情都有了自己的一个期待的模样,很喜欢去放大一份感情。女生的表现常常就是,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谈吐、行为举止,想着去接近他,以某一种安全的身份,然后就有了后来的很多很多围着着他而形成的喜怒哀乐 ,最怕就是单恋,那样的情况下,女孩子会脆弱敏感地像一个神经病,因他一个笑美滋滋地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能够让他快乐幸福,自己怎么样都好。”又会因他一个忽视暗自哀伤“为什么我那么爱你,你却看不到我的心。”这样的情况这些煽情并忧伤的言语在我们的高中年代并不少见,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这份感受。那么青春灿烂的我们,放大了感情的哀乐,很轻易就能说出爱恨情仇,也很容易就把所有的男女生之间的感情与爱情挂钩,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开始了爱情的初体验,无论是恋爱,还是暗恋,心的某一个位置是自己死死地守护着留给一个人来住宿。那样的年纪,我也听到过“我爱你”这样的表白,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一脸茫然看着别人,没有脸红没有心跳加快没有结巴,如果不是那天习惯性地写了日志,明明白白地写着:真新奇,他为什么会爱我?因为我给他的感觉很像爸爸妈妈的感觉了吗?我想我可能都不会记得那时候是怎样的情绪了,甚至可能压根就不记得人生收到的第一次“我爱你” 是什么时候是出自哪个男生之口。我们都像是在大冒险的队员,发现了“爱情”这个宝藏,也得到了前任留下来的寻找路线的秘籍,于是每个人都想要得到它,一探它的奥妙,同时在寻宝的过程中谁也不甘落后,无论是开心还是悲伤,都要用一支彩笔精心描绘一番以后再展现给别人看,我们一点点刻画的到底是故事,还是生活,其实已经没办法分清楚了。

    上大学以后,我们都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初中生,也不是那个忧伤多愁的小高中生。我们有了自己一个固定的朋友圈,有了稳固的友谊;我们也有了自己为人处事的一套简单基本的方式;我们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风格,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讲求自己的特色;我们对待爱情也不再是单一的观点,各自有了具体的想法和要求。也许是大学生活太闲散,也许是我们对待既有的友情都很满意知足,也许是我们还感受不到社会的压力和残酷,所以我们才会有那么大把大把的时间来谈感情的事情。好像,我们的生活一下子就被圈进了一个画好的圆,把积累下来的人际,道理,经历等等逐一搬进去以后,发现缺少一个并肩细数它们的男主人,缺少另一份精彩一起分享,于是就用很多的精力很多的心思很多的时间去整理爱情。小圈子里的男男女女陆陆续续都结束了单身,开始了爱情的旅程,有人用铅笔写着小篆,就有人用钢笔写着隶书,各自书写着不一样的故事,用的笔纸不一样,写出来的字体不一样,描述的内容不一样,谁也说不好哪一样更好,总归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有一点却能保持着难得的一致,那就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感情,对待自己喜欢的那个他,都有了很多要求和规则,掺杂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现实成分。很少有人会再轻易说“爱”,甚至是“喜欢”也吝于去说了。就算我们也没办法去解释什么是爱,但是我们好像就明白,爱不会是在一起就能有的,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就像女孩子,还小的时候可能因为贪恋甜度就会喜欢糖果,很纯粹很简单,但是长大以后,可能会是相反的状态,因为喜欢糖果才尝试着喜欢那种甜度。

    以前,我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圣洁的位置,我想一辈子只谈一次恋爱,一辈子只对一个人好。我以为两个人在一起,就是爱情,而浪漫主义的我一度认为我是可以为爱情赴汤蹈火的,而赴汤蹈火就算是痛也应该是快乐的。我遇到过可以让我放下矜持大胆说喜欢的男生,但是当他问起喜欢他什么,我却傻愣愣得半天回答不上来。后来收起这份喜欢的时候,他问为什么,我依旧是傻愣愣的,许久找不到答案。后来想想,是因为看得清楚没有“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完美结局,所以就无力继续了。好像是败给了现实。没有未来,何必现在。我也遇到了一个对我很好的男生,在他面前我可以做自己毫不掩藏,也得到很好的照顾,我暗暗地想,也许这种简单算得上我刻画的爱情。但是后来发现我们没有办法深入沟通,总是为着琐碎的事情争吵半天还没办法弄清楚对方到底在表达什么样的观念,这让我觉得茫然和疲倦。最恨跟人无休止争执的我,再次无力继续下去。好像是败给了生活。其实 我根本不知道,这都算不算爱情,因为我会为琐碎的事情产生厌烦,会因为自己的真心对待得不到认可和珍惜感到颓然,会因为一切没有按照预想的轨道前进而惶恐退缩,而这些都让我觉得莫名其妙,惊慌失措。所谓的痛并快乐着,我未曾感受到过,痛就是痛着,就会因为痛选择退缩而不想继续下去,还谈什么快乐,实在是境界不够,没办法这么高尚豁达。我突然发现自己曾经的愿景都破产了,一辈子只对一个人好,简直就是笑话。我很疑惑,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有了喜欢就一定要在一起呢?对有的人来说,在一起还不一定就是有喜欢呢,不在一起也可能会有喜欢,谈恋爱不过就是一个形式,喜欢而已,何必夸张成爱,又何必要通过谈恋爱来证明存在。当然,这是我比较神经质的观点,一般人都不予以理睬。

    恋爱中的姐妹们都会有好多的困惑和烦恼,每次听不同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却发现她们有着惊人相似的感受的时候,总觉得她们的关于那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掺杂着“爱情”的成分的,有时候我很想变成她们,想知道在她们心里,所体会的那么多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滋味呢?都说爱情观的形成源起,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的。我对父母的感情生活并没有什么了解,没有太多关于生活点滴的记忆。我想起一个场景:家里客厅的日光灯开着,明亮而柔和的灯光,收音机放着“月光下的凤尾竹”伴着一些刺啦的杂音,我的父亲和母亲坐在透明的茶几前打扑克,时而是两个人爽朗的笑声,时而是两个人各不服气的拌嘴。这样的场面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次别人问我的世界里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段记忆,莫名其妙。 前段时间,在寝室神神叨叨,问她们什么是爱情?到底什么才算是爱情?为什么非要一男一女之间的叫爱情,而同性之间的非要叫友情?我也会对闺蜜说情话,毫不吝啬地表达我的爱,也会对姐妹们关心有加,并且我们可以一起进行很多很多的事情,也更容易达到沟通的畅达,为什么有爱也有情,就不能说是爱情?她们笑我神经兮兮,给了一个合适的回答:爱情的结果是传宗接代。言简意赅。我仿佛明白了,大家是留一个空地给未来的他,他来了再去打造细枝末节。而我的感情世界从来都是是封闭的,凡事都已经有了模型,天真地等着心甘情愿改变自己来适合这个模型的人。s说得对,我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未曾真正接触爱情的世界,只是在自己无边际地幻想,太理想化,把感情世界想得太真善美了。更明白地说,就是大家在爱情里创造生活,而我妄想在生活里创造爱情。但是,我还是想要刨根究底地问一句,为什么我们要变得这么复杂呢?后来的我们为什么要因为生活给爱情那么多框框条条呢?为什么以爱的名义绑架爱情束缚自己呢?喜欢是一种愉悦的感受,既然是收获了愉悦,为什么非要自私地用爱情的名号来定义这份愉悦呢?初中的我们什么都不懂,所以可以那么纯粹,高中的我们也有美好的念想所以可以那么大胆热烈。可是为什么二十岁的我们,学会了打扮自己、伪装自己、塑造自己,为什么就是学不会纯粹为了愉悦自己而大胆热烈地去爱一个人呢?

    十几岁的年少轻狂以后,告别那个独我的小众,我们都变成了后来没有太多特点的大众。

    某次在车上和一位大学教授聊天,他问我大学生对待爱情是什么态度?我惘然地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我不知道,或许只是寂寞?需要一个代替父母来陪伴自己的人。也或许就是荷尔蒙作祟?因为有感觉所以就在一起探究这种感觉。不知道,我压根想不出来爱情是个什么东西。”他又问,那你觉得什么是爱情?我认真地看了看他和他夫人,以及旁边的小情侣,回答到“我是认为绝大数人都误解了爱情,比如说,我们说到亲情,说到友情,第一反应是什么?一定是觉得亲情温暖,友情贴心。可会为什么说到爱情,就要酸甜苦辣一起说呢?对‘爱情’这个词太不公平了,附加了那么多沉重,其实它应该和亲情友情站在同一高度的,是美好的,不应该是具体体验,而就是关于美好关于真善美的信仰,爱情不是附属品。情侣谈恋爱产生感情,爱情只是属于其中美好的部分,这三个词是人世间所有感情的最高信仰,是绝对的神圣和高洁。所以每个人都拥有爱情,每个人都能在这份爱情上得到温暖、贴心、满足。”他笑了笑,说你应该没有谈过恋爱吧?你这个解释很独特,但是也可以说是另类了。你的思想估计很难有男生能跟上拍子,太个性了,有个性的人,容易孤单。我是没能明白他要说什么,因为我不觉得我孤单,我也不是没恋爱过,只是很难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罢了。何况爱情不会是生活的大部分,甚至根本不应该占据一个版块,只能作为颜色或深或浅地分布在生活的饼图的每一个区域。再者,我也就这么说说,给自己取个乐子罢了,哪有本事迷惑大家去推翻 那个关于爱情的普遍的理论。

    可是,我还是不懂,爱情是什么呢?我永远也不会明白。

    铁凝在《永远有多远》里无数次自问:永远有多远?是啊,永远有多远,我们自以为的无法逾越的困顿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消失不见了。我们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规矩,越来越懂得与大众保持步伐的一致,而当初那些我们要以“永远”来恪守的信念连带信念里的人都被丢弃了。回不去的十几岁,那时候对待感情可以很简单很直接,不会顾虑太多计较太多,都是出于本心;尚遥远的二十几岁,会足够成熟足够理智地经营一段感情,也有能力为自己的付出与得到承担一份责任。而二十岁的我们就这么尴尬地停留在上不去下不来的半空,一方面渴求感情的纯真简洁,追求浪漫主义,一方面又不得考虑大环境,变身现实主义,极其矛盾,百般挣扎。

    然后突然明白,我已简单不了,但是也复杂不来,索性就不再涉及这恼人的问题,把这一团乱线扔在角落,总有一天寂寞的线头会自己跑出来。

    二十岁,不谈感情。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