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5期):
https://sczy.cbpt.cnki.net
3、刊内电话:028-86203245
4、刊内邮箱:schzhy@sina.com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5日出版。
6、刊内微信公众号:四川中医
2025年6月9日星期一
《四川中医》期刊征稿启事
【2025年04期信息】
为进一步提升稿件质量,扩大期刊影响力,促进行业交流,《四川中医》期刊现面向广大临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各级学会、协会征稿,具体如下:
一、期刊简介
《四川中医》(月刊)创刊于1982年,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类学术期刊,每月15日出版,全年共12期,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贯彻执行党的中医药方针和政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坚持“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坚持中医特色,面向临床,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形成了“内容新颖实用、学术信息量大”的显著特色。
期刊文章目前被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目前已加入中华中医药学会期刊集群,并参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专注于推广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学科交流与发展。并已于2025年开通微信公众号以进一步宣传优秀论文,促进同行学术交流。
栏目设置:百家精粹、学术探讨、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中医护理与健康教育、中医药管理、文献研究与综述等。
收稿方向: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相关。
二征稿要求
1.文章字数一般不少于6000字,查重率25%以下。
2.文章内容涉及中医药领域,符合学术规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
3.理论类文稿要求论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性强,并能指导临床实践。实验、临床研究类文稿,其资料要真实可信,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准确可靠、结构严谨、图表简明。
三、稿件优待
1.对作者为高级职称且获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的投稿论文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审理、快速发表。
2.对于专家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可开设专题栏目刊出。
3.对优秀论文将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期刊集群网络平台及本刊公众号、主办单位官网进行推送传播。
4.为进一步促进行业学会、协会对中医药学术繁荣发展的支持,如作者为医药类学会、协会会员,请在稿件首页注明您所在学会、协会的名称及任职情况,优先审理。
感谢您的支持!
主管单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
出版单位:《四川中医》编辑部
投稿平台:https://publish.cnki.net/sczy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南路155号
电话:(028)86203245
《四川中医》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2024-04-15 09:28:19
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作者投稿后即被默认为已阅读本刊《投稿须知》,并已理解和接受本刊《投稿须知》的内容和要求。
1注意事项
1.1 请访问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稿件请用Word文件格式。论文一般不低于6000字。
1.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稿件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如不愿被修改者,请在来稿时说明。修改稿逾2个月不修回且未联系编辑部进行情况说明者,视为自动撤稿,编辑部可直接作退稿处理。
1.3 投稿时应上传:
1.3.1 原稿全文:原文当中请注明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性别、年龄、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联系电话、E-mail地址)。每篇文章只可有一位第一作者和一位通讯作者,恕无“并列一作”及“并列通讯”。如有基金支持,请在文稿首页脚注中写明基金来源(附项目编号)。
1.3.2 单位证明:单位证明(加盖公章),单位证明模板可在首页下载中心下载,也可使用作者本单位模板(内容相似即可)。
1.3.3 伦理审批材料:临床研究或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作者应上传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
1.3.4 基金材料:来稿若为省、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级科研课题或攻关项目,须上传项目证明材料(立项文件或项目申请书扫描件)。
1.3.5 其它:包含学生证明或其它相关材料
1.4 来稿录用后,须提供由全体作者亲笔签署的论文著作权转让书(模板可在首页下载中心下载)。自愿将其著作权(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网络出版及在全世界范围的信息传播权等权利)及相关财产权免费转让给《四川中医》编辑部。授权期限同论文著作权保护期。未经《四川中医》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式汇编、转载他处。
录用后,如有署名变更,应由第一作者提交变更申请(模板可在首页下载中心下载)及重新由全体作者亲笔签署的论文著作权转让书。
1.5 请勿一稿多投。
本刊拒绝一稿两投、重复发表稿件,并将对所有来稿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查重,原则上重复率应在25%以下,请作者投稿前注意。稿件审阅、处理需要2个月至3个月的时间,如3个月后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作者可另行处理稿件。
1.6 投稿时须在填写作者信息处注明正确联系地址、电话及邮箱地址以便联系。
1.7 本刊现为电子发票。
录用后请以转帐方式交费,在转款前与我社联系并转账时请务必1.在用途栏注明用途为:版面费;2.备注栏注明稿件编号,格式如下:稿号:字母+数字(共11位);3.具体开票信息如发票抬头、税号等,请按录用通知上注明的要求发送至指定邮箱,否则无法确认此款项是哪篇文章的版面费,从而影响刊发。电子发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作者。
1.8 本刊期刊寄送
以邮局挂号信的方式在次月寄送,送达时间以邮局为准,如未收到期刊请与我刊联系,将以顺丰到付方式进行补寄,请在收到校样邮件时注明清楚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以便期刊的寄送,谢谢!
1.9 本刊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太升南路155号,邮编:610020,联系电话:028-86203245
2文稿格式及要求
论文应涉及中医药领域,来稿要有新意,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逻辑性和实用性。理论类文稿要求论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性强,并能指导临床实践。临床类文稿,其资料要真实可信,经得起重复验证。实验类文稿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准确可靠、结构严谨、文字精练、图表简明、统计学处理正确。行文要流畅、层次清晰、名词术语规范、标点符号正确。
本刊按国家科技期刊编排标准与规范进行编排。
2.1题目 应简明扼要,能概括文章的主旨,一般不超过20字,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及缩略语;除非必要,尽量不用副标题。一篇论文的标题层次不宜太多,除主题目外,文中小标题第1级用1,第2级用1.1,第3级用1.1.1,其余依次类推。符号顶格书写,之后不用标点,空一格书写小标题。小标题后亦不用标点。
2.2署名 每篇论文应有作者署名,他们应是有关工作的直接参与者,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并对文稿内容负责者。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在确定。
文题和署名书写示范例:
Xxxx气血两清法xxxxxxxx
李某某1 姚某某2 陈某某1 王某某1▲
(第一作者放在第一位,通信作者需在名字右上角用实心三角形标记;名字上标的数字区分的是作者不同的单位,可细分到科室。)
(1. 四川省XXXXX医院,四川 成都 230031;2.成都市XXXXX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2.3摘要 每篇论文均要求书写摘要,以简洁、精炼的文字阐述所论课题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字数约100~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具体要求:(1)目的:需与正文前言相一致,与结论相呼应。(2)方法: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称、病例(动物)数和必要的分组情况。(3)结果:与研究结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意义均列出,并与文内核实无误。(4)结论:需与研究目的相呼应。
2.4关键词 来稿请标注3-5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有助于文献检索。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
2.5图表 文中图表力求少而精,切忌与文字表述重复。图片要求清晰,对比度好,大小适中;表格用三线表。图和表均应有图序、图题和表序、表题。
2.6计量单位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所有生化指标均应按国际单位制。中药处方中的用量单位用g表示(引用古代文献除外)。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pH用正体),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例如kg(千克),m(米)等。文稿的图表中,表示数量的量和单位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即把量符号写作分子,单位符号写作分母。不论使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一般使用L(升)作为人体检验组分浓度基准单位的分母。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1·d-1”不能写为”mg/kg/d”,也不能写为“mg/kg·d-1”。带长度单位的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mm×20mm×30mm”不能写成“40×20×30mm”,也不能写成“40×20×30mm3”。
2.7数字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年、月、日、时、剂、例、疗程、次等。数值范围的表示形式: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9至5×109应为3×109~5×109,或(3~5)×109,不能写成3~5×109;60%至70%,不能写成60~70%。以百分数表示的均值和标准差应写作(50.2±0.6)%,而不写作50.2±0.6%或50.2%±0.6%。分数的分号用斜线表示,数学公式例外。
2.8统计符号 根据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名词及符号》规定: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表示;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表示;③标准误用英文Sx表示;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表示;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表示;⑥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表示;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γ表示;⑧自由度用希腊文小写r表示;⑨样本用英文n表示;⑩概率用英文大写P表示(P值前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均用斜体。
2.9参考文献 必须为与文稿内容密切相关的、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5年内为宜)主要文献,在文内于引用处按顺序用右上角码标注(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内部刊物、未取得国内统一刊(书)号的会议论文集及待发表资料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文后对应列出其出处,格式为:(1)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作者不超过3位应全列出,姓名之间加逗号;4位以上作者应写出前3位作者,再加逗号及等。(2)书籍: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
2.10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二部标准书写,英文药物名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11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写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再用“,”分开。
《四川中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