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书刊网微信二维码

扫微信,关注编辑QQ!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医药卫生综合>>药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官网投稿)

简介
  • 期刊简称待设置
  • 参考译名待设置
  • 核心类别 CSCD核心(2023-2024), 中文核心(2023年版), 科技核心(2024自然科学), RCCSE(中文核心A)(2023第七版),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有审稿费,
  • IF影响因子待设置
  • 自引率待设置
  • 主要研究方向待设置

主要研究方向:

等待设置主要研究方向
待设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月刊)创刊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新药研发、临床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研究的医疗、科研教学人员及研究生。主要栏目包括:基础研究、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综述与讲座、方法学等。
征稿信息

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1期):http://www.cjcpt.com

3、刊内邮箱:cjcpt96@163.com

4、刊内电话:0553-5738350

5、刊内微信公众号: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6、出刊日期:月刊,每月26日出版。

2025620日星期五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防诈声明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5031715:05 安徽

不断有人冒充本刊编辑添加作者微信,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发邮件商讨文章刊发、编委登记等事宜,针对此类诈骗行为,本刊严正声明:

本刊未与任何个人和机构合作发表文章,投稿方式有且仅有网站投稿(www.cjcpt.com)一种。

本刊编辑只通过电话和邮件联系作者,不会添加作者个人微信私聊编委登记、文章发表等事宜。

编辑部电话(唯一):0553-5738350;编辑部邮箱(唯一):cjcpt96@163.com

编辑部人员的个人邮箱后缀均为cjcpt.com。请注意甄别!

本刊收款银行账号:1307023309024918989,开户行:芜湖市工商银行长江路支行,户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无其他缴费方式和账号,且编辑不会私下收取任何费用。

请注意甄别骗邮件,如有疑问,可拨打编辑部电话0553-5738350咨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稿约

202501期信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稿约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赭山西路2号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邮编:241001

电话:0553-5738350

CN34-1206/R,ISSN1009-2501

E-mail:cjcpt96@163.com

网站:http://www.cjcpt.com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月刊,每期正文144页。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新药研发、临床药理学及药物治疗学研究的医疗、科研教学人员及研究生。主要栏目包括:专论、基础研究、临床药理学(包括药物基因组学及药物蛋白组学等)、定量药理学(包括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药物临床评价等)、药物治疗学、医院药学之窗、综述与讲座、读者·作者·编者等。目前已被下列数据库收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刊登内容涵盖临床药理与治疗学研究的所有相关领域。主要包括:(1)临床药理及药物治疗学机理探索(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研究);(2)药物基因组学及药物蛋白组学研究;(3)药物代谢及其动力学研究;(4)药效动力学及受体动力学研究;(5)-效关系研究及药动药效结合模型;(6)用药方案设计的基础研究及其评价;(7)用药方案设计的临床研究及其评价;(8)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及药物相互作用动力学;(9)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10)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试验报道;(11)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分析;(12)临床用药或治疗方案的再评价;(13)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荟萃分析;(14)创新性设计与统计方法及其评价;(15)相关工具及软件的应用等。

一、稿件总体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正确。发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应说明是否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本刊欢迎临床药理学、定量药理学以及药物治疗学等研究领域的优秀稿件。专论主要为约稿。

二、稿件具体要求

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勿用阿拉伯数字或缩写词开头,不出现非公知公认的缩写,一般不以TheA开始,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药名一般不用代号,不用商品名。

2.作者、单位和脚注:作者姓名居题目下方,单位写在姓名下方,写明具体科室,注明城市和邮政编码。稿件首页注明通讯作者,并附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简介,包括性别、学历、职称、学衔(如院士,博导,硕导,或其他学术头衔)、研究方向、联系电话、E-mail。论文的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需注意的是医学论文必须署真名、全名,一般不署笔名,署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2位以上作者如系不同单位时,则在作者的右上角分别用阿拉伯数字注明。

作者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3.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应按照目的、方法、结果(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结论的结构形式(综述与讲座可不按此结构)书写。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每个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外籍作者用其本国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 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且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摘要应尽可能达到以下几点:完整性、自明性、独立性和简洁性。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全称。

4.关键词: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关键词尽量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 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其中文译名可参照《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还原为全称,英文关键词小写,且应与中文的相对应。各词汇之间用“;”隔开。

5.引言:字数可多可少,一般的医学论文通常200~500字为宜。引言不能独立成文,是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概述立题的目的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应进行详细的历史回顾和综述,不必阐述公知公认的内容,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可自我评价“达到xx水平”或“填补xx空白”,若宣称“首次发现”、“未见报道”、“首次报道”,须有充分检索和鉴定证明。

6.材料与方法:清楚地描述观察或实验对象(病人或实验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情况,实验方法、所用仪器(注明制造厂商、产地)及步骤,以便他人重复验证。列出建立方法的文献。对已发表但尚未为人们所熟悉的方法,要提供简要的描述和文献。对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方法要详细介绍,并对其限度加以评价。准确说明药物和化学品的使用方法,包括商品名称、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病理标本号、药品批号、仪器型号、所用动物的清洁度、种系等均应列出。药物应尽量采用最新版药典中英文药名、化学名或代号,不使用商品名。所用的材料、药品、食品、动物均需标明出处、批号、性别等。

7.结果:按照逻辑顺序在正文、表格和图中表述所得结果。正文中无需重复图表中的全部数据,也不得只注“结果见表(或图)”,还需用文字强调或概括其重要发现。临床研究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数据,要清晰表达以方便他人进行荟萃分析。所有数据需经统计学处理,无需引证他人资料,不展开讨论,仅强调或概述重要的观察结果。文字能说明的问题,不用表和图;表和图不能重复同一数据,其设计应正确、易懂,有自明性。

8.讨论:讨论部分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前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的新发现及其意义;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的联系与比较;本研究中需要说明的问题;本研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不必重述已在引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数据或其他内容。应当避免交待不成熟的论点和不足以为自己的资料所支持的结论。避免工作尚未完成就提出或者暗示要求首创权。有充足理由时可提出新的假说,但应恰如其分。

9.致谢:致谢排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是对曾经给予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以指导或建议,对考察或实验过程中做出某种贡献的人员,或给予过技术、信息、物质或经济帮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致以谢意。致谢需要征得被致谢者的书面同意。

10.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基本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后。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著录;超过3位可以只著录前3,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姓氏首字母大写,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标注文献类型标志对电子文献是必选著录项目,其他文 献可选择标注。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识代码参照《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标识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应缩写为BrJClin Pharmacol,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码。

三、格式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

1.名词术语: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以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应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指南》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要使用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GB/T 16751.2-1997《经穴部位》和 GB/T 16751.3-1997《耳穴名称与部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拉丁文。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PCR 等。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一次 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

2.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4)》标注。可选1~3,主分类号排前,其间用分号“;”分隔。

3.图表:图表均用英文标示。图表应少而精,能用文字说明的,不用图表,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且附于该段落下方。文中采用见Fig.(Tab.)的形式,每幅图表应冠以图()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头、表字头、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照片必须为原件,应有鲜明的对比度,层次清楚;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比例尺。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TIFF 格式。图表中组间比较的符号表示法,以英文字母按顺序类推:A组比较*P>0.05,P>0.05,P>0.01;B组比较P>0.05,*p < 0.05,'P <0.01;C组比较P>0.05,'P < 0.05,P<0.01;P>0.05 不列出。

4.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m,kg,mg,h,d, min,s,i. v., i.p.,p.o.,i.g.,s.c.,i.a.,i.c.v.,U,6,9,mol/L等。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超过三个表示相除的斜线应采用负数冥的形式表示,ng/kg/d应采用ng·kg·d的形式。应尽可能使用单位符号,也可以与非物理单位(:人、次、台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min。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即将数值组合,置共同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例如:“75.5 ng/L± 18.2 ng/L”可以表示为“(75.5±18.2)ng/L”

人体内生化指标尽量按法定计量单位,如血中总蛋白、脂蛋白、总脂用g/L,葡萄糖、钾、尿素、CO2结合力用mol/L等。表示物质在人体内的含量,尽可能统一用L()作分母,一般不用μLmLdL以及mm 作分母。克分子浓度、克当量浓度改为物质的量浓度 mol/L。具有相同单位的数值范围,1.5mL~9.6mL可写成1.5~9.6mL。一系列数值的单位相同时,可在最末一个数值后标明单位,510152025 mol/L。作为修饰单位词仅为数字时,()用“d”,小时用“h”,分钟用“min”,秒用“s”。非单位时可用天、小时、分钟、秒,如第x天、第x小时、第x分钟、第x,或每天、每小时、每分钟等时,均用汉字。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文件《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cmHz0)为计量单位,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mmHgcmH₂0 kPa 的换算系数(1mmHg =0.133 kPa,25pxH,0 =0.098kPa)

5.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5%~95%不能写成5~95%,(50.2 ±0.6)%不能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x75px x5 cm,不能写成4x3x125px

6.统计学符号: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x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8)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t值、x 值、q 值等);(9)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7.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x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8.统计学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t=3.45,x2=4.68,F=6.79);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选用P>0.05P<0.05 P<0.01三种表达方式既可满足需要,无须再细分为P<0.001P<0.000 1。当P<0.05(P<0.01),应说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是说与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的可信区间。

9.正体使用范围:(1)所有计量单位、词头和7个量纲符号如时间(T)、发光强度(J);(2)量符号中为区别于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下角标如动能(Ek)、热能(E,);(3)元素符号、仪器符号;(4)数学公式中的运算符号、特殊函数符号和某些特殊的集符号等,如微分(d)、连加(Σ)、有限增量()、极限(Lim)、最大(max)、虚数符号i、指数函数(exp)、整数集(2);(5)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定名人。

10.斜体使用范围:(1)英文摘要中作者单位;(2)量的符号及量符号中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的下角标符号如电压(U),能量E(i=1,2,3...);(3)矢量和张量用黑斜体;(4)生物学中属以下含量的拉丁学名;(5)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的符号,其符号后面常紧随半字线“-”,d-di-,iso-,o-,sp-,Z-,as-,trans-,N,P,0,S;(6)无量纲参数如Re(雷诺数)和常数K;(7)数学中用字母表示的参数和一般函数及统计符号等,XY、△ABCPx±srn;(8)离心力xg,半衰期t12;(9)拉丁文in vi-vo, in vitro.

四、投稿方式与稿件处理程序

1.通过我刊在线办公平台http://www.cjcpt.com投稿,并附联系电话、E-mail。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处,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国药理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

2.本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同行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在投稿时作者须告知与该研究有关的潜在利益冲突(:是否有经济利益或其他关系造成的利益冲突)。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不拟刊用的稿件将告知退稿意见,对稿件处理有不同意见者,作者有权申请复议,并提出申诉的文字说明。

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对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者,视作自动撤稿。

3.来稿需付稿件处理费100,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为本刊编委者免收审稿费。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付费确有困难者可以与编辑部联系,申请减免有关费用。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两本;需印单行本者请在校回时说明。

4.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本刊编辑部所有,本编辑部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本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5.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方式出版。所付稿酬中已含电子期刊及光盘版稿酬。

6.地址: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内《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编辑部,邮政编码:241001。电话:0553-5738350;E-mail:cjcpt96@163.com;网站:http://www.cjcpt.com;微信公众号:zglcylxyzlx

精彩点评摘录 查看所有点评明细
查看更多点评明细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


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