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办公电话:0514-87976982(微信公号信息)
4、投稿邮箱:cjwhyzu@163.com(微信公号信息)
5、出刊时间:半年刊,一年出版两辑。
6、微信公号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2025年2月5日星期三
《长江文化研究》征稿启事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长江文化研究院 长江文化研究 2025年01月03日 17:29 江苏
本刊由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长江文化研究院主办,是以长江文化为研究基点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集刊。本刊前身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淮扬文化研究》,现更名为《长江文化研究》。本刊常设有长江工商文化研究、长江舆地考释、长江文化传播研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研究、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淮扬历史文化研究、学术动态等多个栏目。现面向学界征集优秀稿件,相关说明和要求如下:
本刊采用论文提倡观点鲜明新颖、论证严密充分,篇幅以10000字左右为宜(含图、表、脚注等),优秀稿件可适当放宽限制。来稿均应采用页下注,征引格式以《中国社会科学》为准。稿件需包含中英文的标题、摘要(200字左右)和关键词(3-5个)。如有项目基金,请在文首注明其来源、名称和编号。文尾亦请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职称职务、最后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联系方式(如邮编、地址、电话、电子信箱等)。
本刊拟用稿件,将在2个月内通知作者,逾期无反馈者请自行处理。本刊摒弃剽窃、抄袭、篡改、不当署名等不端行径,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收取费用。来稿一经采用,即寄送样刊并酌付稿酬。如有本刊论文被他刊转载者,亦将另予作者适当奖励。本刊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机构以数字化方式汇编发行及网络传播,作者向本刊投稿时,如无特殊说明即视为同意,稿酬中亦已包含电子版收益。
本刊每年分上下半年各发行一辑。本次征稿的时间为2025年1月1日至5月31日。
来稿请标明“《长江文化研究》集刊稿件”,欢迎踊跃投稿!
投稿和联系方式:
投稿和工作邮箱地址:cjwhyzu@163.com
电话:0514-87976982
地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学南路88号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教学主楼601室
《长江文化研究》集刊编辑部
2025年元月1日
《长江文化研究》投稿须知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长江文化研究院 长江文化研究2025年01月02日 10:22 江苏
1、本刊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长江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学术集刊。前身为江苏省高校哲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扬州大学淮扬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淮扬文化研究》。本刊每年发行两辑,主要刊登与长江文化、运河文化和淮扬文化相关的学术论文,重点方向有:
(1)文化史研究。包括长江文化史、大运河文化史等,兼顾世界大江大河文明交往互鉴研究。
(2)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包括长江、大运河流域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兼顾国内外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比较研究。
(3)流域文化与旅游融合研究。包括长江、大运河流域文化与旅游融合研究,兼顾国内外流域文旅融合的比较研究。
(4)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包括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兼顾与黄河、长征、长城等国家文化公园比较研究。
(5)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研究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增强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的国际传播力,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更好地展现中国国家形象。
(6)流域文明与思政教育研究。研究有效地推进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等内蕴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
(7)与淮扬历史文化相关的研究。如扬州学派、泰州学派、太谷学派与中国学术史研究、淮扬秘密结社研究、淮扬历史文化与现代传承研究、淮扬人物研究、口述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一带一路研究、鉴真研究、张謇研究;与淮扬地区关联的区域比较研究;高质量的书评、札记、研究综述或译稿、会议纪要等。
2、本刊用稿提倡观点鲜明新颖、论证严密充分,篇幅一般在10000字左右(包括图、表、脚注等全文),优秀稿件可适当放宽限制。来稿需包含中英文的标题、摘要(200字左右)和关键词(3-5个)。如有项目基金,请在文首注明其来源、名称和编号。文尾请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职称职务、最后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联系方式(邮编、地址、电话、电子信箱等)。
3、本刊引证采用页下注,文末不需另附参考文献。具体形式以《中国社会科学》格式为准。
4、本刊严格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请勿在正文或注释中透露作者身份信息。向本刊投稿两个月以内无反馈者请自行处理。来稿一经采用,即向作者提供样刊并酌付稿酬。如论文获他刊转载摘登,亦请作者将相关文件的电子或纸质版寄送编辑部,本刊将予以额外奖励。
5、本刊摒弃剽窃、抄袭、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发等学术不端行为,请作者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对已录用稿件,编辑部有权在发表时作不损害原意的适当删改,并保留已发表论文的电子版使用权,稿酬中已包含前述电子版使用收益。
6、本刊采用电子采编,请将投稿论文的Word文档全文及其他必要附件(如300dpi以上的高清配图、原始表格等)打包发送至编辑部唯一工作邮箱cjwhyzu@163.com,邮件标题的格式为“《长江文化研究》投稿+作者姓名+作者单位”。
7、本刊编辑部地址为: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学南路88号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教学主楼601室;联系电话为:0514-87976982。
《长江文化研究》集刊编辑部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