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刊内网址:https://www.shisu.edu.cn/(202503期)
3、刊内电话:021-35372901
4、刊内邮箱:gjgc2021@126.com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5日出版。
6、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7、官方微信公众号:国际观察杂志(gjgcsisu)
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
《国际观察》征稿启事
【2025年03期信息】
《国际观察》杂志是一本由教育部主管、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研究国际问题和传播国际信息的综合性刊物。《国际观察》杂志始终把握世界局势变化的脉搏,力求通过自身与广大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成为海内外学术界所共享的一大优质学术平台。
《国际观察》杂志2025及2026年度选题重点方向(部分)
1. 习近平外交思想
2.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讨论
3. 区域国别、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的跨学科研究
4. 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文明倡议与文化国际主义
5. 中美关系的多维研究
6. 特朗普再次上台后的中美俄欧印大国关系调整
7.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话语权
8. “全球南方”研究
9. 全球经济治理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10. AI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版权声明:
来稿凡经本刊录用,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复制、发行及进行中英文版信息网络传播。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如作者对此有异议,请在来稿时向本刊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邮箱变更说明:
因技术原因,自2021年7月起《国际观察》邮箱已更改为gjgc2021@126.com。
《国际观察》来稿要求
【2025年03期信息】
1. 要求来稿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行文规范,外国人名首次出现应附英文或其他外文表达。
2. 来稿字数一般在15000–20000字左右。附有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单位、职称和教育背景),400至500字的中英文摘要以及五个关键词。
3. 来稿引文注释请参照本刊近期文章,建议尽量不使用网络引文,并争取全部标明引文页码。正文里注释序号一律放在标点符号后面。
4. 来稿请采用word文本格式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电子版发送至gjgc2021@126.com,并附上联系地址、手机号码和邮政编码。稿件收到2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和技术处理。
《国际观察》引文注释规范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国际观察杂志2024年11月05日
《国际观察》中所涉及的引文注释一律采取脚注的形式,正文中出现的引注序号一律放在标点符号后面,文章尽量不使用网络注释。具体如下:
1. 中文注释
对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第一次进行注释时,必须将该文献的作者姓名、文献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资料所属页码一并注出。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
(1)专著
俞正樑:《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2)译著
[美]亚历山大·温特著,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0页。
(3)编著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7-38页。
(4)期刊文章
陈志敏:《多极世界的治理模式》,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10期,第8页。
(5)析出文献
李斌:《浅论周恩来关于外交礼宾工作的指导思想》,载裴坚章主编:《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293-294页。
(6)古籍
《论语·学而》。
(7)学位论文
周方银:《国际规范的演化》,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60页。
(8)会议或论坛
余谋昌:《公正与补偿:环境伦理与环境政治的结合点》,载《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山东大学,2005年6月17-19日,第9页。
(9)新闻报刊
闫月凡:《王光亚:安理会采取行动不可避免》,载《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10月16日,第5版。
(10)档案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北洋档案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2. 外文注释(以英文为例)
同中文注释的要求基本一致,只是文章名用引号,书名和期刊/报纸名用斜体。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时,只需注明作者姓名、文献名和页码。具体格式举例如下:
(1)专著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mpany, 1997, p.33.
(2)期刊论文
Joseph S. Nye, “The Future of China-US Relations,” Washington Journal of Modern China, Vol.2, No.5, 2009, pp.70-72.
(3)文集中的文章
Steve Smith, “New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Theory,” in John Baylis and Steve Smith, eds.,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169-170.
(4)学位论文
Tim Immerzeel, “Voting for a Change: The Democratic Lure of Populist Radical Right Parties in Voting Behavior,” Ph.D. Dissertation, Utrecht University, 2015, p.7.
(5)会议或论坛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JODI Database Intermediate Report,” G20 Finance Ministers’ Meeting, Paris, France, February 19, 2011, p.4.
(6)新闻报刊
Don Lee, “China Pushes for Bigger Role in Re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Los Angeles Times, April 2, 2009.
3. 互联网资料注释
互联网资料格式参照以上中英文注释的要求,需要注明作者姓名(如果有)、文献名、详细的网址以及访问时间。具体格式举例如下:
余潇枫:《“和合共生”与“本体安全”》,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x.cssn.cn/mkszy/ yc/202109/t20210922_5361765.shtml,访问时间:2022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