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2期):
https://kpyj.ijournals.cn
3、刊内电话:010-62103285
4、刊内邮箱:kepuyanjiu@163.com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20日。
6、官网信息:不收取任何版面费,欢迎投稿。
7、刊内微信公众号:中国科普研究所(KPLLYSJ)
8、官网QQ群:113091245
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关于假冒《科普研究》杂志收取费用的声明
【官网信息】
近期,据作者举报发现,有非法机构假冒我刊向作者收取审稿编稿费、咨询服务费等费用,为了避免广大作者上当受骗,我刊郑重声明如下:
一、《科普研究》官方网址为https://kpyj.ijournals.cn,官方邮箱为kepuyanjiu@163.com,联系电话为010-62103285。
二、《科普研究》采用网上投稿方式,从未授权其他任何单位及个人进行出版、经营等活动,作者请务必通过唯一官网https://kpyj.ijournals.cn进行在线投稿,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三、《科普研究》稿件采用匿名审稿制,坚持择优录用原则,至今从未收取审理和版面费等任何费用。
敬请广大作者、读者注意鉴别,谨防受骗。如发现相关欺诈行为,请及时来电来函向我们举报。
2024年1月9日
《科普研究》编辑部
《科普研究》2025年重点选题
【官网信息】
发布时间:2025-04-14
2025年,《科普研究》将以学术研究为基,聚焦科普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稿、征稿,希望广大科普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结合以下选题方向开展研究、积极投稿,对符合重点选题方向的稿件将优先采用。
一、科普理论研究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
2. 科普的基础理论
3. 科普的研究范式
4. 科普的学科体系
5. 中国科普理论体系构建
二、科普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1. 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2. 科普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 科普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4. 科普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三、科普机制体制研究
1. 科普机制体制改革与科普创新发展
2. 国家科普能力建设
3. “十五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4. 新修订《科普法》实施背景下的科普高质量发展
5. 科普产业创新发展
四、科普实践研究
1. 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普及
2. 科普阵地、活动、资源等的创新实践
3. 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
4. 科普人才培养与评价
5.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6. 科普国际化
《科普研究》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本刊是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类学术期刊,凡向本刊投稿的论文均须具备理论性、学术性,具有突出创新性、前瞻性的论文优先考虑发表。单纯的活动介绍类、经验总结类等论文本刊均不发表。
本刊实行网上投稿方式,请点击本网站首页的“作者登录”,按要求注册后投稿。
请在投稿时仔细阅读《〈科普研究〉版权协议》。一旦投稿,即表示作者已接受本刊版权协议,承诺稿件系作者原创,不存在一稿多投,不存在抄袭、剽窃等侵权行为,不存在违规违法内容,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为节约您的修改时间,请仔细阅读投稿过程中的提示文字,请严格按照编辑部要求规范稿件。
格式指南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 论文写作指南
1.1 题名
题名要求简明扼要,能体现文章主题和核心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
1.2 作者署名、单位及简介
鼓励多人及团队合作作品,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单独署名。
作者简介写明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地址和通信地址,以脚注的形式标于首页。
1.3 摘要
摘要以报道性文摘形式为宜,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在于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章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篇幅以300~500字为宜。
英文摘要应使用现在时态叙述,尽量使用被动语态,不必强求与中文一一对应。
1.4 关键词
3~5个实词为宜,尽可能选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应是从题目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能反映论文主题、论点、技术关键点等的词或词组,应紧扣文章主题,按重要性进行排列。关键词是文章的眼睛,同时也是方便他人准确检索和获取论文的重要标志词,一般请勿使用“分析”“研究”“对策”“建议”等无效检索词。
请反复推敲论文的题目、摘要和关键词,使其确实能够准确而精炼地表达论文的思想和内容,并务必高度重视论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的英译,使译文精确。
1.5 中图分类号
参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1.6 正文
以10000字左右为宜,如有特别独到之处可酌情考虑增加字数。正文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应尽量利用事实和数据说理。引用的资料,尤其是引用他人的成果应注明出处。
1.7 参考文献
本刊使用文后参考文献,必须在正文中标注清楚。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详细标准请查阅附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国家标准”。
请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在投稿前仔细检查稿件,确保行文流畅、逻辑清晰、论证严密。
2 本刊采用匿名审稿制,坚持择优录用原则,本刊不收取任何审理和版面费用,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3 本刊将刊出稿件中的中、英文摘要及全文提供给其他文献检索类刊物和相关网站登载时不再付稿酬。如作者不同意提供,请在稿件上注明。
4 本刊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加工和修改,不同意本刊编辑部对稿件进行修改的作者,来稿时请在稿件上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