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或邮寄打印稿。
2、刊内网址(202503期):
http://daoism.scu.edu.cn
3、刊内电话:028-85412221
4、刊内邮箱:zongjiao111@163.com
5、刊内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6、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出版。
2025年8月4日星期一
《宗教学研究》稿约
【2025年03期信息】
一、《宗教学研究》系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所)主办的宗教学专业学术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二、本刊编辑方针:立足宗教学学术前沿,推动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学学科的发展。本刊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突出道教研究特色,兼顾宗教学理论、佛教、基督宗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宗教美学研究。
三、本刊欢迎国内外同好投稿。来稿可交寄电子文件或打印文本,稿件字数以8000-10000字为佳,确有必要者字数不限。来稿请提供200字左右的提要、英文标题及主题词3至5个;请另附文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学位、职衔称谓、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请留意本刊稿件格式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稿件难以进入审稿流程。
四、为保证学术公平,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审查通过的稿件,将由编辑部通知作者,并告知相关事项。因本刊人力有限,概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五、本刊对采用的文章支付稿酬,对高水平的文章稿酬从优。反对任何学术不端行为,拟刊用的论文请勿一稿多投,否则5年内不刊用该作者的论文。作者已刊用论文如有其他用途,应征得本刊编辑部同意。
六、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将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网站发布期刊论文及相关信息,并许可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其他有关网站或数据库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有投送本刊稿件一经发表,本刊均拥有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并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上述第三方使用。本刊支付稿酬包含第三方著作权使用费。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第三方使用,请在投稿时向本刊声明。
七、投稿电子信箱:zongjiaolll@163.com;通讯地址:成都市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文科楼138室《宗教学研究》编辑部(邮编610064)o联系电话:028—85412221。请勿寄私人转交,以免遗失或延误。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全国社科工作办举报电话:010—63098272
《宗教学研究》稿件格式要求
【2025年03期信息】
一、标题:应简明扼要,反映论文主旨,尽量避免采用副标题。须附录英文标题。
二、提要:200字左右,简述论文主旨及研究意义。不加评论,不解释概念,不交代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研究方法、前人成果等。
三、作者简介:含姓名、学位(如:哲学博士)、工作单位、职称。少数民族作者可标示民族,女性可标示性别。
四、主题词:列出反映论文主旨的主题词3-5个。
五、正文标题层次:除不加序号的小标题外,序码如下:一、(二)、3、4)、(5);无需多层次的可跳档使用,一般不超过3个层次。
六、标点符号:中文数字“一”“二”“三”后面用顿号“、”;阿拉伯数字“1”“2”“3”后面用圆点“.”;有括弧的序码“(一)(1)”后面不再加任何标点。
七、注释:本刊采用文末注,注释序码采用自动生成格式,序号用1,2,3…标示。注释采用社科论文格式,不使用学报类[M]、[Z]、[J]等代号的简略格式。注释可包含对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引文出处相同,仍然按照注释顺序加注,请勿自行合并注释符号。合并相同注释由编辑进行。引文出处的著录方式为:
(一)专著注释要素: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二)期刊注释要素:作者、篇名、刊名、卷期、出版时间、起止页码。
(三)古籍文献注释要素:作者、文献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引用先秦诸子和国外常用经典、古籍,可使用文中夹注,注文使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同一经典反复引用较多,亦可采用夹注方式。例如:“(《老子》第3章)”;“(《论语·为政篇》)”;“(创7:4)”。夹注时括弧外没有双引号。
(四)论文集或资料集中析出文献注释要素:析出文献作者、篇名,原文献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五)报纸文章注释要素:作者、篇名、报纸名(出版地)、出版日期、版次。
(六)电子文献(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注释要素:作者、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八、其他说明:
(一)文稿可注明基金项目名称、来源和编号。示例: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项目编号:07BZJ013)阶段性成果。
(二)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使用英国标准体系或APA引文著录格式。被引文献的作者为3人或以下,照实著录;超过3人,则在第三个作者后加“etal.”字样;无作者名,可注“佚名”或缺省。
如“Yelland R. L.,Jones,S. C.,& Easton,K. S.,et al.”。文献的第一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应著录。“Fifth edition”可写成“5thed.”,“Revised edition”可写成“Reved.”。
如下一条参考文献与上条参考文献相同,应一一重复完整著录,不宜用“同上”、“同出处”、“ibid”、“Loc.Cit”或“op.cit”等表示。
出版地为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城市名时,可在城市名后附省名、州名、国名等,并加圆括号,如“Cambridge(Eng)”,“Cambridge(Mass)”。有多个出版地、出版者时,只著录一个主要的出版地和出版者;出版年无法确定时,可依次选用版权年、印刷年、估计的年代,如“c1999”,“2004年印刷”。外文期刊全名可按缩写著录,但须按《文献工作一一期刊刊名缩写的国际规则》进行缩写。
(三)正文中的注释序号,应紧接在所注释的内容之后,不使用逗号将注释序号和所注释的引文隔开。对有引号的引文加注,则注释序号应放在句号、后引号之后。
(四)正文中的数字,如公元纪年、统计表、百分比、汉字书写难以简略的多位数、注释中的年月日和卷数页码等应用阿拉伯数字。古代纪年、第一、第二等应用汉字数字。
请登录daoism.scu.edu.cn,参阅《宗教学研究》稿件格式要求(含详细的注释格式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