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刊内电话:028-85432427
4、投稿邮箱(微信公号信息):
songdaiwenhua1991@163.com
5、网友咨询过编辑部不收版面费,欢迎投稿。
6、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辑。
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
《宋代文化研究》征稿启事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川大古籍所 2024-05-24 22:24 四川
《宋代文化研究》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創刊於1991年,現爲一年兩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本刊内容以宋代歷史、文學、哲學、文獻及宋代文化等專題研究爲主。稿件字數不限,既歡迎三五萬字的長文,也接受千字短論。
編輯部郵箱:songdaiwenhua1991@163.com,誠摯期盼海内外學者不吝賜稿。
《宋代文化研究》稿約
【主办单位微信公众号信息】
川大古籍所 川大古籍所 2023-06-16 12:47 发表于四川
《宋代文化研究》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1991年作爲“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五十三輯正式創刊發行。自第二輯起,以年刊方式發行,先後由四川大學出版社、綫裝書局、巴蜀書社等擔任出版工作,目前已出版二十九輯。本刊内容以宋代歷史、文學、哲學、文獻及宋代文化等專題研究爲主,同時歡迎《宋史》《宋會要輯稿》訂誤、校正類與《全宋文》補遺類文章。
本刊現爲一年兩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祈盼海内外學者不吝賜稿。
一、來稿須未曾在任何公開出版物或網站上發表過,既歡迎三五萬字的長文,也接受千字短論,論點新穎,字體規範,標點正確,引文無誤。文章層次一般不超過四級,用序號一、(一)、1、(1)表示。
二、來稿須提供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貫、工作單位、郵編、學位、職稱、研究方向、電話、電子郵件等;若爲學生,須徵求導師同意並註明導師姓名)。
三、來稿須提供300字以内的論文摘要。摘要主要説明文章的主要觀點,或選録出該文最重要及富有新意的觀點,並予以客觀呈現,不舉例證,不敘述研究過程,不做自我評價。
四、來稿須提供3~6個關鍵詞。關鍵詞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術語,用以描述文獻資料主題,以及檢索文獻資料情報搜集的標準化語言詞彙。選詞以能迅速並準確地搜尋到該篇論文爲原則,如:人名、時代、作品、術語等。
五、來稿統一使用繁體字,引文標注採用當頁腳註形式,用阿拉伯圈碼數字(①②③……)統一編碼,編碼置於引文右上角。具體格式説明如下:
1.現代專著,依著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標注。
例如:皮慶生:《宋代民衆祠神信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256頁。
2.古籍類,依著者、文獻題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標注。
例如:[宋]樂史撰,王文楚等點校:《太平寰宇記》卷一三五《山南西道三·興州》,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2643頁。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録》卷三,建炎元年三月壬辰條,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25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0頁。
[宋]沈與求:《沈忠敏公龜谿集》卷四《賜川陝宣撫處置使司詔》,《四部叢刊續編》影印海鹽張氏涉園藏明刊本。
3.析出文獻,依作者、析出篇名、文集題名、卷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標注。
例如:陳寅恪:《論唐高祖稱臣於突厥事》,收入氏著《寒柳堂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第108-121頁。
[宋]辛棄疾:《論荆襄上流爲東南重地疏》,見[明]黄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三三六《禦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361頁。
4.期刊文章,依作者、文獻題名、刊名、年期、頁碼標注。
例如:王水照:《南宋文學的時代特點與歷史定位》,《文學遺産》2010年第1期。
葉舒憲:《比較文學到比較文化——後文學時代的文學研究展望》,《東方叢刊》第3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16頁。
5.報紙文章,依作者、文獻題名、報名、日期標注。
例如:周揚:《三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人民日報》,1979-05-07。
6.西文書名、刊名採用斜體,文章篇名用雙引號。
例如:Parrick H. Hutton,“The Role of Memory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History and Theory 30(1991), 59.
7.凡同篇文章中脚注,再次出現時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
例如:皮慶生:《宋代民衆祠神信仰研究》,第256頁。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一三五《山南西道三·興州》,第2643頁。
六、本刊僅接受電子稿投稿,請以.doc或.docx格式投稿。
七、本刊對來稿實行專家匿名審稿,隨到隨審。在投稿規範和撰寫格式方面存在明顯問題的稿件,無法通過編輯部初審。凡於寄出後的兩個月内(以電子郵件發出時間爲準)未接到處理意見,作者即可自行處理;在此期限内,若因一稿多投産生不良後果,均由作者負責。
八、來稿文責自負,但本刊有權删改或作技術性處理;重大删改當與作者商量,不願删改者請注明。
九、文章一經刊用,酌付稿酬,並贈與樣刊兩册。作者之著作權使用費與稿費一次性付清。
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定,凡向本刊投稿者,皆被認定遵守上述約定。
十一、來稿請發送至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宋代文化研究》編輯部。
編輯部郵箱:
songdaibunhua@163.com
【万维提示:现邮箱为songdaiwenhua1991@163.com】
編輯部聯繫電話:028-85432427
請優先使用電子郵件聯繫。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宋代文化研究》編輯部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