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406期):
http://journal.cqupt.edu.cn
3、刊内电话:023-62461033
4、刊内邮箱:wkxb@cqupt.edu.cn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出版。
6、咨询过编辑部约稿优稿不收版面费。
2024年11月26日星期二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4年11月20日 08:19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方向
(包括但不限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研究
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研究阐释
信息法学研究
1. 人工智能立法问题研究
2. 数字经济法律保障研究
3. 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法律机制研究
4. 智慧治理法治问题研究
5. 涉案虚拟货币处置问题研究
6. 信息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7. 数据知识产权法制问题研究
科学技术与哲学:网络社会(数字社会)、智能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研究
1. 网络社会(数字社会)、智能社会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 网络社会(数字社会)、智能社会对社会阶层变迁的影响
3. 网民的阶层分析及其政治诉求研究
4. 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与人的智能的关系研究
5. 人工智能技术伦理、智能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经济学: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 数字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 数字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研究
3. 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
4. 数字资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5. 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研究
6.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业态、经济运行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社会(数字社会)、智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建设
1. 数字思政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 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发展对意识形态“三权”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3. 数字技术、智能技术背景下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影响机制、高校思政教育的规律研究
4. 数字技术、智能技术时代的社会思潮演变趋势研究
5. 数字技术、智能技术背景下的社会舆情生成、演化规律研究
6. 思政垂直大模型建设问题研究
媒体与艺术
1. 人工智能时代影视艺术创作新变研究
2. 交叉学科视域下的影视生产研究
3. 中国网络视听内容模式创新研究
4. 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提升研究
5. 中国网络动画生产与传播研究
6. 短视频与影视艺术传播方式变革研究
1. 数智时代的性别、情感与数字劳动研究
2. 舆论战与认知战研究
3. 数字阅读、有声阅读研究
4. 情感转向视野下的新闻传播研究
5. 人工智能与媒介化治理研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栏目设置和刊载内容调整
【官网信息】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三十余年,我们始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总结办刊经验、更新办刊思路。在各级领导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支持下,本刊质量逐年得到提升,目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根据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我刊对现有栏目设置进行了适当调整。
特稿:刊载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约稿和重要文章,或国家重大项目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主要刊载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基本理论、重大论断、理论与实践意义等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研究”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等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
“数字化社会发展问题研究”:该栏目为新推出的特色栏目,由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信息哲学、网络文化、网络思政、网络党建等板块构成,后续将分板块连续刊出专题。
“网络与信息法研究” 主要刊登信息法原理、公民信息权利与义务、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大数据与区块链理论探索与应用、区块链技术应用与监管问题、数字货币发行与监管、知识产权法、网络法、信息法、电子商务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法、电信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经济与管理”主要刊载经济类、管理类反映前沿理论及国家最新政策导向的研究成果。
“科学技术与哲学”: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哲学问题、信息哲学问题、数字社会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
“媒体与艺术”:主要刊登影视理论与批评、新媒体与影视产业、媒介传播、媒介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来稿要求观点新颖,论据充分,叙述精炼。来稿文责自负,如摘引他人作品,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来稿请写清作者或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E-mail、单位、通讯地址及邮编。
投稿网址:HTTP://journal.cqupt.edu.cn
E-mail:wkxb@cqupt.edu.cn
本刊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崇文路2号《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邮政编码:400065
联系电话:023-62461033
传真:023-62471771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来稿要求
【官网信息】
来稿规格要求
本刊采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及《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来稿要求:
1. 题名、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基金项目
1.1 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英文题名应和中文题名一致。
1.2 作者姓名:署真名,多位作者之间以逗号分隔,并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如:乌兰娜,内蒙古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1.3 作者单位:单位全称并写到系(所)一级,省市名、邮政编码。如:苏州科技学院 环保系,江苏苏州 215011。
1.4 请在文章首页地脚处标注基金项目名称(省部级以上课题)和项目编号。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9BJL007)
1.5 为了方便本刊与作者联系,请作者投稿时务必将详细的通信地址、联系电话、E-mail等注明在文末。
2. 摘要和关键词
2.1 中文摘要: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字数500字左右。编写摘要的注意事项:
第一,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一般不要对论文内容做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第二,不得简单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
第三,用第三人称,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主语。
2.2 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对应。
2.3 关键词:一般选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
3. 正文内容、层次标题和图表
3.1 正文字数:来稿字数10 000字以上。
3.2 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一般不超过5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以不加序号。层次序号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与注释号相区别。
3. 3 正文结构:必须包含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要有基于学术综述的问题意识表述及明确的创新价值表达,学术综述不以脚注形式罗列,要在引言或第一部分以“问题的提出”等方式进行表述,综述要有具体的文献和观点,梳理学术史逻辑,讲明本文论题的研究现状及不足,提出本文解决问题的路径及预期。引言和结论内容不能与摘要重复。
3.4 稿件插图应清晰,比例合适。要求高100px、宽200px,字体为6号黑体,最好用photoshop软件处理生成.TIF格式。
4. 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内部资料、私人通信、待发表的文章一律不引用)。文献著录的格式如下(含标点符号):
1)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 译著:作者.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4) 期刊中的析出文献: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5) 报纸中的析出文献:作者.题名[N].报刊名,出版日期(版次).
6)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7) 电子文献标注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其它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4.2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范例
[1]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2]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3] 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
[4]李炳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
[5]丁文详.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 .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
[6]张志祥 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1998.
[7]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
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p99/qbxb990203.
[8]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 http://www.
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190019.html.
5. 注意事项
5.1 参考文献中的外文作者名、外文刊名的缩写一律不用缩写点。外文著者一律用姓在名前,采用首字母缩写。姓和名之间不加逗号,名2个以上写首字母间空一字。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人,后加“et al”。各著者间不加“and”、“和”等,应用逗号分开。
5. 2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 ]”外著录引文页码。
5. 3 一篇文章文内参考文献不少于30条。
5.4 文后参考文献请务必在文内标注(参考文献格式请参照附件“编辑参考文献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