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 期刊动态

《中国篆刻》征稿启事

2023/7/13 14:33:27  阅读:159 发布者:
编者按:以下内容由万维书刊网根据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整理发布,仅供投稿参考!

中国篆刻》系由中国美术学院主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3-1394/J,国际刊号:ISSN2096-9953)。

杂志将立足印学本位,面向高校及社会各界,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在书法篆刻领域的深厚历史积淀,为海内外印学研究搭建交流平台。汇集前沿研究成果,刊布最新研究资料,梳理学科传统,显扬中国篆刻在国际视野和当代大文科背景下的独特价值。

目前,本杂志围绕印学、文字学、金石学等三大方向,设置四个版块:

经典重温

介绍并解读印学领域以及与印学交叉学科领域的经典文章;历代经典印章的解读。

专题研究

包括学术研究与创作研究两大类内容。学术研究包含印学史、印论等,以及利用玺印、封泥、陶文等材料从文字学、金石学、艺术史、思想史、社会学等方向的研究;创作研究包含创作理论、工具材料研究等。

鉴藏品析

刊布新的印谱、印章实物资料;以印章为线索的书画、古籍鉴定研究。

教育传播

发表具有代表性的篆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案例;印学专著评论;海外印学研究。

征稿范围为二、三、四版块。

《中国篆刻》杂志诚邀印学研究领域以及相关人文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赐稿。

投稿须知

一、来稿要求论点鲜明、论证严谨、文字精炼。文章字数不限,需附二百字以内的内容提要及三到五个关键词,配图请提供300dpi以上精度的电子档图版,并附简要的图版说明,包括作者、名称、材料、尺寸、收藏地或出处。

二、来稿之体例及征引文献格式,请依如下标准:

1. 请使用标准简体字,可以保留必要的异体字与俗字,如需造字请附清晰造字图片。

2. 请使用新式标点符号,除破折号、省略号占两格外,其他均占一格。书刊名、诗文题目等用书名号《》标识,征引文献用引号,即“”(不用「」)标识。

3. 凡所征引的中西文文献资料,皆请谨慎核对,务使准确无误。如原文有误植、错简,或原译有不够精确处,一般从原书过录,不作改动;对有碍于正确理解的错处,可以出注形式说明。

4. 注释请采用页下注,注码当页连续编号,下页另起,均用阿拉伯数字(即12……)。注码一律置于被注文句标点符号之后的右上角。

5. 注释中凡首次征引文献、论著时,需标识:①作者(含编译者);②书名;③卷次与篇名;④版本(含出版地点、出版机构、出版年份);⑤页码(影印本出新编页码,线装书或影印无新编页码者出原书叶面)。再次征引同一文献时仅需标注作者、题名、页码,版本信息可以省略。

如:王猷定《四照堂集》卷十二《跋董文敏书》,《清代诗文集汇编》影印本第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01-102上页。

沙孟海《印学史》,杭州:西泠印社,1999年,第1页。

裘锡圭《浅谈玺印文字的研究》,《裘锡圭学术文集·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87页。

曹锦炎《湖州出土道教封泥考》,《新美术》2021年第1期,第199-202页。

6.文章中首次涉及古代中国、日本、朝鲜等帝王年号,应括注公元年份。

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晋永和九年(353)。

投稿邮箱:caazgzk@126.com,请注明投稿《中国篆刻》杂志,并附作者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信息。

来稿杜绝抄袭,若涉嫌侵权,作者文责自负。本刊严格保护作者稿件信息安全以及作者隐私。

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自收到稿件起三个月内,无论采用与否,编辑部均以书面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告知作者。稿件一经刊用,即奉稿酬及样刊两册。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将合并本刊稿酬一起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即视为同意上述声明。

本刊无任何网上投稿平台,不通过任何第三方平台接受投稿,不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敬请周知!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