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曹峰:日本《老子》研究地图

2022/7/29 11:31:07  阅读:682 发布者:

722日,东京大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老子学研究会副会长曹峰教授做客天一文化论坛,以刚刚出版的《郭店楚简〈老子〉新研究》这本书为中心来聊一聊日本的老子研究。(以下为讲座整理稿)

01《郭店楚简〈老子〉新研究》背景介绍

《郭店楚简〈老子〉新研究》这本书大概有40多万字,是我和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孙佩霞教授一起翻译的。书的原稿早在1998年就形成了。

上个世纪末有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郭店楚简。郭店楚简里面出土了很多东西,其中就有《老子》这本书。该墓葬是1993年发现的,发现出土的竹简以后,整理者以非常快的速度把它整理出来了。

这本书就是以那本注释为基础,不断地修改扩充完成的。日本版在10年前出版了,中文版经过我和孙教授翻译,在10年后能够面世,我们感到非常高兴。

02郭店楚墓竹简介绍

1993年,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1号楚墓被盗,专家发现墓中有一棺一椁。按照周礼,郭店墓当属战国中期偏晚点的一级墓葬。同时,里面还有大量竹简,共804枚。

包括道家文献《老子》(甲、乙、丙)以及《太一生水》,其中《老子》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老子》抄本;儒家文献《缁衣》《五行》《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穷达以时》《鲁穆公问子思》《唐虞之道》《忠信之道》以及《语丛》(一、二、三、四),其中《缁衣》又见于上博简和《礼记》,《五行》诸篇被视作思孟学派的论著。

楚简《老子》共71枚。整理者根据简的形制、长短,把这71枚简分为甲、乙、丙三组。丙组后面还有合抄的《太一生水》。

郭店楚简 《太一生水》

三组简现存总字数为今本《老子》的1/3左右。

64章外,三组内容基本无重复。除了字词差异,也没有发现完全不同于今本《老子》的内容。

这里我再科普一个重要的名词——“今本老子”:指三国时代王弼注释的文本,即王弼本。老子这本书在历史上经过不断的传抄,出现了很多的版本。

有这样一些值得介绍的重要的《老子》古本:

战国中期郭店楚简本

汉初马王堆帛书甲乙本

汉代中期北大汉简本

汉代河上公本

汉代严遵本

据传出自项羽妾墓的傅奕本

敦煌道教想尔注本

《帛书〈老子〉乙本》就是今天说的道德经。当时如果《老子》已经被列为经书的话,我们只能说他是《德道经》,因为他先抄德经,再抄道经,这就是竹简上写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因为当时不是避讳字,所以依然用

《帛书〈老子〉乙本》

03新疑点的出现

古本的多次出现,在使《老子》的部分问题得到解答的同时,又产生了很多新的疑点

例如,《老子》五千言究竟是何时成书的?是不是春秋晚期一个名李耳字老聃的人,在归隐途中被关令尹喜强留下来之后一口气写出来的?

随葬于战国中期的郭店楚简本究竟是一个全本的摘抄,还是尚在形成途中的文本?这样一些关键问题依然没有最终的结论。

《老子》这部玄之又玄的中国哲学第一书,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痴迷之中,不惜耗费一生的心血和精力。不仅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有很多这样的学者,例如刚去世的德国瓦格纳先生。日本学者池田知久也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

04日本当代汉学界重要学者

池田知久

池田知久最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周易,以及出土文献。在《五行》《老子》《庄子》《淮南子》《易传》、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等领域都有专著。用功最深、影响最大的是《老子》研究。

在国内已经翻译出版的著作有:

《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池田知久简帛研究论集》(中华书局,2006年);

《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

《问道:〈老子〉思想细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问道》

江苏人民出版社还引进了池田知久另一本著作《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计划近年出版。

05日本的《老子》研究

日本有研究《老子》的悠久传统,如武内义雄的《老子原始》、木村英一的《老子的新研究》、岛邦男的《老子校正》、金谷治《老子:无知无欲的劝说》、楠山春树的《老子传说的研究》等,都是汉学界的名著。池田先生此书中也有大量的日本《老子》研究的介绍。

这本《老子校正》,是岛邦男以手抄的形式将老子的很多版本一一对比。这本书会介绍,今本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等。虽然是以刻板的方法将他全部用手工抄写出来,但干净清晰。拿到这本书,一目了然。这个版本在现在依然是我们研究《老子》的一个重要的参考。

岛邦男《老子校正》封面及内文

06近代以来的《老子》研究
关于近代的《老子》研究,在日本基本上有两条路径:

其一是以怀疑精神、实证主义、文本批判为前提展开科学研究狩野直喜和武内义雄是其代表,他们依据已有的材料,对《老子》其人其事其书作出客观分析,为今天的《老子》研究模式奠定了基础。

第二种是借助老子来启示现实人生田冈岭云、长谷川如是闲、幸田露伴、武者小路实笃、夏目漱石等人是代表。他们利用老子思想批判现实社会、建设理想社会或表达人生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对而言,中国的老子研究,也是这两条路线:

明治以前的日本学术,几乎是中国学术的翻版日本学者对中国的文化,是抱有一种学习的态度。赤冢忠在总结日本学术发展史时说:直到近代为止,中国几乎是日本所知道的唯一的先进文化国,虽然在不同的时期有着盛衰,但其思想以及制度、文学、风俗等等,都被当作典范而接受,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就《老子》研究而言,无论是研究的方法还是结果,和中国几乎没有两样。其形式几乎都是注疏体,甚至那些书籍都是用中文写作的。

明治时代以后,中国的学问,从旧“汉学”转变成了新“汉学”中国的历史、思想不再是日本向往的、学习的对象,而成为冷静地、平等地、客观地研究的对象。

以前的学问往往是对某一本书注释过程的研究(我们称为章句之学)、某一个人的研究(我们称为学案式研究)。不注重政治、经济、社会的背景,不注重思想的源流和发展,不注重不同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后来,日本近代的学者比中国学者更早开始运用西方的学术框架,如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来分析中国的诸子思想,就研究的方法和特征而言,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怀疑精神、实证主义、文本批判,后来还有所谓的“高等批判”

• 狩野直喜

文本批判和高等批判的这个研究方式。我们一般认为是从狩野直喜开始的。

狩野直喜(1868—1947年)是京都大学教授,是中国学京都学派的开创者。《中国哲学史》是狩野直喜弟子们依据讲义的草稿和上课笔记整理的。虽出版于50年代,但讲义的形成时代可以上遡到20世纪10—20年代。

狩野直喜

狩野直喜认为确实有老子这个人,《老子》这部书的主要内容也的确是春秋晩期老子这个人所写,但有过后人修改增补的痕迹。我们知道老子是楚苦县厉(lai)乡曲仁里人,狩野考察了《史记老子列传》《史记孔子世家》和《史记高祖本纪》,认为《史记》中,用县、乡、里来描述出身地的人,只有这么三个人,这是因为这三个人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特殊。因此,狩野认为老子有其历史真实性。

狩野是将中国的训诂、校勘和西方的科学分析结合得比较好的学者。他的研究对日本后来的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著名的《老子》研究家武内义雄是他的学生,他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

• 武内义雄

武内义雄(1886—1966年)是东北大学教授。在当时,很多学者都是在任内获得博士学位的,而他就是凭借《老子原始》获得博士学位的。

他的学问有两大特征,首先是精致的文本批判,其次是思想脉络上的宏观把握

对中国诸子百家,我们经常提到他们光辉的学说,但是他们生成年代还不清楚。武内考证出了诸子人物年表:

老子,公元前425—357年左右

关尹,公元前420—357

列子,公元前415—360

公元前374年,太史儋见秦献公

杨朱,公元前360—283

庄子,公元前334—283

田骈,公元前345—283

慎到,公元前345—283

• 池田知久

池田先生在结论上和武内义雄及古史辨派基本一致,认为《老子》的最终成书要晚至汉初,但是他的论证却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可以说郭店《老子》的发现为他的论证为他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如果不知道作者这个基本立场,那么势必会遇到很多迷惑,因为里面的观点与我们熟知的有太多不同。

07匠人式研究老子其人其书

池田先生以一种类似匠人的细致和耐心,对郭店《老子》的上中下段做了一番全面的梳理。

• 按竹简序号逐条解读

池田先生按照竹简的序号,逐条地加以解读,而不是按照段落做出解释。他还不厌其烦地将所有的古文字及其通假字、异体字标识出来,这使得我们的翻译也非常艰辛,因为稍不小心就会出错。但如果仔细阅读,又会发现其论证过程非常简单清晰。

池田先生一方面竭力保留出土文献的原始面貌,无比尊重文本自身透露的信息;一方面把整个论证过程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这样既让自己容易发现可能会出现什么漏洞,也可以以最坦白的态度接受读者的挑剔,因为已经无法有意地掩藏什么了。

 材料丰富,观点精当有支撑
他的观点简明扼要,但用于证明观点的材料则极为丰富,甚至到了繁杂的程度。读者往往被他巨量的引文和注释震撼,从字数看,材料常常十倍于观点,使得每一个结论都有丰厚的材料支撑。对于文本的细密考察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不放过一切有用的信息和线索,然后将其有机地串联起来,以导向最后的结论。可以说池田先生把学术研究的匠人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 《老子》成书时间的推断难以推翻
池田先生认为《老子》并非不可拆分,相反,这是一个内部充满张力的文本,因此只能用文本的动态形成才能解释这一现象。就是说,《老子》中即便存在早期的思想痕迹,但其大部分思想仍然是在战国中期到晚期的时代大变局中形成的,因此《老子》不可能是一时一地一人之作,各章以及各章之间也不可能是前后一贯,明白无误的。正因为《老子》是动态形成的,所以有矛盾出现也就能够得到合理解释。
别人或许也零星地做过类似的工作,但没有像池田先生这样完全彻底,也正因为彻底,所以在池田先生看来,他得出了很难推翻的结论,那便是郭店《老子》的时代,《老子》还没有完全成书。
池田先生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热爱,并将一生专注于研究哲学经典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样一本学术专著,来了解学者是如何做学问的,里面有非常好的研究范式可以给我们参考。

转自:初见好书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