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精彩回顾 | 2022 “心力衰竭学院”第十一期线上会议成功召开

2022/12/1 10:01:25  阅读:225 发布者:

背景

由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命名,周京敏教授发起的「心力衰竭学院」于2015 10 23 日在上海成立。自成立以来,通过融合学术组织、专家、医生以及企业等各方力量,一直致力于搭建心衰交流的学术平台,传衰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现已成为心衰领域学习和交流的品牌学院。

2022年度第十一期「心力衰竭学院」线上会议于1112日下午召开,本次会议同样是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两位专家共同担任主席,同时邀请到湖南省人民医院阳军教授等国内心血管领域多位知名专家作为嘉宾,参与连线直播,就心衰诊疗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精彩分享,并结合实践进行经验探讨。本次会议吸引1985余人次观看,并积极参与互动,学术氛围浓厚,探讨交流热烈。现将本次直播会议的精彩内容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统计,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3.3亿,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和医疗花费高等特点,始终是一个焦点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近年来心衰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多种新型药物相继获批,为心衰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选择,尽管如此,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规范心衰诊治还应继续。

图:会议主席

学术演讲:传递心衰领域前沿

图: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彭小平 教授

近年来,随着新型药物的不断研发,为心衰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今年518日,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刺激剂的获批,将慢性心衰的治疗带入了多机制、多通路联合治疗的新时代。基于此,彭小平教授带来「新型sGC刺激剂在心衰早期药物联合治疗中的价值」的学术讲题,特别指出心衰患病率逐年升高,再住院及死亡风险高,心衰病程呈不可逆的断崖式进展,经优化治疗后仍有较高的残余风险。指南推荐早期多机制药物联用是突破心衰治疗瓶颈的关键,应尽早进行能够改善预后药物治疗。目前心衰患者的标准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神经、内分泌机制,而NO-sGC-cGMP信号通路受损也在心衰的发生发展总也有重要作用。维立西呱作用于NO-sGC-cGMP途径,是首个成功用于治疗心衰的sGC刺激剂,与其他药物机制互补,联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能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风险10%。此外,维立西呱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对血压、血钾、肾功能无显著影响,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心衰失代偿后可于院内启动,为早期药物联合治疗带来新选择。

图: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莹 教授

过去几年中,降糖药物和心血管病风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开辟了一条与神经激素治疗不同的心衰治疗新途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在心衰的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心衰患者带来新选择。围绕SGLT-2i这类药物,刘莹教授进行了「SGLT2i在心衰患者中的管理策略」的学术分享,指出目前心衰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和理想仍存在巨大差距,只有完善GDMT、弥补差距才可以避免数以万计的死亡。随着循证不断积累,ACC新版指南将SGLT2i推向心衰治疗新的高度,5项针对SGLT2i在心衰治疗领域的RCT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SGLT2i在全射血分数心衰患者中获益显著一致。SGLT-2i正式成为首个跨全射血分数的心衰治疗药物新型降糖药物。虽然如此,但事实上SGLT2i在临床使用中并不广泛,临床循证证实SGLT2i能够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风险,改善预后。欧美指南明确推荐将 SGLT2i 纳入心衰标准治疗方案,成为心衰治疗的“新四联疗法”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SGLT2i 已成为心衰治疗的新基石药物。鉴于此,刘莹教授呼吁心内科医生及心衰专家应迅速熟悉该药物,并在合适的心衰患者中的应用,遵循指南进行监测和治疗,将SGLT2i作为新的治疗支柱推广到更广泛的心衰患者中。目前,SGLT2i 心衰相关临床研究与获益机制仍不断被探索,未来或能为更多心衰患者带来获益。心衰治疗新格局已然打开,未来前景可期。

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孙敏 教授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合并疾病,心血管疾病(CVD)是二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致死和致残病因,早期监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就此,孙敏教授带来「心肌标志物在糖尿病患者心衰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的思考,特别强调糖尿病患者面临严重心血管疾病威胁,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32%,糖尿病是心衰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未合并糖尿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心衰患者预后更差。NT-proBNPhs-cTnT等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的心衰发生,SGLT2抑制剂已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示出HHF方面的获益,现行指南推荐其用于合并心力衰竭或有心血管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国内外共识推荐对糖尿病人群应该进行NT-proBNP或高敏肌肌钙蛋白的筛查,以识别出需要启动心脏保护性治疗的心血管高危患者。

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冬颖 教授

我国HFpEF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高,同时高血压也是HFpEF的主要危险因素,重视这部分患者的血压管理尤为重要。由于缺乏随机对照试验阳性结果以及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对于HFpEF一直缺乏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基于此,张冬颖教授带来「沙库巴曲缬沙坦:HFpEF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学术分享,特别指出HFpEF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积极降压、改善重构和改善预后为HFpEF合并高血压的三大管理需求。多重临床数据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心衰、急性心衰合并房颤、女性HfpEF、伴或不伴糖尿病的HFpEF患者中,均能带来显著获益。沙库巴曲缬沙坦在HFpEF合并高血压的管理中具有多重优势:降压机制全面,可以平稳、强效降压;拥有更多心保护,改善左室肥厚,逆转心脏重构及心脏功能;降低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鉴于 ARNI 的降压疗效和器官保护作用,最新国内外指南及共识推荐ARNI用于HFpEF合并高血压的管理,以降低心血管病死亡和再入院风险,可以说,沙库巴曲缬沙坦为HFpEF 伴高血压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本期心衰学院课程中的病例汇报环节,共有三位教授从临床诊断、检查、治疗、随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享。

图:江西省人民医院 张志锋 医生

首先,由来自江西省人民医院张志锋医生以「左西孟旦联合奥普力农治疗心衰体会」为题进行了病例介绍,患者为一名老年男性,因“反复胸闷痛5年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5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间断性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1qd控制血压,血压控制情况不详。体格检查显示一般情况可,心率99bpm,血压170/100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示:肌钙蛋白25.8ng/ml;血常规异常(HB110g/L)、CK 699 IU/L CK-MB 69 IU/LK+ 3.1 mmol/LNT-proBNP 12444pg/ml,心超显示左心功能减退,EF39%。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killiP I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后予以控制血压,改善心功能等对症治疗,并行冠脉造影+PCI治疗,病程中病情反复,予以加用奥普力农+左西孟旦,经系统的治疗后,病情好转后出院。该病例论证了奥普力农在心衰治疗中的有效性,奥普力农从属于正性肌力药物,但却不同于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兼具利尿、强心、扩血管的特点,作为第三代PDEⅢ抑制剂,起效快,可以均衡扩血管+强心作用,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同时纠正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提高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尿量,此外不良发应发生率低,患者更安全。

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冯高科 医生

随后由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冯高科医生带来「病例分享——面面俱到、回归初心」的介绍,患者因“间断胸闷、胸痛3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11年,最高185/110mmHg,平素偶服降压药,该患者为一中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超重、吸烟、饮酒,存在多种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包括心、脑、肾、血管),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血脂偏高、冠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腔隙性脑梗;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不稳定、非勺型、高钠饮食、血钠高、盐敏感性高血压;治疗后血压平稳下降,心肾靶器官保护,心脏大小和肥厚程度减轻。回顾该病例,给到临床诸多启示:高血压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中年高血压患者多伴有RASS系统活性异常的特点。治疗中应时刻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CCB 心跳加快、头痛和面部潮红、便秘、脚踝部水肿痛风患者慎用利尿剂;启动个体化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给药时间把控、减少不良反应、增加依从性;沙库巴曲缬沙坦采用全新机制,除抑制RAAS外,可增加脑啡肽途径,降低血管张力,降低体液负荷,多途径降压,降压效果显著。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不同类别高血压患者中都有卓越的降压疗效,有效减少心肾事件,循证证据充足,全方位保护,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并得到国内外相关指南的推荐。

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戚东升 医生

最后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戚东升医生进行了「高血压合并HFpEF一例」的病例分享,患者为一个老年女性,以“反复胸闷气促7年余,再发加重1周”就诊,既往10余年前当地医院诊断“心房颤动”,4年前因心脏停搏时间过长植入心脏起搏器,目前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利伐沙班抗凝等治疗。血压升高20余年,最高血压190/110mmHg,目前口服药物控制血压,未规律监测血压。血糖升高30年,目前予药物+胰岛素等控制血糖,自述血糖控制可。体格检查显示血压166/75mmHg、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示:NT-proBNP 3200pg/ml;心脏超声显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EF 38%;肾功能损害。入院诊断为心肌病(慢性心衰,心功能Ⅲ级)、房颤(心脏起搏器术后)、高血压(三级,很高危层)、2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3期等。住院期间予抗感染、控制心衰、抗凝,降脂稳斑,控制血糖,辅以护胃化痰等治疗,血压控制不佳,加用ARNI控制血压,病情控制良好,并出院,治疗过程为临床带来很多启示:该病人为老年女性,长期严重高血压致左心室肥厚,合并有房颤、2型糖尿病以及慢性肾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肺部感染致急性心衰发作;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心衰患者,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控制感染、减轻心脏负荷、控制血压,纠正内环境紊乱、逆转心室重构,患者心功能恢复,症状缓解,长期预后改善。新型药物ARNI在增强利钠肽活性的同时还能抑制RAAS活性,降压的同时具有全面靶器官保护作用。

-点评专家:湖南省人民医院 阳军 教授等

病例分享后,在点评专家阳军教授及主席周京敏教授的带领下,直播间里开展了细致讨论,对分享的三个心衰病例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了详细点评,肯定了心衰病例在管理过程中的亮点,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重视的关键问题,切实地从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等方面帮助讲者医师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心衰的救治规范,直播间学术氛围浓厚。

//

总结

过去的几年里,心力衰竭学院学术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成功举办数期,覆盖各级医院临床医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让广大医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接受到实用、前沿的学术内容,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心衰学院始终立足临床实践,放眼世界进展,为更多临床医生创造及时高效学习前沿进展的机会,切实提高全国心衰的防治能力,缩短诊疗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明确心衰诊疗标准化的科学目标和具体措施,带动全国心衰及相关学科的共同发展。

2022年度第十一期心衰学院线下会议的顺利召开,再次实现了从理论分享到实践指导,知名专家分享最新心衰领域现状与药物研究进展,让更多医生了解心衰治疗领域新的机遇与挑战,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心衰标准化防治的进程。会议圆满结束并达到了预期目的。

//

医谱学术为本次大会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扫码观看回放

PC版观看链接:(复制使用浏览器打开)

https://in.docbook.com.cn/meetingDetail/61178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