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柯胜雨 | 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

2023/3/31 15:16:47  阅读:311 发布者:

跨越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演化史,全景讲述华夏文明起源时期的历史细节,生动再现贞人群体、妇好、伊尹等殷商历史人物,带你回到那个神秘的殷商时代。

殷商六百年

书名:《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

作者:柯胜雨

书号:978-7-5455-7269-8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天喜文化

出版时间:20234

  价:88.00

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滥觞于史前时代与夏文化,定型于周秦文化,而殷商六百年的历史发展时空,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位置,奠定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基石。创造灿烂殷商文化的主角,包括赫赫有名的上甲微、成汤、太甲、盘庚、武丁等君王,功勋卓著的伊尹、妇好、望乘、攸侯喜等贵族重臣,还有默默无闻的㱿、宾等贞人,甚至微不足道的平民、奴隶,等等,都“活”在冰冷、黝黑的龟甲、兽骨上。

本书以考古学史料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等学科研究成果,讲解从夏朝末年至商朝灭亡六百多年的历史,解答殷商历史疑问,立体再现了殷商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殷商的历史活了起来。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商王朝通俗史。这本书以商族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为讲述主线,将商族的起源、宗教文化、征伐战争、历史人物、都城建设等融入叙事中,展示了一个立体的饱满的商王朝的兴亡史。

●对不确定的历史演化作合理的推测。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遥远而迷茫,充满了不少未知。本书借助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大胆推测,给未解之谜提供了合理的想象,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解读。

●对历史研究可能忽略的历史角落作出解读。比如,商族先公王亥之死的真相;伊尹的身世之谜;伊尹与成汤联盟的真相;等。本书还重点对殷商时期贞人群体做了详细探究。

●图文并茂。本书在精彩的文本基础上,配了众多插图,比如甲骨卜辞片、铭文、陶器、铜器等,做到了图文并茂,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

试读

充满血腥的王朝

夏王朝在建立的第一天就充满了阴谋和血腥味。《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说,夏禹希望儿子启继承王位,但“以启为不足任天下”,担忧儿子德才不配位,于是假意宣称要禅让给德高望重的伯益,暗中却大肆培植启的势力。禹死之后,伯益继位。屈原《天问》中说,启想取代伯益而做国君,没想到会忽然遭到灾难(被拘禁),却又从拘禁之中逃脱出来,伯益的弓箭手向启交出武器,以示投诚。

启以暴力杀掉伯益之后,取得了王位,尽情享受其父披荆斩棘、饱受风雨之苦换来的安逸日子。启在钧台召集诸侯,举行大型酒宴。即位的第十年,在天穆之野舞《九韶》,举行大规模的祭天典礼。早期文献及近年出土的考古材料,都说启是一个失德或德薄的君主。

《墨子·非乐上》引用逸书《武观》云:“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启纵乐放荡,沉湎于酒乐之中,尽情歌舞,连天地鬼神都看不顺眼。)战国楚简《清华简·厚父》亦称:“启惟后,帝亦弗巩启之经德。”这是说天帝担心启德薄,与《武观》所说相吻合。

启还西征有扈氏(今陕西西安鄠邑区西南甘峪和甘亭一带),战于甘泽。《吕氏春秋·先己》中说,夏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泽,夏启败北。六卿请求再战,夏启颇有自知之明,认为“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从侧面印证了史传文献与出土材料中有关夏启德薄的记载。

根据《墨子·耕柱》的记载,启“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制成九鼎。昆吾,在今河南新郑、新密一带。新密的新砦(zhài)遗址与启所居的“黄台之丘”相关。虽然世传九鼎是大禹铸造的,但是笔者宁可相信墨子的话,是启铸九鼎于昆吾。唯有坐收先人之成,崇尚“丰亨豫大”的启,才会在远征有扈氏之后,不惜民力,开采中条山的铜矿,在“黄台之丘”旁边的昆吾,完成这一标志着坐拥河洛、挥令诸侯、一统中原,足以彪炳千古的“王朝形象工程”。

夏铸九鼎的历史意义重大,它翻开了青铜时代的第一页。九鼎作为王权的象征,让抽象的权力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它以物理形式表达王权,使得王权成为一个触手可及、睁眼可见、实实在在的具体物质。启铸九鼎,确立了垄断性、强制性的王权,这是国家与复杂酋邦的最大区别,标志着夏王朝获得了历史性的跨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对权力的觊觎

九鼎一问世,就成为先秦时期政治权力上独一无二的标志物,如同海面上一条漂流不定的木舟,随着王朝的沉浮更迭而不断易手。夏亡,九鼎从夏桀手中转移到商汤手中。商亡,周武王又从商纣王手中夺得九鼎,将战利品置于洛邑旧城。周成王时,周公旦在旧城东北的郏鄏(jiá rǔ)营建新邑洛,将九鼎挪移到郏鄏新城,安放在明堂,并召集诸侯,正式宣告定鼎中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至尊地位。

在那个兵马强者为雄的乱世,任何有野心的人,都会对九鼎垂涎三尺。夏启铸鼎之后一千四百年,即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兵锋到了洛邑城下,震撼了摇摇晃晃的东周王朝。

周定王已无力秀肌肉,只好派出王室宗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却向王孙满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楚庄王问鼎,这是对周王“天下共主”权威的一次赤裸裸的挑衅。

九鼎究竟长得如何?鼎,是上古时期用于烹煮食物的炊具。今人可从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陶鼎去拟想九鼎的模样。典型的陶鼎通体浑圆,高40厘米,口径30厘米,敛口,鼓腹,圜足,下有三个刀形扁足支起。夏时的九鼎以青铜铸就,也有三足,但外形方正典雅,散射出幽幽的金黄光芒,泛着令人敬而生畏的威权魔力。

有幸亲眼看过这一王权至尊象征物的,肯定不在少数,王孙满就是一位。但是楚庄王却从未见过,倍感稀奇,以为得此神物,天下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王孙满如此向楚庄王描述:九鼎上浮雕着各地物产的图像,各种东西都刻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恶物。晋郭璞注《山海经》时说:“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可见九鼎上还铸有饕餮之纹。

王孙满最后说了一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以此告诫楚庄王,周王室虽然衰落了,但楚庄王还是没资格询问九鼎的轻重大小。

在周王室岌岌可危之际,王孙满及时给头脑发高烧的楚庄王泼了一大盆冷水,终于将他劝退,漂漂亮亮地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夏启铸造九鼎于昆吾之时,契或许尚在滹沱河畔游走,为商族民众的温饱问题而烦恼,绝对不会对数百里之外九个金灿灿的铜鼎产生兴趣。契也断断料不到,四百多年后“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夏王启苦心铸就的九鼎将落到自己的子孙手中,子孙们会建立一个延续近六个世纪的青铜王朝。

及至启的儿子太康,沉湎于淫乐之中,朝政腐化。大禹苦心经营的事业开始崩解,中原地区各方国、部落渐渐失去向心力,甚至起了叛逆作乱的不臣邪念。彼时,契在滹沱河南岸的番,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他的儿子昭明成了商族的领袖,正准备南迁泜河,向中原腹地靠拢。

与之同时,与商族关系密切的东夷族,也觊觎富饶的洛阳盆地,不断西进,蚕食夏王的领地。东夷有穷氏的酋长后羿凭借着高超的射术,率其部属,进占夏都斟。

太康只知过着飞鹰走狗的骄奢日子,对包藏祸心的后羿毫无戒备。太康身为国君,严重失职,在远离国都斟两百余里之外的“有洛之表”(洛河南岸一带)狩猎游玩,数月不归。后羿顺利地窃取了夏朝的权柄,扶植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但仲康只不过是后羿的玩偶,虚有其位。

仲康死后,后羿将仲康的儿子相撵走,自己独揽大权。夏王相被迫流亡帝丘,投靠同姓诸侯斟灌氏、斟氏。帝丘,在今天河南濮阳一带,二斟位于濮阳邻近的范县境内。夏王相东徙帝丘,处于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交叉地带。

夏王相——史书称之为帝相,为了站稳脚跟,不断东扩,征讨淮夷、畎(quǎn)夷、风夷、黄夷,它们都属于东夷部落。夷夏融合,夏的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江苏省连云港市发现的藤花落古城,有内外双重城垣结构,外城面积约14万平方米,内城面积约4万平方米。藤花落古城始建于尧舜时期,是淮夷部落的一座具有防卫功能性质的史前城址,据研究废弃时间在夏朝初年,或许与帝相征淮夷相关。

作者简介

柯胜雨,历史学者,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已出版《史前中国:从智人时代到涂山会盟》《丝绸之路千年史:从长安到罗马》《大明帝国抗日史》《夏商周通鉴》等。其中《丝绸之路千年史:从长安到罗马》入选中宣部2020年丝路书香出版工程”,20227月由俄罗斯莫斯科体育与文化出版社推出俄文版。

目录

引 子 001

1章 玄鸟传人 003

产自鸟卵的殷商始祖 003

流共工于幽州 011

万国时代:昭明南归 017

动荡的第一王朝 023

从相土到冥 030

2章 夏商并立 037

有夏之居 037

王亥的风流账 044

上甲微:殷商文明奠基人 051

喜欢吃龙肉的夏王 060

3章 王者之都 067

商汤的七个名号 067

桀是十足的暴君吗? 074

二里头与皇皇夏都 081

夏桀的繁荣 090

4章 始征夏桀 099

成汤解网收人心 099

景亳之命结盟东夷 106

陨落的东方要塞 112

成汤困于汤丘 120

5章 成汤革命 127

空桑木钻出的元勋 127

反复的权谋者 135

两日斗蚀 141

自西东击“太阳王” 147

鸣条之战 153

桀奔南巢与夏亡 159

6章 商初风云 167

成汤作夏社:变与不变 167

郑亳、西亳双城记 173

成汤的治世新政 183

伊尹放太甲 189

伊陟相太戊 195

7章 中商之乱 203

中丁迁隞征蓝夷 203

九王之乱,王都频迁 210

遗失的周人先公 217

从土方到漆水 226

8章 安阳殷都 233

盘庚迁殷 233

梦得傅说:从奴隶到宰辅 241

高宗肜日与孝己之死 247

武丁的新殷都 253

9章 武丁中兴 261

贞人与甲骨卜辞 261

王的女人:尚武崇军 269

武丁的征伐 279

天命之将:盛世利刃 285

10章 殷周恩怨 293

迁岐与姬姜融合 293

武乙之死 300

商王文丁的复仇 306

11章 商纣当国 313

西伯昌的崛起 313

上古暴君 319

纣王征东夷 325

天命在兹 331

12章 仁君文王 339

文王遇吕尚 339

饮恨羑里 346

周文王的征途 354

徙都丰京与保训 362

13章 武王伐纣 371

太子发践阼 371

战火与诗歌 378

观兵孟津的局 384

三星堆古国与伐纣战争 393

14章 牧野灭殷 403

决战之前 403

纣王的最后抉择 411

鹰扬牧野,血流漂杵 418

殷商余绪:武庚之乱 427

参考文献 435

附 录 441

后 记 445

感谢天喜文化提供新书资料!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