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2023/3/28 17:25:45 阅读:132 发布者: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厉以宁 著
ISBN:978-7-100-12828-5
内容简介: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作品,如其在再版说明所说,本书反映了当时的形势,反映了他在那一时期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者的认识,是当时中国经济学家探索中国经济学说的代表作品和完美体现。它以“给定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条件下的经济运行”为考察的重点,并以“给定经济体制和该种经济体制下的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为研究的三个层次。全书共分为六编、七个部分,共二十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体系。书中,他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基本特征、经济规律,分析社会主义制度下宏观层面的国民经济运行和微观层面的企业活动、个体行为,强调宏微观行为的协调以及社会规范和个人行为的协调,最后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可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完整理论的开创之作。
作者简介:
厉以宁,中国共产党党员、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经济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经济学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它的生命在于创新。
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领域内,创新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研究经济中的新情况,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提出新的论点。所谓马克思主义过时的论调,是完全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因为它是科学的理论,它是不断结合新的实际而发展的理论。以经院式的态度来对待经典作家的语录,把经典著作中的个别公式和结论奉为永远不变甚至不容修改的教条,这不是维护马克思主义,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本着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负责的精神,为科学负责的精神,也就是为马克思主义本身负责的精神,经典著作中没有讨论过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来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经典著作中已经讨论过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重新提出来讨论,如果发现在新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原来的结论进行修改、补充,而且这样做了,那也完全是正常的事情。一部经济学作品是不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是看它引用了多少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不是看它的每一个论点是否都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找到了出处,而是看它是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经济现实,提出符合实际的新见解。只要我们真正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向前发展才富于生命力,我们就会认真地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经济学论点,而不会把自己限制在经院式的研究之中。
每一个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者都应当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经济学创新队伍中的一员。这就是说,每一个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者都应当有“创新意识”。
经济学的创新不是个别人的任务,也不是个别人所能够完成的。经济学作为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社会启蒙和社会设计的科学,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智慧积累而发展起来。后人在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后人不超过前人,经济学就停滞不前,经济学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因此,谁是经济学的创新者?是我们大家,是成千上万名学习经济学、研究经济学以及从事实际经济工作的普通人。我们谁也不要轻视国内围绕着某些经济理论和应用问题而展开的一次又一次学术讨论,我们谁也不要小看国内各种刊物上所发表的有关经济问题的一篇又一篇大大小小的文章,同样,我们谁也不要忽略那些不曾公开发表,而通过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社会经济调查、政策建议等形式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观点。许多经济问题的研究正是通过大家的讨论,集思广益,而越来越深入的。我们大家都可以这么说:我们也曾参加了经济学界的大讨论,我们也曾为经济学的创新贡献了自己的微薄的力量。
经济学的创新是无止境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丰富和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停留在已经达到的水平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经济学研究中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不但今天如此,将来也永远如此。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至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地展开研究和讨论。因此,要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成熟、完善,要在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肯定不是短期内所能实现的任务。在研究过程中,将会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出现持有不同观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个学派。学派的划分主要不是分析方法的区别。学派划分的依据首先是基本理论观点的不一致。这里所说的基本理论观点的不一致,并不涉及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态度,而主要是指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看法,对影响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各个有关因素的作用的看法,以及对若干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出现原因、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的看法等而言。
经济学的争鸣是经济学繁荣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各有特色的不同学派,将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共同作出努力。这些学派将在越来越高的层次上进行学术争论,这将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自《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