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蒸蒸日上的国家,都拖曳一段并不轻松的历史?
2023/3/17 10:46:27 阅读:101 发布者:
内含《人民画报》近200幅珍贵历史老照片;民众生活史,未来备忘录;记录近距离的、现在完成时的中国社会生活史,蕴含所有中国人曾经的生活现场与私记忆。
美好与生活
书名:美好与生活:20世纪下半叶中国生活图典
书号:978-7-5008-7974-9
定价:158.00元
作者:郭大熟 著 《人民画报》 图
出版日期:2023年2月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贡献了跨越时代的思想者,产生了民族文化的传灯人,孕育了当代文明的承担者。毫无疑问,历史很少像1949―1999年的中国这样密集、紧凑,这半个世纪的中国是东方式变革直接、集中的地域,也是社会进步力量充分发展的国度。
本书记录的是近距离的、现在完成时的中国社会生活史,回顾、凝视、思索20世纪下半叶中国民众生活状态,为将来“长时段”的历史叙述提供了一份文图资料,为更周到的当代中国生活史书写胪列一份索引。本书从1949—1999年50年间的近200幅老照片中,提取若干社会生活史关键词并加以阐释。它杂糅了自然风貌、文物保护、旧城改造、工业地理、农村政策、商业布局、民俗演变和居住形态等具体内容,将“历史地理”“民族志”和“大都市文化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美好与生活》是新中国建设史的脚注,在这些吉光片羽中,蕴含着所有中国人曾经的生活现场与私记忆……
推荐序/杨浪
“以图证史”作为纪实摄影的一个基础理念已经为人周知。郭大熟的这本书再一次印证了这个道理。
在我们阅读的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历史中,绝大多数都是“文字的历史”。不是历史上没有图画,而是在传承中,图画信息的复制技术与承载介质都很难在沧桑岁月中长久存续。
摄影术发明这 180 年以来情况大变。世上的景象不仅可记录而且可复制,记录影像的设备越来越简便,几乎每个重大的事件都有人在记录。尤其过去 20 年,数码技术和移动通信发展使每个人都拥有了可以拍摄的设备,于是我们今天读到的当代史和未来人们读到的近代史就都是有影像可证的了。
这里有一条断续线切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这之前的摄影是一项奢侈的专业性活动。由于照相机、胶卷乃至冲扩的成本昂贵以及条件限制,彼时的摄影,在大众多是照相馆里完成的“纪念性拍摄”,在媒体多是专业记者进行的“宣导性摄影”。
不过这总比枯燥的文字之史要直观得多。《史记》写苏秦合纵连横论说齐、楚、燕、韩的地理关系费了上千字,其实一张地图就能全说明白。司马迁写刘邦看秦始皇出巡的阵仗,叹曰“大丈夫生当如此也”。要是有张刘邦捻须点头的照片该多有趣!
《美好与生活》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用
告诉我们这些值得记取的有意义的事情。与你常读到的那些宏大的“历史”不同,它们往往是微观的、碎片的;然而却与宏观有必然的细节联系,如同影像都是由几千万个像素组成的一样。这些你不常在教科书中读到的细节,恰是构成共和国过往的一个场景、一段甘苦,是前辈们留给今天的一片历史基因。
“以图证史”的下一步就是“以图解史”,即对于某一段微观历史,影像的价值认识。书里有一幅女兵李亚敏的照片。她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射击冠军,是此后几十年许海峰、陶璐娜们的前辈。现代射击运动诞生在 1896 年雅典奥运会上,1907 年,世界射击联盟成立。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军体运动方才有了射击项目,再到李亚敏,有了超世界纪录的第一拨运动员。所以这张照片在中国射击运动史册上必有特别价值。由此推及,这本书中的许多影像在社会史、水利史、旅游史、人文史、民俗史等领域中都有丰富历史记录的意义。
就摄影的时代语言而言,“图像里的故事”还与摄影形成的背景有直接联系。大熟所选取的影像多来自当年的《人民画报》。这种着意于被宣示和张扬的画面既是真实的,又是局部的。这便又构成了图像阅读的多重意义,“史解图像”便也成了我们这些图像研究者的深刻课题。
作者简介
郭大熟 著
作家。先后任《新京报》文化地理版面统筹,京沪高铁杂志《1318》、全国动车杂志《报林》、海南航空头等舱杂志 《东方养生》、东方航空机舱杂志《宇翔》、《艺术金融》杂志主编,高铁杂志《旅伴》出品人、总编。主编《大城记:1949―2009北京城市地标》丛书,著有《俗讲:比较故事集》《千秋遗韵》《变文:奇幻动物故事簿》《乡间疾病》《土味情话》《暴力枚举》《块宇宙》《平装美人》《无边的玫瑰》等作品。擅长符号研究、史志编撰。
《人民画报》 图
中国国家画报,创刊于1950年。创刊70余年来,不断用真实生动的
和文字,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生动见证。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