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年度著作荐享)2022年度艺术人类学新版著作及译著

2023/3/15 13:48:31  阅读:175 发布者:

一、艺术人类学著作

01

《艺术人类学田野中的思考》

方李莉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作者在持续20余年的学术之路中,长期浸润在田野里,观察田野和生活中的艺术,田野对象既有景德镇的陶瓷手工业,也有陕北地区的民间艺术和贵州苗寨的少数民族艺术,以及城市艺术区的考察,积累了丰厚的田野成果,也展现出新文科理念下的跨学科思考维度。作者主张在田野中关照“遗产”研究、思考中国文化,关注田野中的艺术家,并且在费孝通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引导下,展开了一系列对于手工艺复兴、艺术乡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艺术区等主题的研究,提出“文化丛”“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源的转化”等重要理论观点,既关注艺术,也将考察辐射到社会转型和时代进程的潜在影响,面对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和相关文化产业现象进行城乡并济的综合田野考察。在此过程中,作者逐渐意识到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中国人面临新的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发展所做出的应对姿态。由此,也将话题深入到在田野中思考“生态中国”之路。

02《中国艺术人类学述论:1980-2020

安丽哲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一部系统的当代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史,也是作者对中国艺术人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学术思考。内容包括:中国艺术人类学兴起的背景,关键概念的探讨,全国性组织机构的作用,与西方学者的互动与影响以及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的未来方向等问题。

03《手艺深描:社会转型中的杨家埠木版年画

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荣树云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通过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以社会转型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生命样态产生的影响为思考线索,从国家、市场、文化、技术四个维度,就迈向现代性本土化的民间艺术、从遗产到资源理论的社会实践、国家在场与理性小农的互惠与博弈、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的介入与影响四个方面,探讨社会转型与传统手工艺变迁的关系。

04《艺术介入乡村建设:

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之三》

方李莉  主编

安丽哲 汪欣  副主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本书涉及的学者与艺术家长期关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其对艺术乡建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为乡村建设提出艺术学和人类学的方案,作出重要贡献。本书紧跟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又对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

05《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区比较研

——以北京798艺术区和首尔仁寺洞为例》

(韩)金纹廷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本书侧重于发现有趣的假设,以不同的方式比较两个艺术区。这个过程中最集中的部分是视觉上出现的场所图像。某个场所所具有的建筑、历史、物理环境等场所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798工厂旧址的破旧建筑和机械设备,仁寺洞街道的韩屋和古董艺术品变成了最迷人的视觉图像,创造了各种价值和意义。基于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将是影响两个艺术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此,我希望本书所包含的一些内容能够展示两个艺术区的新价值和潜力。

06《潍坊风筝》

安丽哲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该书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研究潍坊风筝这一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图书,也是作者对中国民间艺术所蕴含的地方性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特质的学术思考。内容包括:风筝的起源与世界风筝文化,潍坊风筝产生的地理与人文环境,潍坊风筝的分类与制作工艺,潍坊风筝世家与“雅俗”风格的变化,潍坊风筝的功能变迁与复兴策略,潍坊风筝的传统产业模式及其传承,“国家在场”与潍坊风筝的传承与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07《绞缬的世界:

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研究》

金少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本书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广泛收集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的资料,总结和概括缝扎技法的类别及其工艺特性,挖掘探析纹样图案的艺术审美,以及其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特别关注如下研究视角:一是关注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与古代传统绞缬工艺文化的渊源关系;二是关注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融入的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的因素;三是关注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的现代变迁。

08《鼓车道:乡愁记忆与传承保护》

王若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本书通过田野资料与既有的学术观点展开学术对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不足与局限,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民俗文化保护需要实现理念与实践的同步转向;“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文化保护逻辑需要重新被审视;“地方民众生活的稳定延绵”是民俗文化保护的前提。

09《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2020

李修建  主编

安丽哲  副主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本书稿记录整理了七期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主办的“当代艺术人类学论坛”,这七次论坛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乡村振兴实践的梳理与讲述;二是关于民间文艺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三是从人类学视角研究社会、文化发展。书稿中所涉内容都与当下社会密切相关,通过本书可以了解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较为前沿的研究。

10《摩登田野:艺术设计助力新海派乡村振兴实践》

程雪松  主编

葛天卿、崔仕锦  副主编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2022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以上海奉贤江海村的公共艺术活动为载体,邀请一批设计师、艺术家进行在地性的公共艺术创作,力图通过他们的艺术创作活动挖掘当地潜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文化潜能,并组织学术论坛,对大都市近旁的乡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艺术激活乡村的路径和可能性,增强文化自觉,构建文化自信。本书收录了此次活动的成果,包括各位参与者的论文、论坛发言、活动叙述文本和作品

等,全面展示了新海派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和新探索。

二、艺术人类学译本

01《审美人类学》

(荷)范丹姆  

李修建、向丽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对审美人类学的历史、理论、方法、视野、观念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国内的美学和艺术研究颇有借鉴意义。

02《异体:表演、艺术与象征人类学》

(美)A.大卫·纳皮尔  著

张嘉馨、牛忠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2

一本从想象与象征的关系角度出发,剖析图像,焦聚文化,解读社会情感和社会心理的艺术人类学著作。 在当代西方艺术的视角里,原始艺术往往被看作是神秘的,正如一些粗麻布匹被当作艺术品陈列在艺术展厅里那样令人费解,人们不禁发出难道艺术就等同于讳莫如深的感叹。《异体:表演、艺术与象征人类学》试图消解这些疑惑,揭示出原始的艺术(异体)与西方当代艺术(我者)的关联。多贡人在编织布衫时,把对山川与田野的理解编织进服饰中,从而创造出具有艺术美的棋格状布衫。

03《设计人类学:转型中的物品文化》

(奥地利)艾莉森·J.克拉克  主编

王馨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本书所汇编的文章都出自国际设计理论界学者之手,主要从设计人类学的角度,将与设计相关的人类学现象纳入研究视野,例如对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生活行为、习俗等的调查,对海地金融扫盲设计的研究,对波兰蕾丝传统手工艺在商品社会“复活”的研究等,完善了设计师为具体人群日常用品的设计实践,丰富设计本身的物质文化形态。设计学科和其他社会学科的交互研究,在国际设计学界已比较成熟,但在国内设计学界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本书能有助于国内设计研究者和从业者开阔视野,思索什么样的设计行为才是从人本身出发,同时也为人工智能的新技术未来祛魅。

04《绘画文化:原住民高雅艺术的创造》

(美)弗雷德·R.迈尔斯  著

卢文超、窦笑智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一个关于澳大利亚中部的丙烯绘画如何走出当地土著社群,并经过其他社会组织的宣传与流通,终发展成为高雅艺术的复杂故事。早在1970年代,弗雷德·R. 迈尔斯就开始了针对平图琵社群的研究,该社群是当地以绘制丙烯绘画而闻名的重要土著群体之一。迈尔斯的研究对象并不仅限于画家及其画作,与画家直接接触的艺术顾问、代表了官方意见的澳大利亚政府和土著艺术委员会、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艺术策展人,所有这些都是澳大利亚中部土著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迈尔斯在书中重新审视了这些绘画所代表的土著人民及其文化,并认为丙烯绘画的地位变化,与画家自身的主动性以及他们对获得更高层次认可的渴望直接相关。

05《时尚及其社会议题》

(美)戴安娜·克兰  著

熊亦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

一本时尚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论述了时尚及其社会议题的互动关系,并在阶级、性别和身份认同的维度上进行了服饰的艺术社会学与审美人类学分析。克兰在文化史、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脉络中展开了对于1920世纪欧美服饰的时尚研究,还原了时尚生产、传播与接受的具体历程,探讨了时尚扩散模式的演变、时尚性别霸权的生成以及全球化时尚转型等重要议题。克兰的研究提供了重审时尚及其社会功用的视角,并将其延伸至了更为广阔的人类学视域之中。

近年来中国的艺术人类学发展非常迅速,每年有相当的专著与译著出版问世,2022年起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处决定将前一年出版的书目整理并在微信公众号予以推荐,此次推荐的书单是我们对2022年度与艺术人类学研究相关的著作所进行初步搜集,多次整理后,呈现给广大会员及学者。但由于人力有限,如有遗漏,敬请谅解,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补充。望2023年广大艺术人类学研究者们能主动将自己相关的著作推荐到学会,让大家的研究成果能得到及时交流,并互相促进。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秘书处

来源:中国艺术人类学会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