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书推介 | 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绘画

2023/3/14 15:19:18  阅读:150 发布者:

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绘画

心相:宋元明清的佛教绘画 | 王中旭 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23.1 | ISBN 978-7-301-33425-6 | 168.00

作者:王中旭,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研究领域为中国宗教美术史、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与研究。著有《千里江山:徽宗朝青绿山水与江山图》等。负责筹备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等。

内容简介:本书讨论了宋元明清佛画不同于晋唐佛画之特点、意涵及价值。作者立足于唐宋佛画转型的基础,一方面注重该时期卷轴画、壁画、版画等不同材质佛画之间的相互影响、启发,另一方面注重该时期画家、受画人(或功德主)佛教信仰的形态、方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目前学界对佛教美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晋唐,对宋元明清的佛教美术,尤其是佛教卷轴画的关注较少,该书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罗世平

唐宋画史的转型研究,是近些年来中国美术史研究关注度很高的一个大题目,亦有形成学术风暴眼的态势。在现有的成果中,一方面有多年以来学术界的积累;一方面则是近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这其中就有不少出自青年学者的新知新见。围绕转型提出的见解既有关于唐宋画史“中古”与“近古”概念的所思所想,也有基于绘画作品内涵旨趣和风格类型的所见所论,还有对于画家画作的所观所识。种种这些,或近或远,都与唐宋画史的转型研究扣合关联在了一起。本书的作者王中旭博士,是较早参入这一课题且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之一,在他修学中国美术史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我所主持的“中唐吐蕃敦煌石窟艺术研究”这一课题。敦煌壁画在唐宋之际有着前后通连的文脉气息,同时又呈现出各自独有的审美表述,而中唐正是这次转型的萌动期。用这样直观的实例来观察讨论唐宋画史的转型是有说服力的,这也为本书作者日后不断拓展的画史研究做了前期的铺垫。

王中旭博士毕业后就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的对象由石窟寺观壁画转向了故宫庋藏的书画作品,他的研究也因此进行了一次“ 有难度的转型”。所说的难度,略而言之,是一次“术业有专工” 的跨专业转型。这次转型,关涉到古代绘画优劣真伪的赏析与评鉴。对中旭而言,除了既有的书画史知识和系统的学术训练之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掌握书画鉴定方面的系统知识和经手过眼的实践能力,作转型入行的努力,即如常言,入这一行门槛很高。举例来说,传世的卷轴画,鉴别真伪、辨识年代是研究起手就要面对的问题,画作在民间流传递藏的过程中,存在着临仿、作伪、代笔等种种复杂现象,即便是博物馆的藏画,也同样有着诸多此类的不确定因素,而画中一图多见的“双胞本”“多胞本”更是需要反复细心地加以揣摩鉴别,这入门研究第一步考量的就是研究者的专业敏感、知识修养和鉴识能力。的确,这次转型对于他的再学习能力的测试和挑战在难度上应该是不设限的。

故宫丰富的书画收藏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善学者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有前辈的指导带领,边干边学,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实践中得出真知,可称得上一种“敏学”。读者如果留心检索一下本书收入的十篇论文,就会发现都是针对佛画而发的讨论,如本书“导论”所言:除第一篇综论唐宋佛画的转型之外,余下的九篇都是围绕着宋元以降的佛画作品所展开的个案研究。由此不难看出作者的研究路径和方法。

维摩变之维摩像 盛唐 莫高窟第103窟主室东壁

佛画在晋唐时代,其精品力作以石窟寺观壁画为代表,画家以职业画家为主;至宋元明清,最具创造力的佛画则以卷轴画更能体现时代的成就及特色,画家除了职业画家,另有文人画家。也正是由于文人画家参与其事,佛画从晋唐的“职业佛画”中分离出来,从寺观庙堂进入文人的书斋案头,赋予了道释画更为多样化风格面貌、审美意趣和品评标准。对于佛画在“近古”的这一转型,入宋以后的画史著述已特立了“道释门”,并设有专论。然而在现代学术研究中,对于入宋以后的“近古”佛画这一转变的观察阐释尚不尽如人意。基于对唐宋佛画这一学术史的整理,结合故宫博物院佛画藏品的特点,本书作者用心选出了关系唐宋转型不同面向的佛画作品,分列专题,深入讨论,由点及面,立意明确,发表的专论皆于要义处着力,起到了填空补缺的实效。

红衣罗汉像卷 赵孟頫 辽宁省博物馆藏

收入本书的十篇专论,作者特以“心相”作为书名相统属,不唯借用佛禅名相为解语,其中值得关注的仍是佛画转型规律和鉴定方法的探讨。归纳书中佛画转型的规律:其一属于图式的原创语义,也就是创作佛画所遵循的图像仪轨和佛教义理依据;其二是图式的演变逻辑,系指佛画图式因应时代审美而翻出的变体别样。二者之中一为佛画创作的基础,一为图本样式迁延发展的文脉。有关佛画鉴定的方法,按作者的表述,要点之一在于图式比对。画家作画离不开时代,故图式之间的比较对照是知题材、辨真伪、定年代的有效方法。要点之二是作同一时间段内的佛教卷轴画、壁画、版画的互证互校,找出其中的同异。上述的规律和方法看起来并不复杂,与书画研究的关注点相去不远,但在实际运用于佛画鉴定和研究时却有了专门的针对性,故能显出解读传世佛画的效用。相信读者亦可从文本和

的对读之中一一感知,得到收获。

《心相》一书,目前呈现的是王中旭博士在佛画研究专题上的阶段性成果,但其中的论述多已关涉到唐宋画史转型研究的不同面向,若假以时日,加力拓展推进,期能于中国画史研究领域别开生面。

特致祝贺!是为序。

目录

/ 1

导论 / 5

第一篇 唐宋佛画转型 / 13

第二篇 故宫博物院藏《维摩演教图》的图本样式研究 / 43

第三篇 赵孟頫《红衣罗汉图》中的古意与禅趣 / 77

第四篇 元代《揭钵图》的两种类型与真伪考辨

——基于佛画转型视野下的考察 / 107

第五篇 传钱选《洗象图》年代考辨与晚明之前对《洗象图》

的认识 / 155

第六篇 禅苑胜会

——明前期法海寺与宦官之佛教信仰 / 187

第七篇 丁云鹏《释迦思惟出山像》考

——兼谈丁云鹏晚岁画中的“枯木禅” / 225

第八篇 戏婴、民俗与晚明佛教信仰

——陈洪绶《童子礼佛图》研究 / 253

第九篇 石涛瞎尊者像、号与自我形塑 / 283

第十篇 乾隆帝御容画及其空相观

——丁观鹏《扫象图》、郎世宁《乾隆帝观画图》研究 / 311

后记 / 336

参考书目 / 339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