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迁教授经典之作再版 |《著作权法》(第二版)面市!
来源:全文转载自公众号“人大社法律出版”。
王迁教授独著的《著作权法》在学界、实务界久负盛名。本书自2015年出版以来,被多个平台、多家媒体、多个公众号大力推荐,得到一致好评。可以说,它是法科生学习著作权法一本不可错过的经典教科书,对司法实务工作者而言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必备案头工具书。
豆瓣评分高达9.5分
一线资深法官推荐
多家研究会、律师推荐
多位学者、学生推荐
为何王迁教授的《著作权法》能广受好评?
这要从本书的三大特点说起。王迁教授为了让学生领略著作权法的魅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研究体会, 在撰写这本教材时突出如下特点:
将国际条约融入各章节的内容
我国著作权立法中的许多条文都直接来源于国际条约,同时对条文的解释也不能背离国际条约,因此学习国际条约,对于理解和解释我国著作权法十分重要。
《著作权法》在讲解著作权法中的规则时,尽量结合它们在国际条约中的起源和背景,力求使读者获得对相关条文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了解了《伯尔尼公约》的相关规定和权威解释之后,你就会发现,《著作权法》对广播权的定义中,“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并不是指“以有线方式”进行的“传播或转播”,而是指“有线传播或者(无线)转播”;同样,也会认识到,对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以及在向通过网络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发表的作品”,其中的“不可避免”不能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为“如果没有,就无法报道”。
将案例融入关键问题的讲解
著作权法中的许多规则非常复杂,但法律条文相对简单和原则。而通过实际发生的案例,不仅可以发现隐藏在法律条文背后的诸多问题,还可以了解立法原意以及法官运用的分析、推理和法律解释方法,从而对法律规则产生更为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其适用方法。
因此,本书不仅对著作权法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进行系统介绍,而且穿插了大量
、文献资料,与较多既有典型性,又具有易读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同时,每一章之后的“问题与思考”也多采用案例形式,促使你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思考。
例如,阅读了“法蓝瓷工艺产品案”和“《曼哈顿的印第安人》绘画案”(第二章第四节),你就容易理解美术作品是“造型艺术作品”的真实含义。而将两案与该章思考题中的“电影宣传画案”(第9题)和“麦当劳卡通形象案”(第10题)相比较,你就会发现,应用不同的标准判断作品之间的实质性相似,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对于哪种标准更为合理,也会产生直观的感受。
对争议、疑难问题高度关注
本书除了讲解公知常识和通说,还对不少争议问题与疑难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例如,对美术作品进行精确临摹产生的结果,是复制品还是作品?古籍断句能否形成作品?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署他人之名(冒名)侵犯的是他人的署名权还是姓名权?对通过互联网转播广播的行为,应适用广播权还是兜底权利?《著作权法》有无必要规定修改权与汇编权?“法人作品”的范围应如何界定?广播组织是否只能禁止他人转播广播,而不能许可他人转播?对国际条约规定的权利声明保留后,我国立法是否还能规定相同的权利?合理使用是使用者的权利还是对侵权的抗辩?“电子水印”是否构成技术措施?提供规避技术措施的手段是否构成间接侵权?……
凡此种种,都是在我国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实务问题,且尚无定论。王迁教授不仅把上述疑难问题罗列出来,而且针对每个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本次修订以最新《著作权法》为基础,反映学术界和实务界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
本次修订是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订,增加和替换了相当多的内容,反映了很多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最新进展和前沿问题。
《著作权法》(第二版)不仅体现了2020年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还收录了最近几年中外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许多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件,其中有些案件还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修订后的《著作权法》(第二版)比第一版更适合现在的教学和学习之用。
著作权纠纷案件解决,很多情况下要回归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甚至追溯某一条款产生的历史背景,本书能将著作权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历史背景,浅显易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书不局限于对知识进行简单的介绍,而是充满思辨与批判,论述严谨,逻辑缜密。
详细介绍
作者:王迁
定价:¥98 元 优惠销售中!
字数:886千字
出版时间:2023-02-17
ISBN:978-7-300-31322-1
作者简介
王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获评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最具影响力人物”、“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中国版权卓越成就者”、“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著作权制度的基本问题 1
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 1
第二节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 3
第三节 知识、 财产及著作权制度的正当性 6
第四节 著作权和其他知识产权区别于物权的特征 11
第二章 著作权的客体:作品 19
第一节 作品的概念 19
第二节 独创性 25
第三节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 57
第四节 作品的类型 96
第五节 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特殊问题 160
第三章 著作权的内容:权利 178
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 178
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 201
第三节 著作财产权的转让、 许可与质押 254
第四章 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人 264
第一节 著作权人概述 264
第二节 作者及著作权的自动取得 266
第三节 特殊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与行使 276
第四节 外国著作权人 314
第五节 著作权的保护期 325
第五章 邻接权 330
第一节 邻接权概述 330
第二节 表演者权 337
第三节 录制者权 356
第四节 广播组织权 364
第五节 其他邻接权 373
第六节 外国邻接权人 380
第六章 对著作权的限制 394
第一节 对著作权的限制概述 394
第二节 合理使用 398
第三节 法定许可 451
第七章 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472
第一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概述 472
第二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482
第八章 著作权侵权及法律救济 492
第一节 直接侵权 492
第二节 间接侵权 498
第三节 侵权救济的程序保障 503
第四节 侵权诉讼中的举证 512
第五节 侵犯著作权的法律责任 522
第九章 对技术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 542
第一节 对技术措施的保护 542
第二节 对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 575
转自:“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