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 “有用之用” 和 “无用之用” 智慧
2023/3/6 10:58:30 阅读:165 发布者:
作者 | 郑渝川
《庄子·人间世》有云,“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这句话讲的是树木都因为对人有用,所以被砍伐,而砍伐工具的主体也还是用树木制成的,这就等于“自寇”。
庄子其实是在劝诫人们,不能只看到“有用”的用处,“有用”有时会带来灾祸,所谓“怀璧其罪”;并且也不能忽略了“无用”的用处。“有”与“无”之间,幸运与“灾祸”之间不仅仅是对立的关系,很多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转化。
新出版的《看漫画,学庄子》一书就谈到,一般人常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事物,读书问出路,做事算利益,凡事计较得失,这样不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乏味,而且往往还会忽略所执着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所可能隐藏的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因此不能学会调剂,不能发现“无用之用”。
所以,我们的人生应当轻松一些。心情低落的时候唱唱歌,开心的时候画画,家里人都有时间的时候一起爬爬山,跟朋友有时小聚谈谈往事聊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自己有空打打球、集邮、摄影、练书法,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没有用,却有真正的大用。也就是庄子所谓的“无用之用”,也就是能够很好地滋养我们的生命,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更加健康,能够更好地适应纷繁复杂的竞争时代,能够有更强的韧性来保护自己的内心。而且,“无用之用”有时会无心插柳式地转化为“有用之用”,让我们获得创业、升职、发展的新机会、新创意。
《看漫画,学庄子》这本书为大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通俗化解读《庄子》,并配有极富趣味的漫画。全书分为成语典故、待人接物、生活智慧、身心健康、哲学思考五章,引领读者去领会和实践庄子“用心若镜”“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大智慧,从而成就更好的自我。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就是成语“游刃有余”的来源,意思是说,牛的骨节间有空隙,用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骨节间的空隙,就有充裕的活动空间。这样用刀哪怕过了十九年,刀口还像刚从磨刀石上拿出来一般。
《看漫画,学庄子》就此解读指出,我们无论焊接金属、做面包,还是练习足球、看球,都可以做到像庖丁那样,通过参透规律,通过长期训练,将事情做到极致,就像杀牛可以演绎为一场音乐与舞蹈的盛会那样,发展出高超的技艺。“机器换人”时代,人人都担心被机器、AI所取代,但人工智能学者其实很早也指出过,机器和AI至少在很长时间内无法取代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
庄子所代表的道家,其实也为人们贡献了交友处世的智慧。《庄子·山木》说,“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看漫画,学庄子》书中说,人需要好朋友,除了彼此分享,也能相互提携。我们挑选朋友,不能从朋友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出发,不能将友谊的基础建立在利益交换之上,因为这样的话,一旦我们自己对于他人无利可图,所谓的友情就会冰消瓦解。
转自:“学术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