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效率至上的全球化,是时候转向了

2023/3/6 10:51:19  阅读:148 发布者:

作者 | 郑渝川

最近几年来,全球供应链经常因突发事件而面临短期中断,包括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苏伊士运河船只搁浅,俄乌战争以及因此导致的美俄、欧俄关系紧张,等等。

其实,无论是疫情还是地缘政治冲突,或者偶发事故,几乎是近代以来的常态事件,但这些问题此前从未像今天这样危及全球供应链的安全运行。

著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韧性时代:重新思考人类的发展和进化》一书中提醒读者指出,全球化体系之下,主要经济体而今在效率和韧性之间艰难地作出权衡取舍——本世纪以及上个世纪的多数时间以内,追求效率提升成为无论国家、国际组织,还是企业、个人确定的首选目标。所以,这就可以解释为何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国家会在20世纪后期逐渐掀起一轮产业价值链制造、服务环节的流程和岗位转移,全球供应链由此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更为精准地削除所谓的冗余费用。并且,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也越来越热衷于将无利可图的业务环节甚至整体外包。

但效率至上也使得供应链尤其是前端企业变得越来越脆弱,很难适应突如其来的变化。《韧性时代:重新思考人类的发展和进化》这本书详致而深入地讨论了效率至上、牺牲韧性是如何导致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效率至上扭曲认知

效率至上的思维到了21世纪仍然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调整的主导性思维。书作者指出,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推动的教育改革,虽然打出了拥抱数字经济浪潮的旗号,却贯穿着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要求学校传授、训练得更多,以让受教育者掌握未来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要求,学校本身更加自觉地适应成为新产业的附属物。更关键的是,这样的改革强调量化评估,将知识更加精细化地分隔,将学习简化为完成指定的学术任务,然后评出等级。

这其实就是笛卡尔在400年前的设想,即人类如果用数学武装起来,就可以创造出一种有序、可预测而且可以永续的机械存在。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人们对于数字背景下的教育、社会的设想,沿用了400年前的笛卡尔和牛顿的机械宇宙式的思维;但是对于经济增长的前景、经济和社会容量、资源和成本消耗的理解,却完全突破了最为基本的热力学定律——换言之,就是认为经济可以实现无限度的增长,而经济容量以及资源和成本供给也都可以无限化。

正是这样的割裂理解,使得人们在理解和把握真实世界上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如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或者具体来说就是各种环境、资源、能源和社会要素,本身是经济体系的支撑,一定是存在限度的。忽略这样的限度约束,导致上述要素的应用不合理、不完善、不合理以及巨大浪费,还因产生了显著的负外部性。

《韧性时代:重新思考人类的发展和进化》书中为此列举了多个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比如,19世纪晚期以来的农业革命,极大地释放了产能,但这却是以过量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化肥肥料以及更为高产但耗水量更大的农作物种子使用为代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全球热带和温带大量的肥沃土地受到不可逆的长期损害——不得已情况下,农业生产者只能使用更多的肥料和化学试剂、高产种子。书中指出,现代农业革命的效率越高,其负外部性和正反馈循环就越多,从而使得全球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供应链变得十分脆弱。

效率至上制造恶果

效率至上带来的更为恶劣的后果就是使得全球各种要素资源,都被纳入了更加贪婪的掠夺秩序。《韧性时代:重新思考人类的发展和进化》书中将之称为“地球各圈的财产权”,也就是本来成为公共物品的水圈、岩石圈、大气层、生物圈皆被纳入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迎来西方国家部分私营企业以及这些国家的国家开发机构的滥采滥挖,然后再扩展发展出市场化的份额、配额制度。这种掠夺秩序甚至发展到基因库、全球定位系统。

比较显性的一个恶劣影响在于,效率至上导致“机器换人”一直激越地上马推进,提高了运作效率,减少了工人,但通过市场营销套路以及金融圈套,让消费者在负债中越裹越深。书中甚至指出,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一脉相传的是丰田等企业发展出的精益生产哲学,其本质仍然是以减少人工岗位来换取更高产能。

各种恶劣的交叠,带来了一个颇显悖谬的结果,那就是人所可能获得的福祉,相较于自己的父辈、祖辈以及更早的先辈显著增加了,科技给予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一些人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创业发展空间;但是人们却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自主的同时,生活在越来越逼仄的环境,需要面临越来越多不可知、不可控、不可预期的风险。书中指出,以工作节奏、生活节奏的紊乱为例,这已经催生出大量的生物钟失调疾病,还因破坏了人体的昼夜调解定律而使得生殖系统陷入紊乱,越来越多的人不得已只能依托于辅助技术才能生育下一代。

以韧性来战胜脆弱性

《韧性时代:重新思考人类的发展和进化》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要将人类每一个个体,以及地球整体都视为各自的生态系统,强调应当依照生态系统的运行法则,在各类层次上注入韧性,从而使得上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修复功能。

书作者指出,20世纪后半段以及21世纪头个10年最为显赫的学科经济学,如果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转变思想,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思考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重新评估该学科长期秉持的一些备受诟病的信条,包括对外部性的狭义定义,一般均衡理论,成本效益分析,对生产力和GDP的误导性概念,从而在根本上放弃效率至上的追求。

正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那样,全球供应链发展到21世纪头20年,所实现的高水平、高效率,因其脆弱性是无法稳定维系的,这种情况下必须致力于增强全球化体系的韧性,重估价值,增强全球化商业法则、投资逻辑、金融规则对于各方面的根本利益的适应性。

从效率至上转向韧性至上,并不是要放弃新科技革命,更不是要开历史的倒车。事实上,当前正在推进的工业4.0完全可以通过翻新改造各类建筑设施、基础设施从而来大幅降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这一改造的过程中,嵌入物联网基础设施,既可以保持较高的运作效率,但也能切实促进人与人的互动。

从效率至上转向韧性至上,驯服脆弱性,一个可行之策就是重新审视过去以来的农业现代化策略,不再追求低人力配置、重自动化设备,而是允许和鼓励农村地区的人口再重拾,重建乡村公共生活、文化生活、民俗和生活方式,让相当数量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口可以在满足体面生活的前提下呆在村落的人际环境中,而不是为了谋生被迫居于城市中的陋室。

转自:“学术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