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书讯78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3种
2023/3/1 11:23:21 阅读:126 发布者:
历史
中国文化史导论
钱穆 著
ISBN:978-7-100-21639-5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的力作。本书写作于抗战时期,是钱穆先生在完成《国史大纲》后,首部系统深入讨论中国文化史的经典之作。
钱穆先生从地理背景、国家观念、治理手段、经济政策、民族意识、生活形态、宗教思想、文艺学术等方面对中华文化进行评介,兼及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出中国文化是“举世农耕和平文化最优秀之代表”。本书有指陈,有回顾,也有展望和预测,集中反映了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的钱穆经典著述简体横排版之一种。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年),历任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齐鲁、华西、江南等大学教授,创办香港新亚书院。著有《国史大纲》《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朱子新学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其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倾注了无限深厚之感情与深切之关注。举凡史学、文学、政治学、地理学、宗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他无不涉猎,并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座高峰。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文学
中国戏剧史长编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周贻白 著
ISBN:978-7-100-21560-2
内容简介:
中国戏剧是繁衍千余年、灿烂辉煌、独一无二的古代文化遗产。本书是著名戏剧史家周贻白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戏剧史研究的传世之作。该书篇幅适中,完整介绍了我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评介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收集的材料丰富详尽。全书注重戏剧全史的研究,对中国戏剧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提出声腔的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的见解,并且做出详尽的论述;论述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作者强调戏剧为综合性艺术,场上重于案头;戏剧是民族性艺术,应重视民间创造;戏剧是社会性艺术,应探索其历史的演变规律,并将这些观点贯穿全书始终。
作者简介:
周贻白(1900—1977),中国戏曲史家、戏剧电影作家、戏剧理论家。原名炳垣(一作炳然)。湖南长沙人。1927年参加田汉主办的南国剧社。1929年至1934年在福建泉州、厦门等地教授国文。1935年与阿英同组新艺话剧团,嗣后又在中国旅行剧团及新华、金星影业公司等处从事话剧、电影剧本创作,并在上海美专、复旦大学等校讲授国文。自20世纪30年代起,周贻白在从事戏剧电影创作和国文教学的同时,即致力于中国戏剧史及戏剧理论研究,出版中国戏剧史专著《中国戏剧史略》《中国剧场史》《中国戏剧小史》《中国戏剧史》《中国戏剧史讲座》《中国戏剧史长编》《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等7种,中国戏剧理论著述、史籍考证及释义著作多种。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政法
新社会观
[英] 罗伯特·欧文 著
柯象峰 等译
ISBN:978-7-100-21762-0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的是欧文1813-1821年的著作,主要是其前期著作,包括“新社会观,或论人类性格的形成”“论工业体系的影响”“上利物浦伯爵书”“致不列颠工厂主书”“告劳动阶级书”等。
罗伯特·欧文是历史上第一个创立学前教育机关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者,同时他还是19世纪初最有成就的实业家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先驱者,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欧文的社会改革实验取得很大的成功,工厂区的面貌大为改观,此地亦被称为“新拉纳克”。此地的教育活动也是欧文一生中最主要的教育实践活动。“新社会观”就是欧文在此地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理论总结,特别是关于人的性格形成的理论。
欧文在其中反复阐明一条原理:造成社会混乱的根本谬误是人们认为每个人的性格是自己形成的。事实上它是在外力,即一生所处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父母、师长和立法者合为一体,可使后辈养成最坏或最好的性格。欧文还强调重视早期教育对性格形成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中理解的意义。呼吁各国当政者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培养性格方面,废除不良法律,并通过立法确立最优良的国家教育制度。欧文的观点曾在欧美各国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
罗伯特·欧文(1771—1858年),19世纪初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者、实践家。其用尽一生探索人类未来美好生活和理想制度。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评价欧文是“社会主义者运动的创始人”“英国共产主义的代表”,他的学说和活动“始终都保持着实践的性质”。
译者简介:
柯象峰,192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7—1930年5月在法国里昂大学社会经济系深造,获博士学位。1930—1937年任南京金陵大学社会学、经济学教授,兼教务长。1937—1945年任成都金陵大学教授,兼社会学系主任。1937年任中国社会学社第六届副理事,1943年任第七届正理事。1945—1947年任南京金陵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教务长。1947年赴英国伦敦考察,继而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及美国人口局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1948年返南京金陵大学任教。1952年后任南京大学外语系、经济系教授。1979年被聘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顾问。柯象峰毕生从事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讲授过劳动保险、劳动政策与立法、人口统计、人口地理、生命统计、社会调查研究等课程,并致力于社会调查研究。他认为要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和贫困化问题,应注重改进文化环境,发展科学事业。著有《现代人口问题》《中国贫穷问题》《贫穷问题》《社会救济》《保民婚俗》。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