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考蓝皮书
2023年英语高考趋势加大传统文化词汇
近日,2023年度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3)》出版,从七个部分分别讨论了2022年中国高考改革的政策背景、命题特征、教学改革、招录情况、社会影响和评价体系,系统讨论高考综合改革下的政策走向及应对策略。《报告》对2023年英语高考趋势作出了以下判断。
根据国家教育部2023年高考蓝皮书,关于英语高考命题的主要变化是关于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词汇量考察力度。
总体来说,英语的词汇量比历年考察力度多大,因为这些词汇量要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的考察必然要加大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一些词汇,因此,词汇量对于一个英语好不好的一个学生关系是非常大的。
二
专家解析英语课堂上的传统文化
鲁子问教授指出:
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国家价值之一在于传播中华文化,而作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华文化更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底色,不仅对我国学生学习英语呈现出内容优势,而且通过外语学习还可以从跨文化视角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知与传播中华文化也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动机。中华文化在我国英语课堂一直是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程度存在着的。
程晓堂教授解析2022年新课标时指出:
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来的跨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在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第一是中外文化。文化意识,既不是直指外国文化,也不是直指中国文化,而是包括中外文化。而且还不止指英语国家文化,应该还包括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化。
第二是要强调优秀文化。我们要学习的是优秀文化,我们要鉴赏的是优秀文化。虽然文化没有绝对好坏之分,但是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虽然不能随意的去批评别人的文化,但是我们不认可他的文化,就可以不接受。
第三是文化认知。文化认知用过去的话讲就是对文化的理解。
第四是文化态度。文化态度是指我们对别人的文化的态度,对我们自己的文化的态度。
第五是文化的行为选择。过去我们讲的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的知识,对文化的敏感性。现在加了一条文化的行为选择。也就是说文化意识的字面上只是意识,但实际上还包括一些行动。文化意识包括对文化的理解,包括我们的态度,包括我们的行为。
杨正仁专家指出:
英语教育不应只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体现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夏谷鸣教授指出:
要培养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我们不能局限于单项的西学东渐,还需要建立东学西渐的概念,重视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双向交流,不再只是单纯吸收异族文化的精华,更要思考如何向世界传播本族优秀文化,真正体现 ‘跨文化交际’ 的概念。”
“单纯基于文化的角度,如何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在外语教育中,首先需要思考:通过学习外语需要表达的文化知识有哪些具体内容。”
“文化学习需要明确:不是为学习文化而学习文化,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最终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也是外语教学独有的特点,只有外语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三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设计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在育人目标方面要更加系统明确,彰显国家意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承课程改革优秀传统,在育人目标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
将中华文化融入英语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和西方各国文化的同时,守好祖国的文化之根,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在英语学习中实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培养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充分的文化实践和文化传播中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21年,教育部也研制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小学课程教材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进行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明确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什么人”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同时涵养家国情怀和坚定文化自信。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传统文化进英语课堂是契合教育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的必要要求同时也是落实新课标理论的切实实践。
日前,一套名为“中国风·虎阅英语书虫系列”的大型英语分级阅读读物,在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主办“中国风”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主题作品展评活动中被推荐为官方指导用书。
据了解,这套大型丛书以弘扬“大美中国 Wonderful China”为主题,由相关部门组织跨界专家团队精心研发而成,于2022年年初出版面世,是中国第一套大型传统文化儿童英语分级阅读读物,也是儿童英文教育内容“在地化”的一次新突破。
本系列图书包含 6 大级别、48 本绘本阅读,以及 6 本配套活动手册。其中每个年级均覆盖 8 大主题,满足4-12岁年龄段学生的阅读需求。
比如,在《虎阅英语·中国风系列分级阅读》的第一级(LEVEL 1)中就包括:
《八只熊猫》(Eight Pandas)《我是孙悟空》(I Am Monkey King)、《美味的饺子》(Yummy Jiaozi)、《孙悟空七十二变》(72 Transformations)、《熊猫的梦想》(Panda’s Dream)、《彩色的风筝》(Colorful Kites)、《京剧脸谱》(Face Painting)、《黄河》(The Yellow River)8个方面的内容;
这套堪称“大美中国Wonderful China”的百科全书中的每一个学习级别,都涉及美食、地理、历史、歌谣、人文、经典故事和国潮生活,不同年龄的孩子们读着《我是孙悟空》的故事,学会了走(walk)、跑(run)、跳(jump)、飞(fly)和翻筋斗(somersault);读着《功夫熊猫》的故事,学会了水上漂(walk over the river)、上树梢(jump on the tree top)、和倒立(stand upside down on one’s head);学员们将学会中国的乐器和剪纸、如何用英文讲解包粽子的过程、什么时候吃八宝粥、月饼都有什么馅儿……中国的西湖、喜马拉雅山、长城、故宫……四大名著、草船借箭、程门立雪和吃枣留钱的经典故事,从衣食住行到历史文明、跨时空、跨学科、跨领域、学习语言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趣味和魅力。
相关专家在评阅这套丛书以后认为,经典传统文化故事视角,精美灵动的
设计和丰富巧妙的内容组合,是这套分级阅读丛书的三个特色。
据了解,目前,明师国际教育研究院和虎阅英语教学教研中心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征集100所“传统文化进英语课堂教学实验班(校)”,受到了众多学校和老师们的欢迎。
目前已经有大几十所实验班(校)启动。
同时,这套从书除了被国内英语语言教育人士和广大家长所青睐,由于这套读物能基本囊括中华文化的最核心内容,不同语言背景的孩子们能在英语学习中体会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这套丛书也引起了海外华人孩子家长们的广泛关注。
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精神价值。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国外民众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当代中国发展活力,应当是中华人民的不懈追求。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既然目标是“走出去”,那么首先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学习。
当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入中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也不可避免地使处于弱势的母语文化面临着挑战。
许多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西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越来越了解,而对中国本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大大缺失。
甚至大多数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豆浆、油条、稀饭、馒头。
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观念或现象而导致的交际失败或低效现象。
有些外来人士来中国除了业务交流.也会迫切地想适应或了解当地生活,而对于用英文描述自己饮食起居、文化传统、风光气候等一问三不知的中国人。
讲民族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英语课堂充满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综合于:虎阅通识,网络等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