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整齐世传》:破解“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的密码

2023/2/28 11:19:04  阅读:103 发布者:

《整齐世传——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研究》

曲柄睿  

很多年前,网络学术圈流行一个游戏:用一句话概括博士论文。答案眼花缭乱,一如《西游记》中各路天人神怪,令人忍俊不禁,足见学人心中的娱乐精神。受此鼓舞,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这本由博士论文修改成的小书,那就是:前四史都是想好了写的。前四史的人物列传编纂有着共性的原则,规范了史家的思考与行文。首创这个编纂原则的著作,便是《史记》。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推测《史记》各列传的编次,有个大胆的说法:“成一篇即编入一篇,不待撰成全书后,重为排比。”(《廿二史劄记》“《史记》编次”条)这个说法反映了学术史上部分程度的真实。古书确实以单篇流传,今天大量出现的出土材料一再印证了这个道理。不过,当单篇文章编辑成集时,撰述者的意图就不能不被考虑在内了。中古时期,很多学者“撰述”著作,他们享有的是编纂权利,而非文字的原创权利。司马迁编纂《史记》,内容有因袭前人者,有采自口传者,而对整体的篇章结构,他应该有独运的匠心。

《廿二史劄记校证》(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

《史记》中每一体例的数目和内容都有独立的意义。十二本纪记录“王迹所兴”;十表则要解决“并时异世,年差不明”的问题;八书则是关涉“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的主旨最明确,“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㑽,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太史公自序》)。按这个说法,本纪、年表、书、世家和列传是仿效天象而设立,具体数目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编订,而是参考了天象运行的规律。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了解《史记》撰述的考虑。写一部此前从未有过的书,一定需要某种天才式的灵感。司马迁选定人作传记主体,这是不同于先秦一般学术传统的作法。哪些人可以放在一个传记中,不同传记的先后应该如何确定,司马迁也自有安排。天才寡语,智者无言。极度智慧的背后就是难以解释的秘密。司马迁留下了《史记》,如同陈展千年的谜面。学者不断效法因袭,却没有破解它的谜底。

解谜的前提是摸清司马迁的核心创见。《史记》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将人作为历史运动的主体。人通过具体的行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记录人的言行,是《史记》记录历史的主要方式;将人物按照行事的先后编次于列传中,又是《史记》重视时间意义的表现。

司马迁

时间与人,是司马迁设定人物列传时关注的两个支点,人物列传也由此铺陈开来。《史记》以人叙传,按照人物行事合传,按照时间顺序编次列传,初步设计了列传编纂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便是纪传体史书编纂人物列传的密码。从此,尽管后代的纪传体史书对《史记》虽褒贬不一,但列传编纂的基本原则却没有大的改动。换言之,《史记》确定了纪传体史书的“列传范式”。

如果说的再详细一点,“列传范式”为列传文献结构和文本写作提供限定的书写模式。在文献层面,范式要求史家运用接近的内在逻辑,近似的编纂方法,将不同人物列传合并、编次、区别,形成相对稳定的体例。这是广义的列传范式。在文本层面,列传内往往按顺序罗列传主姓字贯望、登用事由、迁转经历、生平大事、逸事个性,最后用论赞结尾。这是狭义的列传范式。

影印南宋乾道年间刻本《史记》里的《司马穰苴列传》(选自《中华再造善本》)

正如世界上的色彩五花八门,不同画家绘画的技法各有特点,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风格。但是绘画毕竟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视觉冲击带来美感享受的本质特征在不同的风格间没有区别。《史记》开创的“列传范式”,就是史家撰述纪传体史书的基本规范。史家可以通过传记内部各个要件的调整和增删,完成对材料的剪裁和重组,进而展示人物的简约与丰腴,由是表明历史运动的前进或滞后。

依据“列传范式”编纂的人物传记,蕴含着史家的历史认识。有些人为何合并叙述;有些列传为何位置靠前,有些为何滞后;有些人物固有的历史印象为何与他的传记位置不符?史家认识不妨深远,如同秘密藏于水底。破解人物列传编纂的密码,等于握住了打开纪传体史书的秘密的钥匙。所有史学上的问题,只要稍加思索,都可以寻找到历史的根源。由此能演化出丰富的议题,催生多元的阐释,推动研究走向深入。

 

引入列传范式的观察视角,

梳理史书全部列传的编纂结构,

重新理解史书面貌和史家意图。

点书影购买本书

《整齐世传——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曲柄睿  

978-7-101-16001-7

16开  平装

98.00

内容简介

本书在汉宋间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视域下,考察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形成;藉由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延续与变革,讨论史家意图的流转变化;关照列传编纂范式限定下的史传与其他文献的互动与整合。通过列传编纂这一命题,考察前四史形成的现实基础及其中蕴含的史学思想,乃至文学意识,反思汉宋间史学发展的情况及史学与社会政治的互动,进而揭示汉宋史学发展的脉络,及其背后的深层历史动因。

作者简介

曲柄睿,1985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及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史学史,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史学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各一项。

绪 论

第一章 纪传体史书形成前史

第一节 先秦文体与《史记》

第二节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先秦学术基点

第二章 列传范式的出现与确立:《史记》到《汉书》的转折

第一节 列传范式的出现:《史记》的修撰

第二节 列传范式的确立:《汉书》的修撰

第三节 传记写作分类标准的变化:刘向、扬雄与班固的工作

第三章 列传范式的应用(上):《三国志》的创造

第一节 《三国志》以“志”为名缘由及史学意图

第二节 《魏志》人物列传编纂

第三节 《魏志》史论与禅代之际人物列传编纂

第四节 《蜀志》列传编纂

第五节 江东创业与《吴志》列传编纂

第四章 列传范式的应用(下):范晔《后汉书》的形成

第一节 范晔《后汉书》光武守业诸臣传的编纂

第二节 第五伦形象建构与范晔对东汉、刘宋政治风格的认识

第三节 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从《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谈起

第五章 诸家东汉史的修撰

第一节 《东观汉记》、谢承、华峤《后汉书》的合传情况

第二节 列传范式影响下袁宏《后汉纪》人物传记情况

第六章 列传范式影响下的地方史与个人史

第一节 郡国书的形成及其演变

第二节 别传与家传

结 论

精彩段落

现实与撰述之间强烈的反差,以近乎荒诞的形式存在,提醒读者瞩目于史家、史著与史实的关系,并非“直书”或“曲笔”那么简单。

由于列传范式的存在,读者能够将同时代的多个列传作为单元或集团来分析,形成对某一时段的整体认识。实际上,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观感,毋宁说是史书作者刻意而为。

记述的历史与当下互相交织,想象的未来与残酷的现实彼此错落,构成范晔《后汉书》的编纂基调。解读、探讨历史,唯有保持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警惕,方能更好的辨识史家笔下的历史和作为事实的历史真实。

分析史书记载史料的形成与流变,是理解历史人物形象建构的关键所在。而对列传编纂的整体把握,则是发现单一列传特殊意义的前提。

史书形成的时代特色,影响到史家的撰述,并投射到历史记载中。考察史学的发展轨迹和图景时,史家所处时代与史家书写时代的关联,史家撰述的诉求与史家个人际遇的耦合,或许都应该成为置于脑海中的背景和前提。

(来源:中华书局1912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