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艺文校证》:一部有裨古代文史研究的目录学力著
2023/2/28 10:59:51 阅读:182 发布者:
《玉海》200卷,是南宋末期王应麟(1223—1296)私撰的一部类书,全书分21门,每门下各分子目,眉清目楚,便于翻览。《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胪列条目,率钜典鸿章。其采录故实,亦皆吉祥善事,与他类书体例迥殊。然所引自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尤多后来史志所未详。其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艺文》自卷三十五至卷六十三,共二十九卷,其编排次序大体依照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经部分《易》、《书》、《诗》、三《礼》、《春秋》、续《春秋》、《论语》、《孝经》、《孟子》、经解、总六经、雠校五经、石经、小学14类;史部分古史、正史、杂史、编年、实录、记注、政要宝训、论史、谱牒、玉牒图谱、典故、书目12类;子部分诸子1类;集部分总集文章、著书、别集、图、图绘名臣、记志、传、录、诗、赋、箴、铭、碑、颂、奏疏、策、论、序、赞、艺术20类。
由于《玉海》的编撰是专为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纂辑,而科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士子的学风进而波及学者趋向,所以全书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应麟的学术认识及当时的学术领域。当然,《玉海·艺文》的价值远不止分类这一点,其中每一类,大都用提要、概述的形式撮举其要,对异说或略作考证;而每一条目下辑录的相关文献范围广泛,充分显示了私家类书包罗众有的特点。具体如《易》类,首先辑录《隋书·经籍志》中《易》类序,然后论列《易》学的相关问题,条分缕析,尤其是有异说之处加以按语,或附录史传、序跋等资料,,借此可以考察《易》诸家学说的渊源流变。或者可发现新的材料解决宋代及之前的某些疑难问题,如沈约《谥例序》,古今相关的研究资料均未言及,《玉海》卷五十四存有佚文可资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楼劲研究员即借此撰成《〈玉海〉五四〈艺文〉所存沈约〈谥例序〉文笺解——汉末魏晋几种谥法文献的有关问题》发表在《文史》2005年第1辑上,讨论了魏晋时代谥法的相关问题。
《玉海·艺文》包罗宏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进入学问领域的若干途径与方法”(刘跃进《〈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老一辈文史研究大家王重民先生早就提出“如果把《艺文》从《玉海》中提出单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王应麟的〈玉海·艺文〉》,《学术月刊》1964年第1期)。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武秀成教授关注此书有年,并以《玉海艺文校证》为名申请到全国高校古籍整理资助项目,与其高足赵庶洋数年间研读校理此书,结束了《玉海·艺文》至今无单行整理本,学者利用不便的现状,可谓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历程中的一件幸事。而随着《王应麟著作集成》编纂的进行、目录学研究的追源溯流,《玉海·艺文》的学术影响及地位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这一点毋庸置疑。考虑到与《王应麟著作集成》中所收《玉海》光绪九年本的区别,本次《玉海艺文校证》所用底本乃《合璧本玉海》所影元刻本,在保存早期版本面貌基础上,辨正误、校异同,为学林提供了一个无可替代的整理本。
玉海艺文校证(修订本)
(宋)王应麟 撰
武秀成、赵庶洋 校证
ISBN:978-7-5506-2615-7
定价:360.00
【内容简介】
《玉海•艺文》二十九卷,是宋元时期一部重要的辑录体目录学著作,专门著录历代典籍,搜罗极为宏富,唐、宋两代尤为丰赡详尽。于考察唐宋文献尤其是宋代文献之流传,有着重要的作用,历来受到目录学研究者重视。作者广搜博采,运用丰富的材料 对全书进行了详细的校证,并附有人名、作者索引,提高了全书的工具性价值。
【作者简介】
武秀成,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献学系主任。已出版的古籍整理研究著作有《旧唐书辨证》、《陈振孙评传》、《嵇康诗文》(译注)、《隋书》(译注,与赵益合作)、校订本《册府元龟》(副主编)等。发表论文有《〈汉书·儒林传〉梁丘易传承祛疑》、《〈汉书·百官公卿〉表史例发覆及史文订误》、《〈旧唐书·经籍志〉考校举隅》、《〈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探源》、《〈直斋书录解题〉佚文辨正》等30馀篇。
赵庶洋,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唐宋文献。发表论文有《唐诗残句考辨》《敦煌写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史源新考》《宋景德二年〈龙图阁书目〉考》《〈新唐书•艺文志〉未著录唐人佚著补遗》《唐诗疑伪考辨》《和刻本〈又玄集〉跋》等。
(来源:凤凰出版社)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