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刘钝教授著作《大哉言数》出版
2023/2/22 17:53:59 阅读:142 发布者:
《大哉言数》
大哉言数
(修订版)
(清华科史哲丛书)
刘钝 著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以通史的形式,对延绵近两千年的中国古代数学作了简要综述,涉及名家名著、数制与算具、数学在中国社会中的功效等;继而采用专题视角,对中国古代的算术、代数和几何三大领域中共32个专题作了详细讨论,重点突出中算家在分离系数法原则上发展出来的机械化算法体系,并强调模型化方法在代数与几何中的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
刘钝,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国际科学技术史主席。2019年荣获国际科学史科瓦雷奖。主要从事中国数学史、中西科技交流、科学文化、科学与艺术等方面的研究,编著有《文化一二三》《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这是一本将近30年前的旧作,原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发行的“国学丛书”之一种。初稿完成之际,恰逢开启中国数学史之近代研究的两位大师李俨和钱宝琮先生百年诞辰,尽管未曾亲承教诲,作为一名后来的研习者,却能时时感受到他们的智慧与恩泽。因此,不揣浅陋,大胆地将此书题献给两位先生。
诚如恩师杜石然先生在本书序中指出的那样,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得有今日蔚然大观的局面,应归功于李俨、钱宝琮两位前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劳作。我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对这一点更有深刻的体会:许多重要题材的研究最终会追溯到两位先生那里,而他们那严密考证加以现代科学分析的审慎学风,亦使我在下笔前尽可能地阅读有关文献,从而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决定取舍和避免无用之功;更遑论李俨先生留下的那一批堪称天下独步的中算藏书,现在就保存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图书馆中,可供后学随时翻检研读。
我是从1978年开始接触数学史研究专业的,师从杜石然先生研读中国古代数学经典,时雨春风,终生难忘。先生不但审阅了本书的详细提纲和主要章节,成稿后还慨然赐序一篇,为这本小书增添了光彩。
20世纪80年代,在振兴科学繁荣文化的氛围中,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在题材深化与方向拓宽这两个方面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势头,本书对此气象力求作出较全面与客观的反映。数学大师吴文俊关于传统数学之机械化和构造性质的论述,始终是我理解古算真谛的一个指南。前辈学人三上义夫(日)、严敦杰、许莼舫、沈康身、李迪、白尚恕、李继闵、梅荣照、马若安(法),以及杜石然、何绍庚、郭书春、李文林的工作,极大丰富与深化了今人对中国古算的认识,特别是在《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数书九章》、宋元与明清数学等方面,他们的述为后人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王渝生、傅祚华、李兆华、罗见今、孔国平、刘洁民、李国伟、洪万生、傅大为、川原秀城(日)等人,亦师亦友,都是令人钦佩的同道,在多年的问学路上往来切磋,令我受益良多。以上各位先生的相关工作,写作时都作了参考并一一注明出处。至于本人求学途中的偶尔拾获,杜石然先生的序中已作了提示,道中人自可明鉴。
2013年我从中科院退休后与清华大学结缘,先后受聘于社会科学学院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和人文学院科学史系,体验了有别于研究所的学术环境与文化生态,承蒙众多同事照顾与青年学子的鼓励,在这里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八年时光。科学史系创系主任吴国盛将此书收入他主编的“清华科史哲丛书”,对此我心存感激并乐于接受。就中国古代数学的性质与意义而论,我与他的见解或许存在较大出入,但这不妨碍我们共同推进中国科学史研究与教学的努力。仅此一点,也能彰显吴国盛作为学术领导的魄力和清华科学史系追求多元化发展的愿景。
商务印书馆愿意接受这一修订本是我的莫大荣幸。学术编辑中心哲社室李婷婷主任的鞭策和体恤,责任编辑颜廷真先生的严谨和细心,都是我重申和检讨这份“少作”的重要动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蒋澈博士代将旧版文字转换成工作文档,在此一并致谢。
原本想借此机会作一增订本,把近30年来中国数学史领域的一些新成果补充进来,不料被突发的新冠疫情拖累而长期滞留境外,搜检文献殊为不便。当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的懈怠和精力不逮,最终只是更正了旧版中的一些舛误,个别文字表述做了修改。最后,愿李俨、钱宝琮二位先生开辟的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事业,在新一代研习者那里继续繁荣兴旺。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