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没有刻板的教条,指挥员应该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条件谋划渡海登陆行动。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最重要的是把握战略的主动权,出其不意,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拥有了登陆作战的武器装备和条件,没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斗志和机动灵活的谋略,也未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刘统(1951年9月1日—2022年12月21日),生于北京。1978至1981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仲荦先生。1985至1988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谭其骧先生。先后供职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1996年获授大校军衔。
跨海登陆作战的标志性意义
* 本文为《跨海之战:金门 · 海南 · 一江山》(三联书店,2010)一书前言,标题为编者所拟
这是一本记录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东南沿海岛作战过程的历史书。
读者会问: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呢?关于金门、海南岛和一江山岛战争的书已经出的不少了。这本书能有什么新意呢?
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解读则要有一个过程。过去讲述这些战争的书,多数是单独的介绍和研究,而将上世纪50年代的沿海岛屿作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则不多见。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从渡海登陆作战的角度去研究、比较这几次作战的特点和演变;二是从国共双方斗争的全局和国际政治大背景来解释这些战争的决策、结果及其影响。给读者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更真实、深刻地了解这段历史。
刘统 著,《跨海之战:金门·海南·一江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提起渡海登陆作战,具备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现代条件下多种作战样式中最复杂、最残酷、难度最大的作战方式。对据守海岛、海岸之敌进行渡海攻击,亦称两栖作战。目的是夺取敌占岛屿、海岸,或在敌岸建立滩头阵地,为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创造条件。登陆作战按规模大小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性三种;按地理条件分为对海岸和岛礁的作战;按航渡距离分为近距离(航程一昼夜,在岸基航空兵作战范围内)和远距离(航程两昼夜以上)的登陆作战。
登陆作战由登陆兵、海军舰艇编队和直接支援的航空兵组成的联合登陆兵团实施。为支援、配合登陆兵团的作战行动,还要组织空中、海上支援集团、空降兵、预备队,并要有强大的后勤保障。登陆作战的组织实施,通常分为组织准备、集结上船、航渡、突击上陆、巩固和扩大登陆场等阶段。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还有夺取战区制空权、制海权,进行预先火力准备等作战行动。
登陆作战的特点是:1.渡海攻击一方虽然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在地理条件上明显处于劣势,因此作战是有进无退。而据守海岛的一方也没有退路,因而必须拼死抗争,这就决定了登陆作战将是最复杂、最残酷的战斗,所以策划和准备工作要求高,对参战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高。2.登陆作战参战的兵种、兵力多,指挥协同十分复杂,对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3.登陆的空间、地域广阔,在兵力运用、伪装、地理和天候的选择上,都有特定的要求。4.夺取登陆作战的胜利,取决于输送速度和火力,如何集结众多船只而不被对方发现,航渡开始前海、空和陆基火力支援能否压制对方,保障登陆部队抢滩,都是决定战斗成败的关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的诺曼底登陆作战,既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也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指挥,各兵种密切协同的经典战役。盟军投入总兵力约278万人,计有36个师、13700架飞机、9000余艘各类舰艇。德国用于西线防御的军队共计58个师、500余架飞机和中小型舰艇500余艘。1944年6月6日,盟军2400架运输机搭载3个伞兵师,从英国20个机场起飞,在登陆地域后方15公里纵深降落,占领战略要地。美、英陆军5个师乘坐4000余艘舰艇,横渡风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峡,英、美空军出动1000架次飞机对德军海岸防御工事进行饱和轰炸,海军舰炮火力也完全覆盖了德军防线。经过一天激烈战斗,至日落前,盟军有13万人登陆上岸,夺取了几处登陆场。德军的顽抗使盟军未能建立起统一的登陆场,进攻数度受阻,伞兵孤悬敌后伤亡很大。到12日,盟军在后续部队支援下,以巨大火力优势粉碎德军抵抗,将登陆场连成一条长80公里,纵深12—18公里的阵线,开始向法国内陆推进。此次登陆战役中,德军伤亡、被俘11.4万人,盟军伤亡 12.2万人。盟军以压倒优势进行的登陆作战,结果伤亡竟高于德军,战争的激烈和残酷由此可见。
但是,当时由单一陆军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不掌握如此复杂的作战理论。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一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一天之内就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24日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毛泽东兴奋地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宜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上海刚刚解放,他就指示三野考虑解放台湾的问题了。
毛泽东手迹《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蒋介石也预见到国民党统治在大陆即将崩溃的结局,他以“下野”为掩护,开始秘密实施向台湾退却的战略计划。在半年的时间里,他将国民党政权的大部分财富和空军、海军力量撤退到台湾,并接应溃退的国民党陆军源源不断地退向台湾和东南沿海岛屿。他企图依托海岛和海军、空军的优势,遏制解放军前进的步伐,并以海岛为基地,实现将来反攻大陆的梦想。
过江以后,解放军开始了战略追击。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10月初,第四野战军15兵团占领广州,第三野战军10兵团占领福州,东南沿海大陆基本解放。国民党军队被赶下海,依托沿海岛屿作为他们最后的栖身之地。
10兵团向福建进军
当解放军战士来到海边的时候,浩瀚的大海使他们兴奋。很少有人意识到海洋潜在的危险,更不了解渡海登陆作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为渡海作战也和陆地上一样,一个冲锋就能把国民党军队彻底消灭在海岛上。情况发生了变化,再无退路的国民党军,此刻也变得如同困兽一般。他们依托尚存的海空军优势,进行了拼死的抵抗。10月24日,第三野战军10兵团28军以三个团的兵力登陆金门。由于不掌握潮汐规律,船只搁浅,陷入孤军奋战的被动处境。国民党军守岛部队在优势兵力和海空军配合下,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反击。解放军苦战三天,因弹尽粮绝,没有后续部队支援而失败。这是解放军一次失败的渡海登陆作战,也是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第一次完全失利的战斗。
金门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其影响是巨大的。蒋介石抓住共产党没有海空军的弱点,转守为攻,制订了反攻大陆的计划。1950年初,国民党军队依托舟山群岛为基地,对上海、杭州等沿海城市进行空袭轰炸,以舰艇和水雷封锁长江口航道,对新中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毛泽东紧急向苏联求援,依靠苏联防空部队的帮助遏制了国民党军队的攻势。
为了给刚解放的大陆创造安宁的建设环境,夺取东南沿海的战略主动权,毛泽东指示四野攻打海南岛,三野攻占舟山。鉴于金门之战的教训,解放军将领开始注意研究渡海登陆作战的特点,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得不到海军和空军配合的前提下,波海登陆作战究竟能否成功?这是各国战史上都找不到先例的。中央原来指示四野15兵团:要有一次能运载一个军的船只才能实施渡海作战。如果等待条件具备,时间就要大大延迟。15兵团指挥员不等不靠,深入调查琼州海峡的潮汐、气象、航道,选择登陆点,训练战士掌握海上作战的技能。土法上马把迫击炮搬上木船,使其能与炮舰抗衡。拆卸卡车发动机改装机帆船,提高了航行速度。并与海南岛的琼崖纵队取得联系。依靠里应外合,利用海南岛漫长的海岸线组织多批偷渡,建立了前进基地。然后大举进军,于1950年5月渡海解放了海南岛。三野7兵团精心部署,逐岛争夺,也向舟山本岛逼近。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保存实力守护台湾,蒋介石下令放弃舟山和海南,将残存部队撤至台湾。
登陆舟山本岛的解放军行进在定海域内
为了彻底解决台湾国民党势力,1950年6月初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以50万兵力,借助苏联援助的海空军装备,渡海攻占台湾。此时,蒋介石几乎到了绝望的境地。美国准备抛弃他,以亲美的代理人取而代之,并与新中国缓和关系。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突发事件改写了历史。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做出了军事干涉的决定。美国海军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迫使中共中央暂缓实施渡海攻台的计划。此后,中共中央决策抗美援朝。解放军主力北上朝鲜,与武器装备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军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统一中国的历史机遇就这样与毛泽东擦肩而过。
起死回生的蒋介石,又看到了借助美国军事力量反攻大陆的希望。国民党军队依托大陈、金门等岛屿频频袭扰大陆,并封锁外国商船与新中国的贸易往来。在50年代初期,争夺沿海岛屿的控制权,保障沿海航线的安全,成为国共双方海上斗争的焦点。经历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解放军,在苏联的军事援助下迅速发展壮大为具有海军、空军和现代化陆军装备的强大军事力量。解放军干部战士为了完成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国家安全的使命,刻苦学习掌握现代武器装备技术,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完成了由单一陆军向多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型。
朝鲜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想借助美国的军事援助反攻大陆,并与美国签订了 《共同防御协定》。中共中央为了打击美蒋的军事同盟,利用美蒋之间在防御东南沿海岛屿方面的矛盾,决心解放浙东沿海岛屿,彻底打掉国民党袭扰大陆的海上基地。
1955年1月,解放军发起一江山岛战役。这是建国以来解放军第一次实施的陆海空三军协同登陆作战。战役取得圆满成动,极大地震撼了台湾当局。美国政府鉴于在朝鲜战场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惨痛教训,不愿意介入和国共的武装冲突,迫使国民党从大陈岛撤军。原本想借助《共同防御条约》把美国拉下水的蒋介石,不得不再次屈辱地撤退。不久,除金门、马祖两个岛屿外,东南沿海岛屿全部回到新中国的怀抱。一江山岛战役的胜利,也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东南沿海的战略主动权。
三军协同登陆演习
金门、海南、一江山登陆作战,绝非孤立的战役,而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不认识海洋到有能力进行海上登陆作战的转变,也是国共双方争夺东南沿海战略主动权的斗争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变化。在这个斗争背后,则是美苏两大国为代表的东西方阵营的斗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运用正确的国际战略和智慧,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壮大了国防力量,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而美国政府为了它的全球利益,在扶持台湾蒋介石政权的同时,也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进行了一定的遏制。如果不了解这个大背景,我们就无法客观实际地了解这个时期海上斗争的许多内在关系。
了解这个历史过程,可以看到解放军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渡海作战经验。按照常规,没有空军、海军的支援,单一陆军进行登陆作战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海南登陆作战打破了这一常规,四野指挥员依据海南岛海岸线长、国民党守军防御的空当,在海南琼崖纵队协助下实施偷渡建立登陆基地,接应大军渡海。筹划一江山岛战役时,苏联顾问仿照诺曼底登陆的经验,提出在夜间实施渡海,天明登陆。而浙东前线指挥员认为在拥有制空权的条件下,为了保证联合作战的成功,应该在白天和天气条件良好的时机作战。这些成功的经验说明:战争没有刻板的教条,指挥员应该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条件谋划渡海登陆行动。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最重要的是把握战略的主动权,出其不意,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拥有了登陆作战的武器装备和条件,没有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斗志和机动灵活的谋略,也未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些年来,国内出版了许多关于金门、海南、一江山战斗的著作和文章。但多数都是介绍和研究其中一次战争的。特别是金门战斗,许多著作都突出了悲剧的一面。本书希望运用各方面的史料和档案,以广阔的视角,对建国初期沿海斗争的全过程作一个完整的回顾,研究中国沿海登陆作战的一些具体问题,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历史经验和参考。下面,我们就回到半个世纪以前,一页页地回顾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相关阅读
悼念丨刘统:我与三联的“君子之交”
纪念刘统先生01丨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走来:《火种》的启示
纪念刘统先生02 长征(上)丨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纪念刘统先生02 长征(下)丨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
纪念刘统先生03 抗战丨东京审判为何被日本右翼钻空子?
推荐阅读
跨海之战
金门 · 海南 · 一江山
刘统 著
定价:69元
ISBN:978710803199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1月
中国的1948年
两种命运的决战
刘统 著
定价:68元
ISBN:978710802350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月
转自:“三联学术通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