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书推荐 | 清代后妃们的真实生活到底什么样?

2023/2/22 14:14:28  阅读:143 发布者:

以清宫为题材的小说与影视剧,塑造了无数鲜活的女子形象,她们曾有过的爱恨情仇,终被埋葬于宫墙之内。

文艺作品总是带着浓重的戏剧色彩,而生活在深宫之中的清代后宫主位,其生活状况究竟如何,一直是民间津津乐道的话题。

饮食与衣用

后宫主位进入宫廷之后便可以获得“宫分”,即根据自己的等级获得“分例”。清宫内的宫分有铺宫、年例、日用三大类,其中除铺宫基本为家居陈设之外,年例和日用则均为“消耗品”。以清中后期八旗秀女一般的初位贵人位分为例,其年例、日用宫分如下:

每年:银一百两、倭缎一疋、云缎二疋、衣素缎二疋、蓝素缎二疋、 帽缎一疋、杨缎一疋、宫紬一疋、纱二疋、里纱二疋、绫二疋、纺丝四疋、 高丽布三疋、毛青布六疋、深蓝布六疋、粗布三疋、金线三绺、绒二斤、棉花线二斤、棉花十二斤、里貂皮四张、乌拉貂皮十张。

每月:小牲口八只、羊肉十五盘、六安茶叶七两、天池茶叶四两。

每日:猪肉六斤、陈粳米一升二合、白面二斤、白糖二两、香油三两五钱、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八两、甜酱六两、醋二两、鲜菜六斤、茄子六个、王瓜六条、一两五钱重白蜡一枝、一两五钱重黄蜡一枝、一两五钱重羊油蜡三枝、红箩炭(冬例五斤)、黑炭(夏例十八斤,冬二十五斤)

除制度上给予的基本宫分外,后宫主位遇到寿辰以及怀孕、生育等喜事,皇帝一般还另有颁赏。如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九月十五日,因为容妃千秋(寿辰),高宗乾隆帝“赏容妃银三百两”,一次的赏银即与其年例宫分银的数目相当。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九月十五日为容妃的四十千秋(寿辰),作为整寿,高宗乾隆帝赏赐给她诸多礼物,计有“恩赐无量寿佛一尊(佛堂),紫檀嵌玉如意一盒(计九柄),青玉寿星一件(紫檀座),银晶象耳双环瓶一件(红牙座),玛瑙灵芝杯一件(紫檀座),洋磁葫芦马褂瓶一件(磁座),竹根蟾一件(紫檀座),洋漆墨罐一件(紫檀座),铜掐丝珐琅朝冠耳炉一件(紫檀座),银四百五十两(平),藏香九束(自鸣钟),锦一匹,大卷八丝缎八匹”。其价值远在其宫分年例之上。

剧照来自《甄嬛传》

以这种雄厚的宫分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上,后宫主位的用度都相当“高标准”。如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日,孝贤纯皇后和后宫主位们在储秀宫后殿西暖阁进早膳,其各自的膳食如下:

皇后。早膳一桌十二品,照常点心四品,拉拉一品,跟桌饭菜七桌,每桌八碗,点心二盘。次送羊肉四方二桌,猪肉二方一桌,盘肉八盘一 桌,干湿点心十二盘一桌,内管领进炉食三桌,每桌八盘,奶皮、敖尔布哈一桌。

贵妃。早饭菜一桌十二品,照常点心四品,跟桌饭菜五桌,每桌八碗,点心二盘。羊肉二方一桌,盘肉八盘一桌。

妃(每一位)。早饭菜一桌十二品,照常点心四品,跟桌饭菜三桌, 每桌八碗,点心二盘。羊肉二方一桌,盘肉八盘一桌。

嫔(每一位)。早饭菜一桌十二品,点心四品,跟桌饭菜三桌,每桌八碗,点心二盘。羊肉二方一桌,盘肉八盘一桌。

皇后。黄盘小食一桌十五品,洋漆攒盒小食果盒四副。

贵妃。填漆鼓盒、小食果盒三副。

妃(每一位)。填漆鼓盒、小食果盒三副。

嫔(每一位)。填漆鼓盒、小食果盒二副。

用毕,本宫赏用。

一些位分特别高的后宫主位如皇后、皇贵妃等,由于本身宫分颇丰,还自己构建独立的“小厨房”,专门聘请名厨做自己的“私房菜”,以至于晚清温靖皇贵妃即德宗之瑾妃名下的小厨房,“不但果桌做得最好,烹饪也颇出色。每逢她的生日,王公旧臣都喜欢吃她赏的那一顿饭”。

消遣娱乐

除去基本生活的饮食、衣用方面,后宫主位们在消遣、娱乐上的待遇也很高。在清宫之中,最重要的消遣娱乐形式便是观戏。清初时候便有“内学”等学艺、献艺人员,到了清中期专门设立“南府”进行管理,道光朝则改为 “升平署”,在戏曲之外,还有杂耍等“玩意儿”以供奉内廷。清代升平署无论是从人员、机构还是服化道具来讲,都是当时一流,宫中也经常“传差”。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三月内,“三月初一日,同乐园承应昭代萧韶、牧羊、拷打红娘、梳妆掷戟、杜宝劝农。…(中略)…十五日,同乐园承应昭代萧韶、 藏舟、训子、问路闯界、刘二扣当、过平顶山、盗令、万花献瑞”。可见一斑。

另外,后宫主位的消遣娱乐活动还有读书、诗词、绘画、刺绣、踢毽子、猜谜语,以至于玩游戏棋、打纸牌,均很常见。清末内务府名门“文索家”的后代察奎垣先生家藏有《红楼梦神游太虚图》,即是其家曾任内务府大臣的祖辈从宫中抄绘带回家中的游戏棋版图,十分精美。

剧照来自《甄嬛传》

“礼仪”与“规矩”

古代贵族生活讲求礼仪,所以很多场合都尤其讲究“程式化”“仪式感”, 作为“天子之家”的宫廷,则更是将“程式化”“仪式感”做到了极致。以清代的“冬至”为例。清代将“冬至”视为一年中重大节日之一,是宫廷“三大节”之一。在这一天,皇帝要主持祭天大礼,并且御殿接受朝贺。在官方外朝的典礼之后,内廷也一样要有相应典礼。光绪二十年(1894年)冬至是十一月二十六日,当日在外朝进行了典礼,内廷的典礼则安排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其典礼仪轨如下:

十一月二十七日卯正。总管一名,请皇后具礼服,从钟粹宫乘八人孔雀顶轿。瑾贵人、珍贵人,各从本住处乘轿,出苍震门,进蹈和门。

皇后至宁寿宫东穿堂降舆,步行至东配殿等候。瑾贵人、珍贵人至宁寿宫东西穿堂下轿,步行至东西围房,分翼等候。

总管二名,引皇后率瑾贵人、珍贵人步行至殿内拜褥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荣寿固伦公主、福晋、命妇等在槛外随从行礼毕。

皇后、瑾贵人、珍贵人步行出宁寿宫东西穿堂,进衍祺门,至乐寿堂等候。

皇后率瑾贵人、珍贵人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跪递如意毕。

皇后、瑾贵人、珍贵人步行至衍祺门外,皇后乘八人孔雀顶轿,瑾贵人、珍贵人乘轿,出蹈和门,进苍震门,由景和门至乾清宫后隔扇。

皇后降舆,瑾贵人、珍贵人下轿,步行至乾清宫等候。

皇上升乾清宫宝座。

总管二名,引皇后率瑾贵人、珍贵人步行至殿内拜褥上,诣皇上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毕。荣寿固伦公主步行至殿内拜褥上,诣皇上前行三跪九叩礼。礼毕。皇后步行从后隔扇乘八人孔雀顶轿,瑾贵人、 珍贵人乘轿,由隆福门至吉祥门外。皇后降舆,瑾贵人、珍贵人下轿,步行至养心殿等候。

皇上升前殿宝座。皇后率瑾贵人、珍贵人诣皇上前跪递如意毕。荣寿固伦公主诣皇上前跪递如意毕。

是日,钟粹宫门外设皇后仪驾。

总管一名,请皇后步行至吉祥门外,乘八人孔雀顶轿,瑾贵人、珍贵人乘轿,由端则门至基化门。

皇后还钟粹宫,升前殿宝座。

瑾贵人、珍贵人率荣寿固伦公主、福晋、命妇等诣皇后前,行三跪九叩礼,跪递如意毕。

总管一名,请皇后起座,从钟粹宫乘八人孔雀顶轿,瑾贵人、珍贵人乘轿,出苍震门,进蹈和门,至衍祺门外。皇后降舆,瑾贵人、珍贵人下轿,步行进衍祺门,至阅是楼等候。

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至阅是楼院内降舆,皇帝率皇后、瑾贵人、珍贵人跪接。

侍膳、进果桌、看戏。

戏毕,皇帝率皇后、瑾贵人、珍贵人院内跪送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还乐寿堂。

皇后、瑾贵人、珍贵人步行至衍祺门外,皇后乘八人孔雀顶轿,瑾贵人、珍贵人乘轿,出蹈和门,进苍震门。皇后还钟粹宫。瑾贵人、珍贵人各往本住处。

这种对于“程式化”“仪式感”的追求也充斥在宫廷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清宫宫规内规定:“皇帝驾临内宫,本宫居住之内庭等位咸迎于本宫门外立俟。驾至,随行进宫。驾回,仍送于本宫门外。若皇后驾临,各宫迎送之仪亦如之。”

剧照来自《甄嬛传》

与这些“礼仪”互为表里,清代宫廷内还有详细、复杂的“规矩”制约着后宫主位的生活。以后宫主位们与自己的本家关系为例。根据宫规:“内庭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许入宫会亲者,或一年,或数月,许本生父母入宫,家下妇女不许随入,其余外戚一概不许入宫。”“各宫首领遇年节奉主命往外家,或以事故慰问前往者,不许传宣内外一切事情。”而且“不可将宫中所有移给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许向内传送,致涉小气…(中略)…除来往请安问好以外,一概不许妄行”。除去特恩之外,只有在后宫主位怀孕之时, “有生母者许进内照看”,更不要提一些文学作品里所渲染的“回家省亲” 了。换言之,清宫是从“规矩”上尽可能地割裂了后宫主位与其原家庭的联系。

以上内容节选自王冕森所著的《清代后妃杂识》

王冕森,笔名橘玄雅。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研究兴趣为清史、满学、北京史。发表论文数篇,已出版《九王夺嫡》《喵王府的生活》等著作。

《清代后妃杂识》以清代后妃为对象,立足官书档案展开研究。上部梳理清代与后妃相关的各项制度,并讨论清代后妃的生活状态;下部整理和考辨清代列帝后妃的人物信息。本书构建了关于清代后妃日常的初步框架,以便今人深入讨论。

本书为穿线精装,内文采用金龙书纸,封面艺术纸专色烫金。

本书不但适用于大众普及,对于专业研究者、相关领域研究者及历史文学创作者,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转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