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书推荐 | Michael Byram:《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与评估新论》(第二版)

2023/2/22 14:04:45  阅读:347 发布者:

- 外教社跨文化交际丛书·外语教育系列 -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与评估新论

(第二版)

ISBN:  978-7-5446-7355-6

作者:Michael Byram

出版时间:2022-06

定价:45.00

本书简介

本书是Michael Byram最有代表性的学术力作,是对其实际教学经历和参与国际跨文化项目的总结。作者从跨文化角度诠释了外语教学,指出学习外语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与外界进行沟通,并增进对国际世界的了解;经过跨文化训练的学习者不仅能使用他者语言,也能站在他者的角度和立场,从对方的文化背景进行思考,面对文化差异时,能理解和包容他文化。这这种能力被作者定义为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以下简称ICC),具备这种能力的人不仅能够胜任与外国人的交流,还能够克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能够和来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互相达成妥协与理解,使交流得到互惠双赢的结果。

作者简介

Michael Byram(迈克尔·拜拉姆)博士是英国杜伦大学终生荣誉教授,语言教育与跨文化研究方面的国际著名学者,主要从事外语教育和文化问题研究,被誉为国际文化研究大师,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与欧洲委员会展开合作,担任英国文化委员会、欧洲文化协会语言政策部的顾问,主持和参与完成了数项欧洲和英国的跨文化教育和语言政策方面的重大项目,在推进语言教学的跨文化理论及其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学术和社会活动影响了英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的语言教学政策。Byram教授出版了包括本书在内等数十部专著,其著作多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公民教育,参与编写了Routledge Encyclopaedia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0),其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教育和世界公民教育的著述和思想在全球影响极为深远而广泛。

第二版导读(节选)

/吴雪颖

本书的第一版自1997年出版以来,从大量的评论和批评中可以看出,读者对原著的意义解读没有达到预期,需要对一些误解和模糊性概念做进一步解释。与此同时,“跨文化”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一大批相关手册、新杂志及研究协会不断涌现,各大中小学制定和实施了新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需要与时俱进,更新前沿成果。鉴于此,Byram教授对第一版进行扩充后,推出第二版,并将书名改为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Revisited。第二版虽然对第一版中关于跨文化能力的经典模型——五个核心组成部分(态度、知识、跨文化解读技能、跨文化互动技能和文化批判意识)并未做修改,但对其中一些组成部分的定义做了修订,并引入了更多的思考、解释和后续研究说明,从当今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现实情况以及语言和跨文化教育的发展角度理清了五要素的脉络和可操作性。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图表中将技能分为跨文化解读技能和跨文化互动技能,但在行文中将它们归为“技能”一起阐释。

和第一版一样,本书的核心仍然是ICC理论模型。该模型有两个显著突破:一是完美地融合了基于交际法的语言教学模型中的交际能力培养,二是将政治教育(political education)和文化批判意识(critical cultural awareness)置于ICC理论模型的核心位置。第一个突破是对原有语言教学理论及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改进和提升,在此以前,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未能给予语言能力培养应有的重视,而在语言教学领域内,跨文化教学意识又一直被忽略。Byram教授提出的这一模型将语言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结合,既是对外语教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全新解释,也是对新时代外语教学目标及责任的重新审视。第二大突破尽管存在争议,但反映出外语教学所处的现实环境——语言教学不可能脱离我们所处的多元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与政治理念影响着外语教学的目标、课程规划及测试方法等方方面面。自本书出版之后,又有许多学者陆续提出各自不同的跨文化交际语言教学模型,但ByramICC模型仍是经典。第二版将跨文化能力探讨推向了一个更加政治化的方向,并强调了批判性,也对欧洲中心主义提出了警告。事实上,第二版对语言教育的文化内涵认识更为深刻,即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分析,认为语言教师应该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全书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五章。作者以外语教学的“文化语境”这一特性为起点,探讨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由态度(attitudes)、知 识(knowledge)、技 能(skills of interpreting and relating & skills of discovery and interaction)、文 化 批 判 意 识(critical cultural awareness)组成的ICC理论模型,具体阐明了各构成因素的内涵及在跨文化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目标,并紧紧围绕该模型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就这四个方面进行课程规划,总结了设计跨文化外语课程的六大步骤。最后在探讨传统测试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该模型各组成部分的个别测试方法和综合测试方法。

转自:“思飞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