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书推荐 | 杨忠:《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的语法隐喻研究》

2023/2/22 13:54:26  阅读:154 发布者:

新书推荐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的语法隐喻研究

ISBN978-7-5446-6829-3

作者:杨忠

出版时间:2022-07

定价:38.00

本书简介

本书将语法隐喻视为语言使用现象,遵循系统与语篇相互参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方法论,采取质性研究方法,附以基于大型语料库和自建小型语料库的频率分析。在探索语法隐喻的定义和新的语法隐喻分类的基础上,本书深入分析了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的区别与联系、语法隐喻在政治语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英汉语法隐喻的共性和差异,以及英汉互译中语法隐喻的翻译策略。

本书的研究阐释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翻译过程观和翻译质量观,对完善、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还可为这一学科的未来研究、语篇分析、翻译实践等提供参考。

作者介绍

杨忠,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首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项,国家教育委员会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项目1项。获得中国图书奖1次、省社科成果奖5次;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东北师范大学首批“研究生心中的好导师”等称号。

前言 (节选)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M. A. K. Halliday)于 1984 年在学术会议主旨发言中提出的语言学术语,之后在一系列著作中有深入、系统的论述。三十多年来,语法隐喻理论已成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热点之一。自20世纪 90年代初,我国外语界学者开始评介该理论,接着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开始观察分析中高级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写作中运用语法隐喻的能力。汉语语法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曾有过关于“名物化”(语法隐喻的一种类型)的争论,至今对于动词、形容词做主语、宾语的现象仍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即“名动分立说”“名动转化说”“名动包含说”。

回顾过去的相关研究,关于语法隐喻现象的语言学解释还不够深入透彻,还存在一系列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语法隐喻如何定义?有哪些类型?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有何区别?语法隐喻为什么发生?语法隐喻在语篇意义建构中发挥什么功能?英语语法隐喻与汉语语法隐喻有何同质和差异?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和利用语法隐喻?

转自:“思飞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