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荐书|《复杂系统理论基础》
2023/2/8 14:35:32 阅读:168 发布者:
新冠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今天
全球进入风险社会
复杂性、不确定性成为风险社会的基本特征
如何有效实现复杂性治理?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复杂性?
让我们回到复杂性系统的基础理论
以交叉学科思维共同审视这一命题
《复杂性系统基础理论》
作者: [美] 欧阳莹之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译者: 田宝国 / 周亚 / 樊瑛 译 / 姜璐 校
作者介绍
欧阳莹之(Sunny Y.Auyang),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科学学家,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现主要从事科技与哲学研究,特别是复杂系统理论研究。
编者推荐
本书涉及到一些前沿的概念和理念,如涌现性、黏合、组合、局境谓语、不确定性、自组织、结构性突出、局势,对于公共管理的中复杂性治理和组织研究等有借鉴意义。本书对各个学科内容均有涉及,尤其是物理、生物和经济这三个与复杂系统有较多牵扯的学科,有较多的实例分析。既有具体学科的内容又有哲学知识的深度。以物理学家特有的坚实、具象、一丝不苟的方式,把深奥抽象的问题阐述得更加易于理解,易于触摸,与现实和物理的世界紧密结合。
本书目录
第1章 导论
1 复杂组合系统的综合微观分析
2 论题、理论、范畴
3 经济学、进化生物学、统计物理学
第一篇 平衡
第2章 组合系统理论
4 世界的组织层次和描述性层次
5 小系统的演绎构建
6 多体系统的综合微观分析
7 理想化、近似、模型
8 科学的联邦制与帝国制的统一
9 平衡与最优化
第3章 个体:组分与系统
10 个体及其可能性:态空间
11 统计力学论题的完整性
12 进化单位和选择单位
13 作为理想优化者的经济个体
第4章 局境个体和局势
14 独立个体近似
15 在自洽场中的单个粒子
16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接受者
17 适合度、适应和环境
第5章 相互作用个体与集体现象
18 中间结构层和个体
19 集体激发及其耦合
20 战略竞争和工业组织
21 群体结构和利他主义的进化
第6章 复合个体和涌现特征
22 系统整体上的涌现特征
23 相变中的自组织
24 生物系统的适应性组织
25 通胀、失业及其微观解释
第二篇 动力学
第7章 动力学系统的时间性
26 时间性和可能性
27 过程与时间
28 过去、现在、将来
第8章 时间维中的复杂性
29 确定性动力学:态空间图
30 稳定性、不稳定性、分叉
31 混沌和可预测性
32 确定性概念和随机性概念的统一
33统计力学的基础
34 因果性而不是决定论
第9章 随机过程及其解释
35 概率演算和随机过程
36 商业周期的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
37 适者生存还是幸者生存?
38 统计力学中的因果性和随机性
39 概率性而非偶成论
第10章 方向性、历史、期望
40 因果性和时间不对称性
41 自然历史中的叙述和理论
42 动态最优化、期望、不确定性
第11章 后记
作者自序(节选)
本书的相当大部分致力于对科学理论和模型的表述,从而为进行哲学分析提供素材。由于多体系统的复杂性,诸学科基本上依赖于理想化和近似,各学科部分成了许多强调系统不同假面的模型。我将尽力展开模型。背扣的假设和预设,便于读者评价它们那些通常是有文化影响的声称。除了对一般概念进行澄清,我希望本书可以激起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对话,不仅关于他们正在研究什么,还关于他们正在如何进行。因此,我努力使本书的内容易于一般读者理解,把诸学科的概念结构(conceptual struc-tures)尽可能解释清楚,尽量少引用行话,并在每一专业术语第一次出现时予以解释。由于本书的覆盖面很广,我将力求简明,使主要思想凸现出来,而不拘泥于细节。
精彩内容分享
组合:我们周围所能看到的事物表现出来的无限多样性(infinite diversity)和复杂性(complexity)只能是组合的结果。组合(composition)不仅仅是聚集,组合物的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会形成复杂的结构;但它还不仅仅是相互作用,它在表现组分特性的同时,还传递着作为整体而新产生的特点。
涌现性:在这样的内部联系全面的系统中,对几个组分的轻微扰动可以无阻碍地传播,从而导致系统范围的大变化。因此,这些系统的行为更复杂多变、不稳定和惊人。这通常称为涌现特性与过程。
综合微观分析(用于分析大系统):
微观还原论(a)、孤立论(b)都不 很令人满意。综合微观分析(c)结合了自上而下观点和自下而上观点;微观解释从本质上同时应用了CT和ST。系统表述中的组分概念通常被解释为微观机制(mm),组分表述中的系统概念有时被解释为宏观约束(mc)。
转载来源:公共管理共同体
转自:“思得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