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畅销30余年的世界中国学著作!梳理近2000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2023/1/13 10:39:06  阅读:122 发布者:

从罗马时期开始,欧洲人就对中国怀抱着浓厚的好奇心。通过越洋而来的丝绸,他们对这个古老国家已经展开了无穷的想象。对欧洲人来说,中国似乎是另一个星球上的国度,中国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神秘。

在世界(包括中国)的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至19世纪),中国之外的人们在不断地构建自身世界的同时,对作为世界的另一部分的中国,或者说,对作为另一个世界的中国,殷殷求索,孜孜求解,逐渐演化和形成“世界的中国观”。

在这样一个受到多重关注的态势下,中国应以何种姿态走向世界?旅美学者忻剑飞在《世界的中国观》中,对此做出了最佳注脚。

世界的中国观

忻剑飞

作者简介

忻剑飞

忻剑飞,旅美学者,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后赴美国留学,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博士。著有《世界的中国观》《醒客的中国观》《中国现代哲学原著选》、Mao Zedong's World View: From Youth to Yanan等。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01

  “中国”的意义

18世纪的法国经济思想家魁奈曾认为:“欧洲人称这一帝国为China,这一名字的来源难以有确切的解释。中国人自己并不用此名,他们实则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名。”

这也影响了他国对中国的称呼:Cin、中国、唐、汉、高亚……但不管怎么样,“秦”“汉土”“唐家”等这些文化最发达时期的称谓总是最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

“中国”一词,古时最为突出的是它的文化意义,尤其是对外部世界来说,而近代历史为它附上了从未有过的国体意义。

忻剑飞先生一开始就向读者分析了历史中China的文化意义和国体意义,从他国对中国的各类称呼,到“瓷器”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性内涵,再到“震旦”给中国带来的未来力量。

这是一个作为创造性主体的中国和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相统一的过程,前者是外国人认识中国的源泉、对象,而后者则促进了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实践活动的发展,进而又影响了国外中国观的变化,这也为读者之后的理解提供了铺垫。

02

  多文化角度下的中国观

本书时间跨度长达近两千年,纵横古今中西,忻剑飞先生通过众多的文献资料,从希罗多德时代的前中国观时期着笔,一直梳理到19世纪世界的中国观的种种面向。

如果说对中国观最初的讨论停留在对中国称呼、人种、传说、宗教等单方面认识问题,那么亚历山大东征以后,国外对东方古国的认识才有了初次的开放性交流。

作者从先秦开始,将国外的发展历史与中国古时的朝代相对应,借此更清晰地为读者展示世界是如何走向中国、中国在理性和启蒙运动中又是如何的状态,以及19世纪关于中国的种种理论说法。

从源头上把握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原点和递嬗逻辑,熔铸成一个完整的世界的中国观的源流、演变的世界历史图景。

03

   “我们即世界”的大历史观

“世界”是晚近百多年来中国观的题中之义,那么,什么是“世界”的题中之义呢?作者对于“世界”作出了多角度阐释,是人性、是神性、是物性、是全球、是国际、是全体。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

通过“我们即世界”的大历史观强调“世界”方是万是世界的中国观的题中之义,体现出一种严谨、包容的治史态度。

在当前世界主义潮流遭遇困境、中国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本书为当前世界主义和全球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确证,更为中国应以何种视角和姿态迈向世界、参与全球事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是这样的。”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向上滑动查看目录

第一章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代前言

—、China—中国:一个同时也属于中国人的外国课题

二、China—瓷器:文化现象的世界性

三、China—“支那”:文化现象的历史性

四、China—震旦:让东方之光更加灿烂

第二章 希罗多德时代的终结——前中国观时期

一、人之谜之一:体质人类学的考察

二、人之谜之二:文化人类学的猜想

三、在铁与血的洗礼下

四、至希罗多德时代止的国外中国知识

第三章 亚历山大东征以后——初步认识中国

一、第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开放期: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先秦文化的同步

二、从斯特拉波到普林尼:公元前后的国外中国知识

三、从托勒密到科斯马斯:公元头五百年关于中国的知识

四、关于第一个八百年的思考和评说

第四章 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准中国观时期

一、第二个世界性的文化开放期:拜占庭、阿拉伯和中国盛唐文化的同步

二、阿拉伯人领世界之先:公元710世纪的国外 中国知识

三、数位传教士和四大旅行家:公元1314世纪的国外中国知识

四、关于第二个八百年的思考和评说

第五章 世界走向中国——从教士中国观到职业中国学

一、东方之光和中世纪破晓

二、传教士东来和教士中国观

三、传教士东来和职业中国学

四、国外中国观的解释性特征和文化互识三步曲

第六章 在理性的眼睛里——从西方看中国之一

一、笛卡尔及其法国后继者和批评者:帕斯卡、马勒伯朗士、培尔

二、维柯:意大利传统的承启者

三、休谟和其他几位英国政论家:弥尔顿、 笛福、坦普尔、哥尔斯密

四、莱布尼茨及其前后左右的德国哲人:斯宾诺莎、佛朗克、沃尔弗、赫尔德

第七章 在启蒙风暴中——从西方看中国之二

一、孟德斯鸠和卢梭对中国文化的批评

二、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赞美

三、狄德罗对中国文化的分析

四、重农学派对中国文化的汲取

第八章 在世纪和文化的转弯处——从西方看中国之三

一、亚当·斯密的近代经济眼光

二、歌德的世界文化态度

三、黑格尔的理性思维深度

四、叔本华的现代哲学倾向

第九章 走向专业化的中国学——从中国看中国的试图

一、西力东渐和国际东方学的发展

二、法、德、英等国的中国学

三、美、俄、日等国的中国学

四、19世纪国外中国学分析:力图从中国看 中国

第十章 在社会和历史背景中的中国观——19世纪关于中国的议论种种

一、一个广为流行的说法:“睡狮(或醒狮)论”

二、历史和现实的谎言:“黄祸论”

三、东西两兄弟:“孔子加耶稣”说

四、轻蔑目光下的结论:“支那人的气质”说

第十一章 在多种文化视角下的中国观——19世纪议论中国的思想文化巨人举隅

一、中国文化的欣赏、同情、推崇和批评者:巴尔扎克、

马克·吐温、托尔斯泰、福泽谕吉

二、中国文化和19世纪的最伟大发现(1):达尔文与中国

三、中国文化和19世纪的最伟大发现(2):马克思与中国

四、马克思的中国观评析:世界主义和从世界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

忻剑飞

来源:商务印书馆

转自:“书斋里外”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