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书推荐 | 《中国四大家训》全新上市:集家庭教育、历史文化和人格修养于一体的精神读本

2022/12/12 16:58:23  阅读:213 发布者:

现在的时代太焦虑了,到处充斥着精英教育、成功学。

可这么多年成绩好的大有人在,真正成材的却很少。

究其原因,我们都忽略了一个人最根本的人格底色。

纵观历史上那些人才辈出的家族——

梁启超一门九子,个个才俊。

钱氏家风延续至今,载入史册的名家超过千人,如近代连续出了钱学森、钱鍾书、钱穆等人。

曾国藩家族绵延十代,后世子孙数百人,不乏才俊。

为什么这些家族,可以培养出这么多人才?

究其教育之道,会发现他们都有一套代代相守的家风根脉。

无一例外的,都强调“立品格”。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而这恰恰是当代父母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学校教的是知识,而人格教育却来自家庭。

一个家族的源远流长,反映的是他们背后传承千年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观。

车载斗量的学识,成就了这些伟人的一生,而他们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的智慧,都通过家书或家训,代代相传给后世子孙们。

持家、读书、立身、做人、为官智慧,面面俱到,影响至今。

如果说一个家庭可以受用一生,甚至传至下一代的书,十点君拍着胸脯,摸着良心给大家推荐这套——《中国四大家训》。

一部家书的集成,往往是几代人精神、学识的凝炼。

这套书首次集结中国历史上从南北朝到明朝,杰出的四大名家家训。

涵盖学习、修身、处世、治家、教子、交友、用人、理财、为政等方面,浓缩了几大家族千年的智慧。

《颜氏家训》:中国历代家训之祖,重视早教和学习习惯培养

《温公家范》:大史学家司马光的传家宝,用历史故事讲透为人德行修养

《袁氏世范》:中国古代读书人“处世、治家”的启蒙课本

《训儿俗说》:袁了凡给儿子的人生之书,《了凡四训》的源头活水,培养自信自强的性格底色

这套书原属“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足见这套书的价值。

从司马光到梁启超、曾国藩......这些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大家,都曾从中借鉴,指导子女。

全套书打破了传统国学书的严肃脸,非常亲切好懂。

每篇都配有原文+翻译+注解+注音+实践要点。

还特别邀请专家,巧妙地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和“历史事件/人物”,一一进行实践要点指导。

读它,不仅是读前人历经千年代代精粹出来的智慧,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学,读书要有“三要”——有志,有识,有恒。

立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的一生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

处事,“成由俭,败由奢”,清清白白做人、光明磊落做事。

教子,要特别注重“逆商”的培养。人生几多坎坷,一颗风吹不破、雨打不碎的“金刚心”,胜过所有丰厚的物质条件。

......

这些绵延千年,经过代代传承,精粹出来的智慧,影响至今。

可以说是家长的育儿宝典,孩子的作文素材库。

2022年全新上市,礼盒精装,信封样式。

平装锁线,每一页都可以完整平展,字号适用各年龄段。

现在下单,还将独家赠送【文艺手账本】。

出版社直发,100%正品。

点击

,立即购买

原文+翻译+注解+注音+实践要点

家长的育儿宝典,孩子的作文素材库

要读懂国学经典,解读很关键。

这套书不仅底本权威,我们还特邀了多位权威专家坐镇,每一篇翻译和注解都经过了层层审核。

很多人一听到古文就劝退,但这套书把家庭教育、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非常好读。

每一篇文章,都完整涵盖了原文+翻译+注解+注音+实践要点。

逐字逐句解析,使人轻轻松松就能读懂古人的智慧。

比如讲求学,提到学习不分年龄。

《颜氏家训》“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即使到年老时再学习,也要胜过至死不学无术的人。

这里还特别列举了曹操、曾子、荀子的故事,加以注释。

还有讲治家,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讲了一个士大夫的经历。

士大夫家里非常富有,但非常吝啬,为给后世子孙积财,家里所有的财产,比如一袋米都要亲自经手,锁到箱子里。

可他重病时,子孙却趁机偷走宝箱的钥匙,并为争夺财产大打出手,沦为笑柄。

“积钱不如教诲”,物质上的东西,并不能真正使子女有福报,优良品德才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遗产。

书里还列举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典型事例,比如舜出身卑微,却能够努力修养积德,终成帝王,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高尚品德,统治国家历经百代而不灭亡。

四本书,朝代从南北朝到明朝,跨越千年,不仅讲为人处世智慧,还能由小见大,学到相关的传统文化、历史知识。

难怪古今中外的谋略大家,都对这套国学经典百看不厌。

它不仅是一套给家长的教育启蒙书,也是给孩子一套身为中国人的精神读本。

点击

,立即购买

做人、处事、为学、治家

永不过时的一生智慧

在中国古代,家训一直是一个家庭的传承,是立根之本。

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和名门望族往往都有教子和治家的文字流传于世。

每一本家训,都是其结合自身治家、处事、为学、立身的经验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

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取其精粹,去其糟粕,流传至今的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中的很多道理,放到今天仍然不过时。

比如袁氏在《袁氏世范》告诫家人,“少欲知足”——

人都有好利之心、好物之意,但欲望的膨胀会给人带来灾祸,所以要设立处事的底线,所谓“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欲不可纵,讲的是培养自控力;志不可满,讲的是态度上的谦虚谨慎。唯有如此,才可以省去贪心,平息无谓的争执,从而避免灾祸临身。

《颜氏家训》中的【学习篇】,则是阐述了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读书——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读书做学问,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成长永远比成绩重要,做人永远比做事重要!

并告诫世人,不要有“凌忽长者,轻慢同列”的傲慢作风。

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之中,更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要虚心向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

还有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提到,夫妻关系讲究“婚姻素对”“夫义妇顺”。

什么意思?

就是在择偶时人品为第一考虑,不贪权势之门、不攀富贵之家。在婚姻上过于注重财产,容易招致"猥婿在门""傲妇擅室"

而且夫妇之间应相互尊重、互尽义务,如果夫妇有一方不能善待对方,就会破坏婚姻关系的和谐。

这种开明,放到现在都是十分难得的。

十点君都觉得这何止像是一封封简单的给子女的书信,更是一个个等待拆封的人生锦囊。

从为人处世,到婚姻治家,从与人交往,到直面逆境的勇气.....

这些传承千年的智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也是对所有中华儿女的殷殷教诲。

一套中国家庭

值得收藏一生的宝典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好的传家宝,不是留给孩子房子车子金钱,

而是伴随一生的人格底色,它胜过千万名校和财产。

这套书首次集结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四大名家家训。

涵盖学习、修身、处世、治家、教子、交友、用人、理财、为政等方面,浓缩了几大家族千年的智慧。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