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在国际共产主义舞台叱咤风云的关键人物,片山潜身上有诸多重量级的标签——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劳工运动家、日本共产党创始人……
片山潜自传
片山潜自传——一个践行者的足迹
【作者】[日] 片山潜 著
【译者】郭勇 译
【书号】978-7-208-17850-2
【定价】 60.00元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01
片山潜是日本明治时期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家,本书是他的自叙传记,主要是关于他早年经历的回顾。片山潜追忆了他少年时代的人生旅程,生于农家,长于田垄,作为农民的儿子,土地给予了他最丰富的给养,在娓娓道来的乡间意趣中,我们看到了19世纪下半叶日本最真实的底层生活样貌。出于对知识的渴望,青年片山潜走出故乡,外出求学,他一面当排字工人或私塾仆役,一面学习汉学;此后远赴重洋,赴美国勤工俭学,继而又前往英国进行考察,着重走访伦敦等大工业城市,他对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增进了认识。在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后,片山潜回到故土,组织开展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立志为解决社会问题而贡献自己的一生。
本书写作之时,片山潜已经步入暮年,回首往昔,他选择把自己“平庸”的一生不加修饰地、赤裸裸地记述下来。在这个激烈动荡的时代之中,他究竟是如何来解读自己的?我们迫切期望探知。
书摘
我生于安政六年(1859年)12月3日,大约是在明治元年(1868年)前10年,还是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即将军主政时期。但是,其时到底是维新革命兴起的前夜,天下极不太平,到处都有浪人出没。在我老家那样偏僻的山中,也常有浪人闯进来胁迫乡民,因此农民不能安心从事稼穑。我还依稀记得浪人中的无赖,也就是所谓的“云助”跑到我家来索要黄金饰品的情景。正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那起著名的“安政大狱”事件,满天下的志士掀起了反对德川统治的运动,那些重要的人物都被抓捕起来送到江户。幕府对他们宣布了极为严酷的裁定判决。可惜了那些天下的英才,纷纷被判罪处以刑罚。吉田松阴等著名豪杰被杀也与这次狱案有关。我出生的那天,大约是桥本左内这个大人物因为牵涉此案,在千住小塚原被处罪的一个月之后。
不久之后,“安政大狱”的主谋、幕府的大老井伊直弼在三月三日桃花节这天早上,在樱田门外的雪地中被水户藩的浪士暗杀,天下形势由此为之一变。海外诸国频频逼迫开港,尊王攘夷运动震动天下,呈鼎沸之状。忽而马关炮击,忽而长州征伐,情势又一变为德川将军的大政奉还,再急转为讨伐幕府的大举,最终是维新革命凯歌高奏,实现了王政维新,建立了明治政府。像这样,在我所出生的时代,世上一派纷攘喧嚣的光景。但是,需要记住的是,维新革命原本是士族以上阶层的革命,一般的百姓几乎没有参与其中。所以,当维新的政事普及到一般民众,我所在的村庄直接受其影响,最早也是在明治四、五年(1871—1872年)了,也就是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所以说,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德川幕府的封建制度下度过的。换言之,我是旧幕府时代的孩子。我们必须要记得,和现代社会相比,当时的人情风俗及其他事物都大不一样。
顺便记下一笔:我所在的村庄是美作七郡六百一十三村之一,是德川将军直辖的天领地,属于播州龙野藩的“御预所”,受其统治。但是,弓削是下总国古河藩的领地,设有“代官所”,而一墙之隔的本山寺则是津山藩的领地,都是所谓的私领地。比起幕府直辖地来,私领地的政治状况通常很糟糕。虽然也有城下町,人民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但是,方方面面的禁令很严苛,还要额外征收年贡米。因此,虽然同样生活在美作,私领地的人民经常起来造反,而我所在的天领地则不曾发生过农民暴动这种事。此外,天领地人对私领地人非常傲慢,一说起自己是天领地的人就很威风,蛮横不讲理却能大行其道,若与人发生争吵,不管有理无理,他们总是赢家。不过,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事并非天天发生。总之,天领地的民风比起私领地来要粗暴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作为直接统治者的龙野藩的政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说来其政治氛围是极为宽松的,有道是“猫不在家,老鼠好过年”。龙野藩的代官会一年一度巡视领地。而且,这主要是应农民的要求而来,其目的完全是为了让上面减少年贡米。让全然不懂农业的官员来视察水稻的收成,固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但是,这是农民所固有的“习惯性权利”的招数。总之,就通过这样死乞白赖的招数,他们几乎每年都能减少年贡米。有时,官员不单纯是走过场的视察,而是实地检查农作物的收成情况。但这也是由农民直接出面做事,他们会在官员的眼皮子底下和稀泥,总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虽说是代官到领地上来出差检查工作,但实际情况就这样。所以每个村的农民都通过庄屋,好吃好喝地招待官员,讨好他们。然而,天领地的农民很难接触到龙野藩的公人。
村里所有的事情,都由庄屋与村委委员商量决定。村委会由老者、组长以及由农民选出来的类似议员的代表组成。在每个村的中心地都有告示栏,村民所应遵守的规则通常都会张贴在告示栏里。在告示栏里,写着公共礼仪(德川幕府)指示以及各种禁令。比如那个《基督教徒宗门禁止令》之类的东西,到我的孩提时代都一直张贴在那里。
村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治理的。村里最重要的事情,是每年向龙野藩上缴贡米。但是,村民会提出一份措辞巧妙的陈情书,夸大各种理由来解释稻米的收成不如预期,请求减少贡米。比如,今年刮台风了、雨水太多、遭了水灾、遭了旱灾、苦于虫灾、天气太冷、稻子的颗粒不饱满等。这事乃庄屋的重大职责之一。为此,各村的庄屋会聚在一起商谈,大家尽量一致行动。但是,这种陈情活动几乎年年都在搞,而且大体上请求都能被听取,从而减少了村民们的年贡米量。这一事实,从过去的记录里就能看到。
在村民之间,偶尔会起摩擦或产生诉讼,通过庄屋和其他村官的调解,事情通常会得到圆满的解决,几乎没有发生过闹到大庄屋那里去的事情。而且,在那个时代,既没有巡警也没有便衣警察,更没有专职的官吏。当时天领地的村子就这么个状况。但是,在村子治理方面,有一种人值得谈一谈。这便是所谓的“番太”。“番太”又称为“目明”。我们村里的“番太”是一位住在邻村的“秽多”。他时不时会来村里巡逻,春秋两次必然会挨家挨户地上门访问,他会在院门边上恭恭敬敬地两手着地叩头,嘘寒问暖。于是,被访的各家各户春天会给他一升麦子,秋天则会给他一升大米。倘若他在正月或盂兰盆节等节庆日登门拜访,另外还要赏给他年糕或大米,也即是说这就是他的报酬。
那么,这个“番太”做些什么工作呢?他从事如今巡警所做的部分工作。首先,他驱赶那些流窜来的“非人”乞丐,并负责缉拿盗贼。如果村里某家进了盗贼,他要火速想办法搜索。一旦抓住了,他就在这个贼人的腰上绑上绳子,像赶牛马一样,带着他到村里主要人家去游行,嘴里还喊着“这家伙某日在某处偷了别人家的东西,所以希望大家记住他的长相,悉心提防”。最后,他把贼人驱逐到别的领地或藩境之外去。此外,每逢村里有庙会、祭祀或演戏时,在人群汇聚的地方他必须出现,负责防备小偷。村里丧礼结束之后,由他来打扫坟地。这个时候,丧主多少会给他些小费。以上就是“番太”的工作职责。村民都很喜欢他。如果谁家死了牛马,也都送他,他将其收拾打理后就带回家去。“秽多”自旧时幕府时代起就爱吃肉食。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武器,他当然没有手枪和佩剑,而是只有一根棍子和一条绳子。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强盗或恶人,他都能凭借这两样武器轻松制服对手。事实上,他就是一个本领高超的人。
总之,天领村就这么个情况。现在看来,可以说实行的是一种完全的自治制度。如果村里有庄屋奈何不得的家伙,龙野藩会派来公人将其捆绑带走。此外,如果村民间发生了纠纷和诉讼,而村里又难以理顺时,可以移交给龙野藩或江户幕府。但是,这类事几乎没有发生过。再说,真要是移交给上面来处理,费用会很高,一般的老百姓根本无力承受。在单纯的村民之间,可以说没有发生这种大事件的机会。
作者/译者简介
片山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日本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曾创办日本最早的工会组织和最早的工人刊物《劳工世界》。1922年领导创立日本共产党。著有《日本的劳工运动》《片山潜自传》等。
郭勇,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骨干成员。现从事日本文学研究,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岛敦研究——“越境”的文学》《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他者的表象——日本现代文学研究》等;主要译著有《文学的形式与历史》《罗生门》等。
目录
1 译者前言
3 生平记
45 在东京监狱回忆少年时代
66 母亲最后的声音
81 印刷工时代
87 从事劳动运动的主要原因
92 来自《左传》的感化
97 感激《经国美谈》
105 怀念喝大酒的时代
112 关于福泽谕吉先生
117 耶稣教徒大运动和赴美决心
129 以旧金山为中心
137 阿拉米达的回忆
141 进入马里维尔学院
147 爱荷华大学时代
152 追忆大学生活
158 愉快的校园生活
161 诺斯菲尔德之夏
164 田中正造和伊藤是骗子
167 有个女子来见我
168 大四那年
170 研究社会主义
175 在英国徒步旅行
177 探究社会问题
180 英国劳动运动的指挥者
185 资本主义万能的伦敦
189 英国的贫民窟
197 从耶鲁大学毕业
201 再见,美国
204 海上漂流两个月
208 时隔13年回国
210 故国山河
212 社会生活的序幕
215 失败的经历
217 金斯莱馆
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提供新书资料!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