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文学术社”公众号
编按
“新书”为本号主要栏目之一。目前公众号已与多家知名出版社、图书公司合作,为读者推介每月高质量泛史学类新书。欢迎投稿与合作(微信:jamelin7)。本期为公众号9-10月所推新书精选,点击书名可查看图书详细信息。
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
杨琥 著
书号:978-7-220-12414-3
壹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 2022年9月
定价:86.00元
这是一本关于清末民初重要思想人物研究的学术论集。晚清中国,中西交冲,新旧消长。时势逼迫下,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等得风气之先的人士直面内忧外患的交迫,数十年强毅力行,行走在中国人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蹒跚路程上。全书共收入十余篇文章,涉及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近公布的档案、书信、日记乃至国内外报刊,解决了许多史学界关注却未作深入研究的问题。长篇考证发掘出大量沉睡的历史秘辛,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丰富了今人对晚清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著者:李孝悌
大学问出品
书号:978-7-5598-5258-8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98.00元
本书是一本关于明清江南文化史的杰作。作者从物质文化史研究出发,在大量文集、情歌、戏曲和图像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明清士大夫文化与城市生活,通过对余怀、冒襄、王士禛、郑板桥、袁枚等人的研究,描绘其文化生活、内心世界等面向,同时,亦从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切入,对明亡之际的女性人物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摹,展现了从明清到二十世纪的士大夫生活、普通民众(特别是妇女)的情欲世界及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这些城市中热闹、世俗、真实的市民生活,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历史与文明的想象。
碌碌有为:微观历史下的中国社会与民众
上卷:人、日常和文化
下卷:家、群体和法律
著者:王笛
定价:128.00 元(全2册)
出版时间:2022 年10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聚焦微历史,以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个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步延伸至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展现人口的变迁、衣食住行、农村和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细节的中国。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
【九色鹿】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
罗新 著
定价:88.8元
本书集中收录作者研究中古时代与内亚各人群有紧密关联的各种名号的文章。通过分析这些内亚名号的结构、功能、语源、应用及流变,整理传统文献中某些难以理解的汉字音译语词,使它们发挥揭示历史复杂面相的作用。
大明王朝的权力博弈
作者: 樊树志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品方: 天喜文化
定价: 59.8
本书从“奠基:洪武开国与勋臣凋落”“承业:永乐窃国与冷血杀戮”“中衰:正统失国与夺门复辟”“腐败:宪武昏庸与群奸乱政”“陵夷:嘉靖积弊与居正秉政”“倾覆:天启阉祸与崇祯亡国”六个层面,以46篇文章,书写明朝300年政治风云中的人物和故事,皇帝、权臣、太监、佞幸、文臣、武将、君子、小人等100多个各色人物纷纷登场,演绎出一幕幕生死悲欢,让人感叹他们在专制政治下无可奈何的命运,同时也引人深思他们的抉择对于我们有何借鉴。
历史中的人生:霍布斯鲍姆传
作者:[英] 理查德·埃文斯
定价:168元
出版时间:2022年6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这是由一位杰出历史学家撰写的霍布斯鲍姆传纪,生动呈现了他作为“极端的年代”的亲历者与研究者的双重性,详尽而深入地阐述了他的政治立场、思想承传与其学术生涯的交互影响,最终让人感念与深思这位史学大家更为久远的启迪意义。
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
作者: 马勇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年: 2022-9
晚明时期的中国已经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之下,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在对英贸易顺差的刺激下,鸦片引发了近代中国的叠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此后,中国人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探索,在迷茫与徘徊中,进行了抗争、学习、融合、改革与改良······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冲击下,中华文明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近代中国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局?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的驱动力是什么?引发中国叠变的各种驱动力是什么,是如何交织与叠加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基于此,本书重新审视近代中国,探索内在的政治演变逻辑和社会发展规律,以期以史为鉴。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著者:李硕/著
书号:ISBN 978-7-5598-5253-3
出版社:一頁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0
定价:99元
本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知所先后
书名:知所先后:近代人事与文献的考索
作者: 裘陈江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2-10
定价: 72
《大学》开篇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书取“知所先后”为书名,并非有“近道”的企图,而是本书的内容多涉近代人物、史事和文献的考索,定其时序,求其始末而已。书中所收文章,多以散佚文献和隐晦人事的考证入手。作者认为前一项工作近似于文物残片的修补缀合,通过找寻残片的边缘痕迹或原有纹路,使之与已知史事或文献相印证,以冀稍能发抉幽隐。而社会的变迁,往往以人物的升降为枢纽,因此后一项工作关注“人与人之离合,事与事之交互”,也自然成为钩沉历史的必由之路。
刀与木的召唤
艾姝 著
2022年9月出版/88.00元
ISBN:978-7-5201-9974-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以“媒介与传播”为视角,梳理与探讨早期新兴版画的媒介与语言建构、图像模式与观念表达、艺术展览与传播效益、艺术资源与艺术创构等问题。书中利用书信、回忆录等一手资料,报刊出版物、传记、文献汇编等二手资料,以及木刻原作、复制品、图册等图像资料,图文并茂,还原了新兴版画运动早期的发展概貌。本书材料翔实,作者善于发现并解读一些有趣的新材料,并注重将艺术家和作品的个案与宏观的时代及社会背景相联系,富有学术意义。
铜器历日研究
著者:张闻玉
大学问出品
书号:978-7-5598-5109-3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88.00元
张闻玉先生采用“三证合一”的论证方法,将文献记载、青铜器铭文与实际天象三者紧密结合,整理、分析数十件王年、月序、月相、日干支俱全的西周铜器铭文,利用十项“铜器历日研究条例”规则,以“月相定点”为核心理论,一一落实这些铜器记载的绝对纪年。针对自西汉刘歆以来及至“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种种结论,作者指出“二重证据法”的不足及“月相四分”的失误,在强调“月相定点”的基础上,考证出西周的王序和王年,对考古界和历史研究界的断代既有补充,也有纠正。
天命如何转移
(点击
可购买)
著者:杨念群 著
定价:128.00
出版时间:2022.9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字数:445千字
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西方旅游史(16—21世纪)
作者:(法)马克·布瓦耶
金龙格、秦琼芳、黎潜、向东晓、姚琳、周金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广雅出品
出版年:2022年10月
法国知名学者马克·布瓦耶在《西方旅游史》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旅游”一词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几百年来旅游活动的创新和变革。从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朝圣之旅开始,到欧洲大陆的水疗、徒步游、乡村消夏、征服高山、阿尔卑斯山滑雪等等,可以看到,旅游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密不可分,通过对过去500多年间西方历史上旅游活动的系统梳理,我们可以重新理解旅游如何塑造现代生活,重新发现旅行在探寻人类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中的独特魅力。
汉文与东亚世界
ISBN:978-7-5426-7732-7
作者:[韩]金文京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49.00
过去,尽管语言不同,东亚各国的商贾使节,一言不发,仅凭一纸一笔,亦可通过汉文“笔谈”,传情达意、隽语妙言。如此奇景,只因东亚各国曾在历史上共享过相似文化,而汉字恰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尽管东亚世界看似“同文”,但是各国却有不同的精彩生发。因此,汉字文化圈背后的东亚世界实则各有千秋、复杂多元。以训读解汉字,以汉文喻东亚。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的在日韩籍学者金文京,自古暨今,通过追溯汉文流变之历史、辨析各国汉文之异同,以训读为切入口,深度剖析了一个既密不可分又截然不同的东亚世界
以色列简史:1897-2011
作者:[英]马丁·吉尔伯特
定价:98.00元
精装·236页(全彩)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著名历史学家马丁·吉尔伯特爵士在本书中,搁置固有观念,讲述了以色列富有希望和建设成就的起源、演变过程。用200余幅珍贵历史
和历史档案,完整记录了以色列漫长的历史岁月和以色列人民的生活,再现了以色列建国之路,以及在中东战火之下,以色列人努力寻求和平、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1808:航向巴西
[巴西] 劳伦蒂诺·戈麦斯 著
李武陶文 译 樊星 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8月
本书是巴西记者劳伦蒂诺·戈麦斯撰写的通俗类历史著作,讲述了葡萄牙王室流亡巴西并再造巴西的故事。19世纪初期对欧洲王室来说是梦魇与恐惧交织的时代。那时,国王和王后受到迫害,被监禁,被放逐,甚至在公共场合被处决。1807年11月29日,面对拿破仑的入侵,两个世纪前的海洋霸主葡萄牙不再能够独立捍卫自己。时任摄政王的若昂六世仓促决断,带着疯癫的母亲(女王玛利亚一世)和来不及作任何准备的王室,在风雨后的清晨,迈过故国的泥泞小路,登上了航向巴西的船只,开始流亡之旅。本书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指南,涵盖了构成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的所有细节。戈麦斯将流亡之旅娓娓道来,并且重现了葡萄牙人进入殖民地后的日常生活画像,介绍了王室到来后里约热内卢卫生、健康、建筑、文化、艺术和习俗等方面革命的开展。
电影中的奴隶:再现历史真相的影像实验
作者: [美]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品方: 上教人文 译者: 姜进
出版年: 2022-9-30
定价: 49.80元
“电影有何潜力, 能以一种有意义的、精确的方式来诉说过去?”在《电影中的奴隶》一书中,戴维斯进行了电影和史学的交叉研究。她认为,电影是“一个有价值,甚至有原创性的历史洞察的方式”,历史电影是制片人、演员和观众共同参与的关于过往的集体性“思想实验”。书中以五部关于奴隶的历史电影为底本,探讨了电影如何影响了现代西方社会对于历史上的奴隶制及其现代遗产的批判和反思。
黑色大西洋
著译者:[英]保罗·吉尔罗伊 著 沈若然 译
定价:88.00元
出版时间:2022.9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字数:250千字
《黑色大西洋》是国际著名种族理论家保罗·吉尔罗伊的经典作品,也是重塑了黑人文化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之作。作者充分运用和发展“黑色大西洋”概念,将其作为一个历史场域、一个分析单位、一种理论视角,追溯了黑人在非洲、美洲和欧洲间的迁移过程,深入分析了黑人离散对黑人文化自身以及西方现代性的影响,将黑人从现代性话语的边缘挪至中心。吉尔罗伊认为,无论是在奴隶制还是后奴隶制时期,黑人都不是无力的受害者,他们有自身的能动性和完整的思想文化史。大西洋内的离散之旅,赋予了黑人文化不同于其源头的特性,它不完全从属于非洲或西方,但又融合了非洲和西方,以此种二元化、双重性的方式,黑人成为西方现代性独特的建构者,其经济、政治、文化实践也是现代历史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政治思想史
【作者】 [英]伊安·汉普歇尔-蒙克 著
【译者】 周保巍 等译
【书号】978-7-208-17118-3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01
【定价】298元
本书是一部备受国际学界推崇的西方现代政治思想史权威之作。面对20世纪后期以来政治思想史领域中研究路径的争鸣,蒙克教授回归经典解读,兼取语境分析,力求剖析时代的焦点人物,其以霍布斯的“政治世俗化”为开端,依次介绍了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联邦党人、伯克、边沁、密尔、黑格尔、马克思等的思想,致力于将学术巨星的观点与政治史上的新潮流联系起来。我们看到,以洛克、休谟为代表的思想家关注相对静止、复杂的道德哲学与政治信仰,而以卢梭、伯克为代表的学人则更多着眼于动态的社会、政治发展理论。蒙克祛除了晦涩、抽象的长篇大论,代以明晰简洁而不失深度的探讨,为广大读者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知识增量。
鹿之民
著者:(加)法利·莫厄特
译者:舒兰、骆海辉
书号:ISBN 978-7-5598-5389-9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定价:78元
本书是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最终走向灭绝。
转自:“书斋里外”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