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介 |《回嵌乡土》
2022/11/17 9:57:41 阅读:180 发布者:
作者简介
潘家恩
1981年生于福建宁德,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梁漱溟研究会常务理事、《卢作孚研究》副主编等。自2001年参与当代中国乡村建设实践至今已有二十年,是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执行创办人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区域统筹。在Cultural Studies、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开放时代》《人民日报》等处发表文章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乡村建设脉络机制研究”等课题,联合主编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图录》。
专家推荐
记得我在2004年对听讲的包括潘家恩在内的支教支农的大学生提出了“沉潜十年”的嘱咐,即“沉潜到民间、底层,沉潜到生活的深处、生命的深处、历史的深处”;现在,16年过去,潘家恩这一代终于以自觉的研究,对20世纪中国经验做出了自己的总结,发出了独立的声音!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
作为大众广泛参与的当代乡村建设事业,已经是一代人用热血书写的历史。作者当年是高校大学生支农社团负责人,恰逢其时地参与了这完整的二十年,从大学时期的支农骨干到今天的高校教师,其自身经历就是波折起伏的乡建缩影。于是,此书中记述的既是波澜壮阔的百年乡建,更有他亲身经历的酸甜苦辣。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
“回嵌乡土”是一段我参与且目击的历史,是新乡建一代人的青春热度,也是他(她)们实践与思想的印痕。在知与行之间、在前行与归来之间、在故乡与世界之间,他(她)们践行,他(她)们追寻、他(她)们摸索,他(她)们劳作。这里的文字,只是片刻间沉淀的片段,血犹热。
——戴锦华(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知行关系是中国思想的重要问题。在20世纪的历史实践中,对这一问题的持续探究产生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命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家恩的著作正是沿着这一传统而展开的探索。
——汪晖(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自下而上的历史如何书写?中国历史有没有内在机理?理论与实践存在什么关系?作者从特定角度向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让乡建从“有实无名”走向名副其实,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朴素的一段历史,却承载了中国原理的鲜活生命。
——孙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导论:为何说与怎样讲
第一章 三个“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脉络与展开
一、他毁+自毁:乡建视野下的百年激进
二、百年乡村破坏:激进化的后果与动力
三、作为回应与探索的百年乡村建设
第二章 脱嵌之后: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与现实空间
一、乡土社会的保护与重建
二、乡村建设的多重源起
三、案例讨论:社会生态农业的兴起
专栏2.1:一个支农队员眼中的“乡建时代”
第三章 从自发到自觉:乡村建设的思想资源与曲折实践
一、大变动时代的自觉
专栏3.1:传承与创新——山东乡村建设试验中的乡学村学
二、悖论性展开
三、案例讨论:“再乡土化”的教育探索
专栏3.2: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农民培训
第四章 不只建设乡村:乡村建设的形态、原则与内容
一、群体性存在与多样化生存
专栏4.1:延安的乡村建设实践
专栏4.2:全国乡村建设部分机构列表(1926—1937)
二、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案例讨论:当代乡村建设五大体系
专栏4.3:国立中山大学乡村服务实验区公约、大学生支农队纪律歌
专栏4.4:从“哭着维权”到“笑着乡建”——南塘兴农合作社的冲突转化
第五章 多重回嵌:乡村建设的目标与内涵
一、重建整体性视野
二、回流与回嵌
专栏5.1:从“土匪窝”到“新中国缩影”——北碚历史乡建启示录
三、案例讨论:整体视野下的当代农民合作实践
专栏5.2:新乡村建设试验在兰考
专栏5.3: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的发展历程
第六章 张力之中:乡村建设的矛盾与限定
一、“众目睽睽”与“左右为难”:乡村建设的批评
二、多重之“难”
1.“去乡土”与“再乡土”:消长变化中的社会基础
2.“农民化”与“化农民”:乡村建设实践中的双向运动
3.“小仁政”与“大仁政”:乡村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内在张力
4.生态“天花板”:有限地球时代的新制约
三、案例讨论:当代乡村建设生态实践的“力”与“困”
第七章 艰难的突围:乡村建设的认知坐标与“反向”实践
一、刻板化与浪漫化:理解乡村建设的双重障碍
专栏7.1:从“返乡书写”到“书写返乡”:当代乡村建设的文化实践
二、案例讨论: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传媒建构
三、行知新坐标:“反向”中的“返乡”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一、何谓乡村建设
二、几点讨论
专栏8.1: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一览表(1987—1997)
专栏8.2:全球化危机与亚洲、拉丁美洲的乡村建设
三、不足·待续
参考文献
后记:不是辩护的理解
转自:“在线学术论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