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著名历史学家杨念群教授, 20余年探索深耕,中国政治史研究扛鼎之作

2022/11/4 10:10:15  阅读:385 发布者:

“大一统”作为方法,开启理解中国的全新视角;

还传统政治概念以血肉,显影王朝兴替的中枢神经

天命如何转移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著者:杨念群

定价:128.00

出版时间:2022.9

出版社: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字数:445千字

本书指出,清朝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正统观”。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基本上依赖单一的儒家道德教化观念,清朝则建立起了另一种对前朝正统观的补充性诠释框架,与其“二元理政”的治理模式相互配合。而“大一统”正是正统观的首义,是王者获取“正统性”的思想与实践基础。本书围绕“大一统”在“观念”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表现展开具体讨论。一方面探究“大一统”观的产生与演变过程及其在清代展现出的独特历史形态,另一方面探讨“大一统”观在清代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过程中到底如何发挥其作用和影响力。

“天命”如何转移, 拓宽中国史学的解释架构

近年来,“大一统”与“中国”“天下”这三个概念不仅在史学研究中备受瞩目,更是引起广泛公众兴趣的议题。何谓“中国”,如何论述“天下”,“大一统”与前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何在,又具备何种独特重要性?在最近由世纪文景出版的新书《“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中,本书作者,著名历史学家、“新史学”倡导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历20余探索深耕,尝试激活传统政治概念的当代学术价值,把“大一统”作为方法,在打通政治史、社会史、思想史的跨领域研究实践中,开启理解中国的一种全新视角。

逆微观史热潮,重建“眼光向上”的学问

微观史强调“眼光向下”,聚焦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和小事件,从细枝末节见微知著,具备亲切可读、故事性强的特点,最近数年来备受公众青睐。《“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一书则逆微观史热潮,另辟蹊径地采用了“眼光向上”的视角来重新书写和发现历史。什么是“统治”?什么是“清朝统治”?当我们尝试讨论上述根本性问题时,会发现如果只采用“眼光向下”的单一基层视角,确实难以对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释。

本书由此引入了帝王、中层官僚与基层社会的多元视角,自上而下,层层分梳有清一代的统治与治理问题。通过描述清帝“教养论”如何施诸学者型官僚,诠释帝王经学,分析清帝改造五伦次序以倡“尊王”思想等方面,本书清晰勾勒出清帝如何吸纳和改造前朝对“正统”内涵的定义,从而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正统观”。本书特别强调的是,对于疆域辽阔的有清一代而言,“一统”占据了“正统”中最为关键性的首要意义,而清朝“大一统”观在基层的落实则离不开中层官僚对清帝“教养论”的吸收认同与贯彻推行。同时,本书通过分析作为地方社会细胞的“乡约”与“宗族”如何发挥作用,通过对其运行机制的考察,探索“大一统”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其背后中央与基层关系的互动与重组。

激活“大一统”概念,深入揭示清代皇权的本质

“中国”“天下”这类探讨中国历史的常用概念相比,“大一统”一度处于人们的视野之外。“大一统”与前两者的区别在于,它更多地将疆域治理与政教关系相结合,其中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思想与行动内涵。本书敏锐地指出,“‘大一统’不仅是一种落在纸面上的思想形态”,更是一种实践,“是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和从上往下的基层治理过程”。一个君主如何获得统治的正当性,从而登上皇位?维持统治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清代如何进行军事活动,如何安排祭祀礼仪,又如何处理多元复杂的民族关系?清帝如何分层治理疆域和基层社会?本书以动态眼光逐一考察了上述诸多问题,为读者绘制了一幅关于“大一统”的全息性图景。

更值得强调的是,本书不仅历时性地回顾了清朝以前历代为树立政治权威所构建的正统观念流变,并以分层视角深度剖析清朝复杂多变的“大一统”观的形成轨迹,还将研究思路进一步延展,勾勒了“大一统”观在近代中国的变异,是具备较强贯通性眼光的长时段历史研究力作,在拓宽中国史学的解释架构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创性意义。

据悉,《“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是世纪文景推出的杨念群系列作品集的第二部专著。该系列首部作品《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由文景于2019年五四百年纪念热潮之际推出,反响不俗。文景目前正在筹备该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修订本)》。

作者简介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杨念群自选集》《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五四的另一面:“社会”观念的形成与新型组织的诞生》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目录

绪论:“中国”“天下”与“大一统”比较论纲

第一章 清朝以前的“正统论”及其与“大一统”之关系

第二章 清朝“大一统”观再诠释

第三章 “正统观”形成的内在张力:清朝“二元理政模式”与 “大一统”思想

第四章 清帝的“教养观”与“学者型官僚”的基层治理模式

第五章 基层教化的转型:乡约、宗族与清代治道之变迁

第六章 “大一统”观在近代中国的变异

第七章 清帝逊位与民初统治合法性的阙失

余论:政治史研究与中国传统核心观念的当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