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冲向悬崖时
需要有一种力量拉住它
文、编:先知书店
有人说,人类所遇到的任何棘手问题,都可以从某位智者的书中找到答案。
那么,当一个超级大国的掌舵者,在面临国家存亡,乃至人类最为重大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时,他会去读谁的书呢?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两大阵营剑拔弩张,足够毁灭地球数百次的核战争一触即发。全世界都屏住了呼吸,将目光聚焦在美国总统肯尼迪身上——他的抉择,将决定其国家走向,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彼时,肯尼迪的案头,除了核密码箱,还有一位当代历史学者的作品。肯尼迪反复阅读,陷入沉思,并用书中揭示的历史教训不断警示自己:
政治是由最聪明的人组成的,却总是做出最愚蠢的决策。每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各国领导人,几乎都深知治国之术和权力游戏,却同时陷入惊人的集体愚蠢、迷之自信,这些聪明绝顶的职业政客,亲手将人类文明拖入了毁灭性的大灾难。
肯尼迪发誓,自己绝不重蹈覆辙,“我肯定会做出更好的选择”。于是,他在最后关头沉住气,步步施压,既达成了政治意图,又避免了将世界陷入末日般的核战。
事后,肯尼迪把这位女作家的书当成国礼,寄给了英国首相,希望对方牢记英美两国的特殊友谊,并且“对现代文明及其敌人,保有最深刻的反思与警惕”。
十年之后的1972年,中美两国都被笼罩在苏联核威慑的阴影之下,而美国更深陷越战的泥潭。为维系国家安全,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访华,世界为之瞠目——这是1949年之后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而尼克松也像肯尼迪一样,将这位历史学者的书赠送给中国时任领导人,中方则以鲁迅作品回赠之。
这位历史学者,就是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被誉为“非虚构写作第一人”“当代的修昔底德”的巴巴拉·W·塔奇曼。
塔奇曼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获此殊荣?
▌她的悲悯和洞见,成为“社会温度”的标尺
历史不仅关乎真相与事实,更关乎道德与信仰。塔奇曼深切的普世精神、人文关怀,使她在众多历史大师中格外突出。
作为“笃信宗教的战前一代”,她坚信“正义和理性最终会获得胜利”。她热情讴歌美国独立革命、以色列卫国战争,而她的研究和写作,却始终致力于减少战争。
以色列的战斗是雄狮的战斗,这是该地区最伟大的战役,在危难时刻挽救了美国,也暴露了俄国……雄狮也会流泪,他们不仅为同胞流泪,也为被杀的敌人流泪……炫目的胜利过后,他们没有游行欢庆,而是对死者哀悼纪念。(塔奇曼《圣经与利剑》)
塔奇曼的犀利洞见,让全世界最有权势者为之折服。
当很多人热衷于追忆战前的“黄金时代”,或是畅想乌托邦的美好未来时,塔奇曼毫不留情地指出:对于绝大多数没有特权的人而言,并不会有什么“黄金时代”。
塔奇曼不醉心于政治年表、科技进步,她甚至不关心经济竞争,她关心的是“社会温度”——各国的好战情绪,是如何沸腾起来的?
通过对世界大战前的“温度测量”,她得出结论——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折腾:“当社会的“温度”越来越高,民众越发激进,权力越发傲慢;人们一边渴望对外复仇和扩张,一边寻求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塔奇曼《骄傲之塔》)
历史洞察与人文关怀,固然可以矫正某些政客的愚蠢。但显然,在哲学家、历史学家群星璀璨、大师辈出的20世纪,仅凭这一点,还支撑不起诸如“当代的修昔底德”“非虚构写作第一人”的殊荣。那么,塔奇曼是如何做到“把深刻的历史洞察、人人都知道结果的历史,写得让人捧起书来就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呢?
▌当世界坠入平庸与危险时,需要一种力量拉住它:塔奇曼作品使用指南
时至今日,塔奇曼开创的“基于文献的史诗写作”,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至暗时刻的肯尼迪将塔奇曼作品置于案头,作为决策的依据;
美国总统将它作为国礼,塔奇曼的书是大国外交的信使;
曼彻斯特、黄仁宇、马伯庸等作家将塔奇曼的书作为“模仿”对象……
对于大众,阅读塔奇曼作品,在体验阅读之美的同时,亦完成了一场智慧之旅。
天才的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体验——阅读塔奇曼,是在体验阅读之美的同时,完成一场智慧之旅。
以《远方之镜》为例,这本书的写作,源于塔奇曼在整理文献时意外发现的宝藏:一位14世纪法国贵族的传奇人生,令人心驰神往,又扼腕叹息,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金庸的武侠小说,更引人入胜的是,这些故事,竟然全都是真的。让人不得不叹服,现实的精彩远远超出人的想象力。
这些故事,因为塔奇曼的历史技艺,让读者品味到了“比金庸武侠还精彩的真实人生”。更巧妙的是,此人的经历,恰好完美印证了现代文明的三大挑战:内部动荡和价值观的崩溃、外部世界的侵略威胁、大瘟疫过后的逆势崛起。
除了阅读的享受、智慧的魅力,在知识过剩、信息泛滥的今天,读塔奇曼,需要一种“焚香沐浴为读书”的仪式感。因为她的文字,有一种挑逗阅读者不得不涂划、玩味、品鉴的魔力。这是任何为了高效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碎片化阅读、电子阅读所无法代替的。
作为政治家外交活动的国礼,塔奇曼的书,当然也是我们馈赠亲友的上上之选。因为它不只是一套经典,更是一个关于智慧、审美、品质、品位的符号。
遗憾的是,塔奇曼的作品在中国被长期被忽视。她的部分作品引入国内后,曾一度绝版。
为此,先知书店携手塔奇曼作品的出版方,复活了《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等六部作品,并与近两年出版/再版的《圣经与利剑》《八月炮火》组成“塔奇曼作品集”,一共八卷,迄今简体中文世界最全版。
转自:“书斋里外”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