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责编说书:难得的阳明学入门读本

2022/10/8 16:30:09  阅读:147 发布者:

“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在阳明及阳明学依然被热议的当下已经成为高频词汇,有着超乎寻常的生命力。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如何了解阳明及阳明学,当然需要一本深入浅出且能够引起阅读兴趣、激发思想、“接地气”的入门读本,而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高深的学术研究著作。如果你有这个需求,那么接下来推荐的这本《阳明学十讲》不敢说是你的唯一选择,但应是你的必读书目之一。

“要言不烦,文字老辣。”

这个特点并非编辑编书自编自夸,而是由来有自,近来先后有两位学者如此评论。一位是著名作家、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先生。他在探照灯好书8月榜单中推荐了《阳明学十讲》,认为这是一本“十分完整又要言不烦的介绍阳明学的著作”。“因为是面向公众的讲稿,少了很多专著的呆板、掉书袋等毛病,全书畅达、易读。同时,虽为讲稿,却没有大多讲稿的毛病,而是文字干净、论述严谨、结构得当,实为难得的阳明学入门书。”

再一位就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何俊先生。“要言不烦,文字老辣”是在九月十八日举行的“知行如何合一——《阳明学十讲》新书发布会”上,他与周先生对谈时所讲。在何教授看来,面向大众的通俗著作,是“要研究者把已有的知识用大众可以接受的恰当的方式进行传播,这项工作的难度绝不亚于学术研究本身”。“要在‘十讲’这样一个有限的篇幅当中,如何能够扣住阳明学的核心并且将之讲清楚,思想的解剖必须要到位等等,这些都是非常见功力的”;“谈阳明的思想能够谈得那么明明白白,而不是在概念里兜来兜去。对于阳明思想一些概念的把握和分析,对文字的驾驭等,作为定位在学术大众读物上来说,《阳明学十讲》是难能可贵且非常成功的”,所以说“周老师这本书要言不烦,文字老辣”。

    

周先生的散文功底极好,自然朴实又极富真情。这一风格在本书中亦能得到明证。整部书语言浅近,平白如话,像是一位和蔼的长者在对你娓娓而谈,谈阳明的非凡人生,谈阳明的学术,谈阳明的军功建设,谈阳明的后学分派,等等,读来很有如沐春风之感。

周志文

“站着写”,为大众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王阳明。

周志文先生搜寻坊间一些关于阳明的著述时发现,“有点学术气息的,所谈都几乎一个样子,都在一点已熟知的材料上兜圈子,而且圈子也兜不大;没学术气息的变化稍多,但很少谈阳明在思想上的启发与贡献,都比较偏重在阳明的事功方面,讲他如何避自己的祸、平国家的乱,弄得阳明像传统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刘伯温似的,神机妙算得很,又身手不凡,仿佛有奇门遁甲的功夫。在他们眼中,阳明不只是人,还‘神’得很呢!”有感于此,又正好有那么一个面向大众讲阳明学的契机,周先生遂以其自身多年的学术素养,“坚持有一份证据才能说一分话,不能望文生义,更不能杜撰事实”,就有了今天呈现在诸位读者面前的这本《阳明学十讲》。

书中所论皆有其根据,不枝蔓,不借题发挥。在谋篇布局结构设计上,先讲阳明学思想的来龙去脉和背景,为之后叙述阳明学思想做了铺垫。之后讲生平,但又不是单纯只讲生平,而是讲阳明的人生和学术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串讲。再之后讲王门后学,讲清以后阳明学的发展,以及日韩阳明学的发展与现况,直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重新检视阳明学”。如此一贯而下,这对于广大的普通读者来说很友好,因为比较完整且容易理解。周先生讲古不脱离历史语境,同时观照当下,有现代的观点和眼光。华文好书评委之一羽戈先生称周先生的写法为“站着写”。他说:“周志文《阳明学十讲》,若论深入、周全,或逊色于同侪,却有一大独特优势,即作者始终‘站着写’,不膜拜,不苛责,不隐其光芒,不讳其缺陷,就此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王阳明。”

图书目录图

真实的阳明在中国传统社会其实是个“异类”,自小不受绳墨约束,不喜“儒家四平八稳的那套”,喜兵法韬略,有经略四方之志,后又对道教、佛教感兴趣。然真正“折节”做起正统儒家学问来,冲突、波折不断,困顿、挫折接连,好奇和怀疑促使他不断思考,最终构筑起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学。

激活思想,引发对王阳明多元价值的深思。

市面上有这么一些著述,有知识没思想,作者没有自己新鲜的想法,故而读来干巴巴的,味同嚼蜡。因为不能激活思想,所以读过了,热闹一下也就过去了,很少能在读者心里留下深刻的痕迹。真正的好书,在让读者获得充实的知识的同时,还能引发思考,并在当下找到适用之处。

周先生在书中如此高见很多,比如在“自序”中论述研究一个人如何取舍材料时说:“研究一个人,不能光凭他只想示人的一面。尽管那些原想示人的资料不见得不可信,但对于一个人跌宕的一生,正面的资料其实没有太大佐证的作用。一个人的光明,往往得靠他身后的阴影来衬托,所以阴影是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认识研究对象。循着这个路径研究,写出来的才是一个“会思考、有行动的人,而非只是一个薄薄的‘纸片人’”,这指引着今天的我们认识到人的复杂性,以及看问题要全面。

“重新检视阳明学”一节,周先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不赞成思想定为一尊,任何一种定为一尊,对思想造成戕害,结局当然是坏的”。孔子的时代,孔子没权没势,其学并未被定为一尊。战国时代,儒、墨皆为显学,引发纷争而分门别派、开枝散叶,于此又有了新的发展。再说到朱子学,因为被定为一尊,成为官学,被视为工具而逐渐僵化变质,最终成为禁锢自己发展的枷锁。“一旦成了权威,弊病也会产生,因为既为权威,就不准许有另一种权威存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让朱注变成自由诠释的杀手,学术上的弊害也因而产生了。”朱子学遇到了困境,阳明学应运而生。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着震耳发聩的启示,对待权威,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自身的独立与清醒的分辨能力。

再说到“多元价值”,首先阳明本身就是一位多元的人,即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人。思想多元,道、佛皆有涉猎,一度沉迷道教的养生哲学,后“折节”改习儒家经典,龙场一悟,真正体会到了格物致知之旨。其知识来源的多样性和思想角度的多元性自不待言。阳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做人哲学,发挥上天给我的善的禀赋,人皆可以为圣贤。他将知识分子与一般人的界限打破,肯定任何人都应该也能够参加“知识与心灵的高贵活动”,由此普通民众有了思想上的指引,逐渐引发了具有觉醒意味的社会思潮。而此后阳明学在清代的沉寂,近现代在日韩发展不同于在中国的局势,尤其是在日本,“日本人将良知学与他们原有的尚武精神结合,刻苦自励又强调事功,让明治前后的日本风气为之大变,一度成为他们现代化的关键”。今天的我们如何从阳明学中获得新的生命力,阅读《阳明学十讲》后,读者心中或许会有自己的答案。

阅读王阳明的非凡人生经历,体悟阳明学的知行合一之道

点击上方书影,马上进入京东购读

基本信息

书名:阳明学十讲

作者:周志文著

书号:ISBN 978-7-101-15730-7

出版时间:20227

定价:48.00

开本:32

装帧:布脊纸面 精装

字数:170千字

页码:264

CIP分类:B248.25

主题词:王守仁 哲学思想 研究

上架建议

哲学 大众读物

编辑推荐

1. 学者、作家周志文研究阳明人生与学术的力作。作者有感于市面上有关阳明及阳明学的著作要么学术气息太浓重,要么偏重阳明的事功,将之近乎神话了,而较少谈其在思想上的启发与贡献,遂秉承“有一分证据才能说一分话”的写作态度,“就想写点儿别人没写的东西”,将一个好奇、倔强、勇敢、睿智的阳明渐次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思想在当时及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亦被一一揭示。

2. 这是一部能够激活思想、引发深思,带领读者全面了解王阳明的大众读物。作者的散文功底极好,自然朴实又极富真情。这一风格在本书中亦能得到明证。整部书语言浅近,平白如话,像是一位和蔼的长者在对你娓娓而谈,谈阳明的非凡人生,谈阳明的学术,谈阳明的军功建设,谈阳明的后学分派,等等。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阳明,毫无压力地读懂阳明及阳明学。

3. 多面复合型人才——王阳明;能引领大众接地气——阳明学。阳明自小不受绳墨约束,喜欢兵法韬略,有经略四方之志,日后平南、赣乱事,平宸濠之变,平思、田变乱,一介文臣,竟然三次救国家于危难。中进士,做官,虽不显倒也平淡,但因辩戴铣案而被廷杖,随后被贬贵州龙场,于是就有了格竹子、龙场悟道。阳明学的核心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因为其化烦琐为简约,倡导与人讲学“须做得个愚夫愚妇”,和光同尘地用他们的思考方式、语言习惯讲解,才能真正引领他们;又强调为学求诸内心,无须他借,当下实行,直截便利。这使得阳明学在民间掀起了极大的波澜,产生的影响远盛于官方学术。

4. 学者杨渡撰写序言,力荐本书。他说:“这一本《阳明学十讲》,便是他(周志文)研究王阳明毕生功力的结晶。学养深厚自不待言,智慧的观察与分析,亦时时浮现。读者会从他的叙述中,感受到王阳明那既倔强又勤思好学、既智慧又幽默、既平实又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格魅力。”

内容简介

“阳明整个人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个‘异类’”,自小不受绳墨约束,不喜“儒家四平八稳的那套”,喜兵法韬略,有经略四方之志,后又对道教、佛教感兴趣。然真正“折节”做起正统儒家学问来,冲突、波折不断,困顿、挫折接连,好奇和怀疑促使他不断思考,最终构筑起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学。

《阳明学十讲》是著名学者周志文先生基于讲稿整理而成的新作。作者有着深厚的学养,秉持“有一分证据才能说一分话”的态度,通过对阳明学之前儒学历史的溯源、阳明学出现的背景分析、阳明人生与学术的精到论述、王门后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使读者能够在平易而有力的话语中,深切感受到王阳明“不世出之天姿”,“冠绝当代,卓立千古”的道德、功业与文章。

作者简介

周志文,祖籍浙江天台,1942年生于湖南辰溪。台湾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已退休。主要从事明清学术史、明清文学、现代文学研究,博涉广猎,著述颇丰,其中学术著作有《晚明学术与知识分子论丛》《汲泉室论学集》《论语讲析》等,另有散文随笔集《同学少年》《时光倒影》《家族合照》等。

    

阅读经典,面向未来 杨渡

自序

第一讲

一、为何讲阳明学

二、从孔子讲起

三、经的流变

四、儒学史上的问题

第二讲

一、唐、宋的儒学

二、《四书》与朱熹的贡献

三、 朱学的困境与阳明的出现

四、“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第三讲

一、南、赣乱事

二、宸濠之变

三、丁忧下的王阳明

四、思、田的变乱与初到广西

第四讲

一、广西乱平

二、死亡之旅

三、军功与建设

四、死后的争议

第五讲

一、阳明对朱熹格物说的体验

二、“格竹子”的故事

三、致知与致良知

四、知行合一

第六讲

一、心即理

二、“满街人都是圣人”

三、关于《大学》的争议

四、《朱子晚年定论》

第七讲

一、“然吾之心与晦庵之心未尝异也”

二、“四有”“四无”

三、王学分派

四、浙中王门

第八讲

一、江右王门与“戒慎恐惧”

二、“正学”“归寂”与“静中恍见端倪”

三、泰州学派的“万物一体”

四、“何独于人而异之”

第九讲

一、“道理不行,闻见不立”

二、阳明的高迈处

三、阳明死后的争议与平反

四、清以后阳明学的发展

第十讲

一、韩、日阳明学的消长

二、日本阳明学的发展与现况

三、重新检视阳明学

四、结论

后记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