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晚清的外交家,如何做到“弱国有外交”

2022/9/19 9:51:51  阅读:210 发布者:

在一般的近代史叙事中,我们对于晚清官员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昏庸无能”之类的形容词中,而在外交领域,也是以“丧权辱国”为代表,诸如叶名琛在广州拜神求佛“躺平”式抗英、慈禧太后的“万国宣战”、李鸿章签《马关条约》等。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晚清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造成的结果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并没有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这一方面与我国国土广袤、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抗争有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谈判桌前的中国外交官的据理力争,如曾纪泽、郑藻如、郭嵩涛等,黄遵宪即是这些杰出外交官之一。

黄遵宪,出生于1848年的广东嘉应,他是客家人,早年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连年兵燹、列强对东南沿海的蚕食,给年幼的黄遵宪心灵以极大震撼。成年后,由于屡试不中,黄遵宪便放弃了科举一途,他抨击科举制度对文化的摧残,痛感士大夫埋首于八股文而无视国家的落后:

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

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

青年黄遵宪曾经去过香港,这个高度西化的城市让他无比震撼,之后他便选择了一条被当时人看不起的道路——出使海外。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出使过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留下了《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深度观察世界的文字,其《日本国志》更是直到20世纪40年代都是一流的日本研究著作,他名副其实地做到了“开眼看世界”。

黄遵宪像

1877年,黄遵宪作为参赞随第一批中国驻日使团到达日本,这个使团由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率领。根据本书作者蒲地典子的观点,黄遵宪在这个使团中承担类似秘书的职责,起草了大量的外交文书。在日本期间,黄遵宪经历了琉球被吞并、朝鲜开国等重大国际事件。尤其是对于琉球被吞并,黄遵宪等人的交涉与清政府坐视不管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如在何如璋致北京的电报中,他们建议总理衙门和李鸿章立即采取强硬的态度:1、派遣军舰迫使琉球向中国朝贡;2、让琉球宣布与日本交战;3、邀请外交使团按照国际法来处理此事。因为黄遵宪敏锐地观察到,当时日本的明治维新激起了强烈的社会矛盾,日本政府是不可能和中国开战的。但是清政府在琉球问题上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导致琉球最终被吞并。黄遵宪还曾在深夜偷偷与前来乞求救兵的琉球老臣见面,然而已是回天乏术,痛感于此,他写了下名篇《哭琉球》:

白头老臣倚墙哭,颓髻斜簪衣惨绿。

自嗟流荡作波臣,细诉兴亡溯天蹴。

此外,黄遵宪还与朝鲜有一段不解之缘,1880年,朝鲜国王派遣使臣金弘集到日本考察,为国家开放作准备。与中国一样,朝鲜国内对开放一事也持激烈的反对态度,所以金弘集的考察对朝鲜的近代化转型至关重要。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促成朝鲜开国的“临门一脚”,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朝鲜人,也不是李鸿章这样位高权重的中国人,而是黄遵宪。

在朝鲜使团到达之后,黄遵宪就与他们进行了接触,黄遵宪向金弘集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剧变,如果只按照古人的方法是无法解决当下问题的。而且与大国主义不同,黄遵宪完全是从朝鲜的立场考虑这一问题,他当场婉拒了朝鲜需要中国保护的提议,黄遵宪强调只有朝鲜自身增强国力,才能与西方列强抗衡,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宗主国关系已经不能保护朝鲜免受外国侵略,所以朝鲜应该在西方的大炮还未威胁之前主动开埠。随后,黄遵宪在朝鲜使团即将离开日本之前赠送了一本题为《朝鲜策略》的小册子,在这本小书中,他分析了朝鲜所处的国际形势,并给出了一些建议。黄遵宪再也没想到,他的这本小书在朝鲜引起了轩然大波,朝鲜学者李晚孙代表东南省份的士大夫上了一份“万人书”,明确反对黄遵宪的观点。最后这本小书引起的连锁反应冲击了朝鲜政局,导致了1882年震惊中外的“壬午事变”。

《朝鲜策略》抄本

黄遵宪出使日本之后,便被派驻到了美国担任驻旧金山的总领事,在黄遵宪眼里,美国也是世界的“灯塔”,是引领世界与西方世界抗争的先锋。但是一到美国,他首先感受到的是美国人对华人的强烈歧视。早在1868年的《蒲安臣条约》是允许华人入境、移民,以劳工的形式帮助美国开发西部,可是到了1880年的《安吉尔条约》,美国政府迫使清政府承认美国有限制中国移民的权力,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之后便爆发了各种排华运动。黄遵宪一入境,便意识到美国对华工的限制危害极大,这些限制给那些需要往返中美或者那些以美国为中转站前往南美、北美诸国的华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他通过驻美公使向美国政府发出抗议,要求由中国领事馆来签发护照,以免美国单方面阻止中国人入境。之后,在如“里约热内卢号”事件中,美国移民局拒绝持有中国护照的中国劳工在美国换乘时登岸,黄遵宪便向美国国务院抗议,认为移民局在解释法律条文时过于严苛,最终逼迫美国国务卿承认移民局对法律存在过度解释,并同意中国劳工登岸。

黄遵宪还需要同旧金山的市政官员斗智斗勇,当时旧金山市政当局规定,每个人居住空间的大小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他们以此为由逮捕了许多华人劳工,黄遵宪立即派人去丈量监狱牢房的面积,质问市政府他们自己的监狱也不符合规定,市政当局只得道歉并释放被抓的华人。

以上仅是黄遵宪在国际舞台上所展露的冰山一角,如在甲午战争后的中日谈判中,黄遵宪曾试图力挽狂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而且一度在谈判桌前取得优势,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近代外交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在谈判桌前为国家与人民所争取的权益,向世界宣告,弱国亦可有外交!

本文选自蒲地典子的《中国的变法:黄遵宪与日本模式》引言。感谢凤凰出版社孙老师提供该书资讯。

书名:《中国的变法:黄遵宪与日本模式》作者:蒲地典子
译者:闾小波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7ISBN978-7-5506-3591-3

凤凰出版社

本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服务大众,贡献学术”的出版理念,宣传凤凰出版社图书,普及古典文化。

16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内容简介: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本书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黄遵宪的成长历程以及出使日本、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的经历。通过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朝鲜策略》等著作,作者揭示了黄遵宪对日本与美国的政治、经济的全方面敏锐观察,对国际政治与东亚局势的深度思考。作者还广泛利用日本与美国方面的材料与黄氏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黄遵宪文化观念的转变。黄遵宪引领的思想潮流以及他在外交上谋求国家尊严的坚决行动,直接启蒙了梁启超等维新变法志士,对近代中国的转型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作者介绍:

蒲地典子,日裔美国学者,1972年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密歇根大学荣誉教授。另出版有《1953年以来日本对近代中国的研究:1920世纪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书目指南》等。

译者介绍:

闾小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著有《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一项观念史的考察》《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等。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