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西厢》归来 ——《凌刻增图西厢记》简介

2022/8/29 9:58:03  阅读:206 发布者:

《西厢》归来

——《凌刻增图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会真记》。金代董解元撰《西厢记诸宫调》,对《会真记》故事作了较大改造,将一个被张生始乱终弃的悲剧女子崔莺莺改写成大胆追求爱情,和张生一起冲破重重阻碍,最后赢得美满姻缘的女主角。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12601336)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再予改编,再创作而成《西厢记》杂剧,情节更加紧凑,心理描写更为细腻,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戏剧冲突更加激烈,语言更为生动活泼,雅俗共赏,很快风靡天下,被不断搬演,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

有关王实甫《西厢记》杂剧(以下简称“《王西厢》”)文本的早期流传情况,我们不得而知。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弘治刻《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明代后期,距离《王西厢》诞生已有三百多年,《王西厢》因不断传抄和翻刻,鲁鱼之讹难免,又遭俗子迂士点窜,再者因南戏、传奇逐渐隆盛,为迎合时尚,伶人墨客竞相修改、增减,以致庐山真面反而被掩没不彰了。有鉴于赝本盛行,凌濛初立志恢复《王西厢》本来面目,遂四处搜寻善本,终于觅得明初周宪王元本,鉴定为《王西厢》最善版本,便据之刊刻,一字不移易增损,即使明显有误,也仅加注于上方而不改动原文。按,周宪王,明初杂剧作家,名朱有燉,号诚斋,为周定王朱橚长子,朱元璋之孙,洪熙初袭封周王,博学善书,尤工词曲,著有《诚斋乐府》、传奇若干种,音律谐美,有金元风范,卒谥宪。显然周宪王是戏曲行家,由他刊刻的《王西厢》应该比较可靠。正因为凌濛初刊本完全保持了周宪王元本的原貌,所以得到后人一致称赞。刘世珩《西厢记题识》谓:“凌濛初所校刻,考订详审,悉遵元本。”王国维《戏曲散论》谓:“《西厢》刊本,世号为最善者,亦仅明季翻刊周宪王本(按,即此凌刻本)。”顾颉刚说:“《西厢记》本子当以此为最善,最能恢复元本面目者矣。”(《顾颉刚书话》)在严格保持周宪王本文字不变的同时,凌濛初又据《太和正音谱》核定曲文中衬字,以小字刊刻,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恢复北曲的原貌。书眉以及个别行间和段末加朱批,或论戏曲体制,或述曲牌源流,或辨析音律,或校勘文句,或解释字词句意等,眉批还采录了王伯良(王骥德)、徐士范(徐逢吉)、徐文长(徐渭)等人的部分合理解说。另外,凌濛初在《西厢记》每本之末附《解证》一篇,疏疑滞,正讹谬,并对他人的错误解说加以批驳,于阅读《西厢记》颇有帮助。书首有《西厢记凡例》十则,尾署“即空观主人识”,按,“即空观主人”为凌濛初别号。书末附录元人增《对弈》和唐元稹《会真记》。

凌濛初刻《西厢记》书首附有二十幅据剧情创作的图画,为吴门(今苏州)画家王文衡绘,新安(今徽州)名匠黄一彬刻。此套版画着力于环境的刻画,人物比例相对较小,且较为写意,擅长以周围环境来烘托气氛,传达人物的心情,具有文人画的韵味,是凌刻本中不可多得的版画佳作。

凌刻《西厢记》是众多古代《西厢记》刊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直到今天,大部分《西厢记》整理本都以凌刻本作底本,可见其版本价值之高。二〇〇五年,我社曾据上海图书馆藏明凌濛初刻本影印,书名作《凌刻套板绘图西厢记》,早已难觅踪影,求购无所。十年前,我社即欲重版,因种种原因而未果,今纳入“版刻雅韵丛刊”,翩翩归来,恰可供读者诸君消夏。

袁啸波

(本文原为《凌刻增图西厢记》后记,略有修改)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

转自:“初见好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