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存在与时间》述略
(陈嘉映著译作品集·第2卷)
陈嘉映 编著
ISBN:978-7-100-22208-2
内容简介:
《存在与时间》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存在”问题。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
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他在改写过程中,力图尽量减少文字上人为的困难,而尽少伤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为达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初衷——“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读者能贯通阅读的本子”。
作者简介: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学术成就有:专著《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等,译著《存在与时间》、《哲学中的语言学》等。
思远道
(陈嘉映著译作品集·第8卷)
陈嘉映 著
ISBN:978-7-100-21269-4
内容简介:
“对求真的人来说,首先要了解自己身处何方,自己的时代身处何方,这样才能让未来作为可能性展现出来。”——陈嘉映
思远道,既是思索人生的道路,也是思索事物的理路。哲学家陈嘉映教授的哲学思考,从来不拘于学术,或发微于日常小事,或偶感于旅途之中,或来于谈话中的一语中的,或产生于对感觉和语言的深沉反思。
本书是陈嘉映教授1977—1998年的散文及学术随笔集,文章形式不拘一格,学术论文、提纲、笔记、信件、读后感、谈话录等,都收录其中,“形”杂“神”却不杂,丰富立体地展现了一位哲学家在人生一个阶段中的所言所思,有对日常见闻抒发的哲思金句,也有从读书、写作中生发出的对历史和时代的反思,更有逻辑缜密、篇幅不短的哲学研究,时而严肃,时而又带有幽默感,体现了作者贯穿始终的“刨根问底”似的哲学思索,以及对于交织着的哲学、历史、时代与生活的精神探索。
尼格马可伦理学I.1-III.5
(希汉英对照)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ISBN:978-7-100-20874-1
内容简介:
《尼各马可伦理学》第Ⅰ卷阐述伦理学的第一原理——幸福即目的善,含13章;第Ⅱ卷阐述伦理学的第二原理——德性,含9章;第Ⅲ卷1—5章阐述德性内涵的意愿性原理。这个部分构成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基本原理部分,具有最为重要的性质。译者以其组织的文本研读小组历时七年(2005—2012)的研读为基础,经数年整理并撰写注释,完成对此部分的译注。
本书正文以希腊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以尽可能切近希腊语原文的语言形式呈现,以页下脚注形式给出语言注释,并在正文之后给出内容注释,释义详尽,可谓是一部对经典的精细解读之作。
作者简介: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留世著作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论灵魂》《尼各马可伦理学》等。他的思想在西方众多领域产生了长久深远影响。
译者简介:
廖申白,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研究领域为伦理学原理、西方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儒学。主要著作有《伦理学概论》、《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尼各马可伦理学>导读》、《交往生活的公共性转变》等。主要译著有《尼各马可伦理学》、伦理学方法》、《伦理学体系》(合译)、《正义论》(合译)等。
符号
(梅洛-庞蒂文集·第7卷)
[法] 梅洛-庞蒂 著
杨大春 张尧均 译
ISBN:978-7-100-21993-8
内容简介:
《符号》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一些文章的结集,涉及语言、社会、理性、主体性等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通过这些文章,梅洛-庞蒂加入到了当时各种思潮的争论中,发出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角度的声音。这些文章主要有:“间接语言与沉默的声音”、“论语言现象学”、“从莫斯到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哲学家及其阴影”、“爱因斯坦与理性的危机”、“成长中的柏格森”、“主体性的发现”、“评马基亚维里”、“胡塞尔与语言问题”等。
作者简介:
梅洛-庞蒂,法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存在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知觉现象学》《行为的结构》《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等。
译者简介:
杨大春,浙江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主要译作:《感性的诗学》《福柯的当代性思想研究》《20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主要译作:《知觉现象学》《哲学赞词》《行为的结构》《辩证法的历险》等。
张尧均,同济大学副教授,主要著作:《隐喻的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研究》,主要译作:《行为的结构》《哲学、国家与历史的终结》等。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
(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法] 吉尔·德勒兹 著
冯炳昆 译
ISBN:978-7-100-21990-7
内容简介: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为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吉尔·德勒兹所著的一本斯宾诺莎研究专著。德勒兹在书中从新的角度讨论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其理论尝试是,将“斯宾诺莎”与“实践哲学”相融合,从而丰富实践哲学的理论资源。在书中,德勒兹系统地梳理了斯宾诺莎《论理学》中的主要术语,其梳理极具新意,激活了斯宾诺莎伦理学体系中的行动力量,可以说在斯宾诺莎的研究中开创了一个新的道路,极大地影响了并改变了当代斯宾诺莎研究的状况。
作者简介:
吉尔·德勒兹,法国著名思想家,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主要学术著作有:《差异与重复》《反俄狄浦斯》《千高原》《斯宾诺莎与表现问题》等。
译者简介:
冯炳昆,著名翻译家。主要译作有《政治论》《亚洲的企业、政府与社会: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所知世界的终结:21世纪的社会科学》《凯恩斯以后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斯宾诺莎传》《凯恩斯以前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等。
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张祥龙 著
ISBN:978-7-100-22267-9
内容简介:
本书借鉴现象学与解释学的方法,来讨论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古代天道观的关系,并通过这种讨论去揭示一条领会终极问题的古老而又新鲜的思路。全书主体包括三个部分:海德格尔其人及其道缘、印度与中国古代思想、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观的比较。这种中西思想对话迫使我们放弃一切概念型的和现成式的比较研究,而寻求一种更根本的、具有语境和史境构成力的探讨方式;而这恰恰与海德格尔及中国天道观的基本思想相通,也是任何关于终极问题的对话之所以能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作者简介:
张祥龙,我国当代著名学者,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山大学(珠海)等。主要研究领域:现代西方欧洲大陆哲学(以现象学为主),儒家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主要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从现象学到孔夫子》《西方哲学史讲演录》《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等。
意识现象学教程
关于意识结构与意识发生的精神科学研究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倪梁康 著
ISBN:978-7-100-22236-5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澄清此书所要讨论的“意识”概念和问题域。第二、三部分是本书的主要部分,分别从意识结构和意识发生的角度,借助现象学、心理学等精神科学的研究,多角度、多层面讨论意识。第四部分是一个总结,从方法和运用角度总结意识研究。
如作者所说,这本书里提供的是对意识现象学的一个系统研究的尝试:整个阐述是从感知分析开始,到性格分析结束。现象学的意识分析在这里以三种表述形态逐步完成自身勾画:其一,从静态的意识结构研究到动态的意识发生研究;其二、从横向的意识行为分析到纵向的意识权能分析;其三、从彰显的意识理论到潜隐的无意识理论。概而言之,“系统”在这里是指意识的静态横截面和发生纵剖面的两个向度的展开脉络。
作者简介:
倪梁康,1956年生,江苏南京人,现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任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和国际舍勒学术咨议委员会委员。兼任《胡塞尔研究》(Husserl Studies)、《欧陆哲学评论》(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现象学世界》(Orbis Phaenomenologicus)和《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学刊的编委。专著有:《现象学及其效应》、《意识的向度》、《胡塞尔现象学中的存在信仰》(德文)、《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自识与反思》等;译著有:《现象学的观念》《逻辑研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人生第一等事》等。
社会学
符号理论
(社会学名著译丛)
[德]诺伯特·埃利亚斯 著
熊浩 高乐田 译
ISBN:978-7-100-21757-6
内容简介:
作为知识社会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诺伯特·埃利亚斯(1897-1990)的《符号理论》旨在阐述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关键的思维、语言和符号相互交织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功能。作者受到当时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的影响,以社会学的视角挑战了关于知识的哲学观点的主流看法。埃利亚斯秉承了德国知识哲学的传统,他的知识社会学系列著作是这一系统性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号理论》作为埃利亚斯去世后才出版的一本著作,代表了他晚期较为成熟的学术思想。
作者简介:
诺伯特·埃利亚斯(1897-1990),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强调“关系”与“过程”,关注历史进程中的权力、行为、情感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维度,将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综合高度。代表作有《文明的进程》《宫廷社会》《符号理论》等。
译者简介:
熊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传媒研究、互联网传播研究。
高乐田,湖北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西方哲学。
经济学
中国交易所论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杨荫溥 著
ISBN:978-7-100-22253-2
内容简介:
书分为四编,共包含十一章。第一编为“交易所总论”,介绍了交易所的意义、交易所的起源、国内外交易所的发展、交易所的性质、交易所的种类、交易所的政策、交易所的弊端等。第二编为“中国交易所概况”,内容包括上海交易所未成立时的状况、民十交易所失败的原因、交易所的现状、交易所的内部编制、交易所的权限、政府对交易所的监管、交易所的经纪人及会员、交易委托、交易种类、交易方法、交易登记、交易交割等。第三编为“中国交易所之计算及会计”,介绍了计算科的组成、计算区域的规定、价格的种类、各种证据金的计算、经手费的计算、会计科的组成、账簿的种类等。第四编为“中国证券及重要物品之交易情况”,介绍了证券市场的历史、市场交易的种类、交易证券的种类、证券的成交及交割情形、市价涨落的主要原因、纱花棉布的交易实况、面粉的交易实况等。
作者简介:
杨荫溥(1898—1966年),从1925年开始先后但任上海光华大学商科副教授,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教授兼工商管理系主任、教务主任、代理院长,同时兼任国立劳动大学、暨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讲授中国金融和经济学课程。解放后,任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一生主要从事财政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中国金融论》、《中国交易所论》、《上海金融组织概要》等。
会计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研究
(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余绪缨 著
ISBN:978-7-100-21645-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余绪缨先生的学术论文选编,主要收录上世纪60—80年代的论文,是其学术思想的集中展示与体现。全书分会计理论、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核算、经济活动分析专题、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币值变动会计五部分,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填补了我国当时在这一领域的空白。本书是余绪缨先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西方管理会计进行中国化的成果体现,也是我国管理会计学从无到有建立过程的一个侧面反映。
作者简介:
余绪缨(1922—2007),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管理会计学科奠基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会计学科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顾问,国际权威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编辑政策部成员,原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福建省常委、民盟厦门市主委,厦门市政协副主席。
国民经济学讲义
[瑞典]克努特·维克塞尔 著
解革 刘海琳 译
ISBN:978-7-100-21760-6
内容简介:
本译本是第三版的翻译版,在作者去世后由Somarin教授编辑并在瑞典出版。它分为两卷,分别介绍一般理论以及货币与信贷,将相继出版、单独销售。第I卷中以附录的形式添加了两篇维克塞尔比较长的文章,其中之一作为第二册资本理论的补充,进一步阐明了文章中没及提及的耐用资本问题,而另外一个,以述评卡塞尔教授《社会经济学理论》的形式,突出了维克塞尔的总体思想的各种细节。增加后者不应被理解为暗示编者认同其中所包含的各种批评。确实,有一些非同小可的方面,特别是那些关于效用可测性的部分,卡塞尔教授和我还将做进一步讨论。但是,确切地知道权威专家们的观点有哪些不一致总是一件好事,而且人们认为任何能够说明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的两位斯堪的纳维亚经济学家的理论体系之间关系的阐述都将是有益的。维克塞尔在准备本书时的目标是提供一部作品,它不仅可以启迪专业经济学家,也能够作为学生的教科书。目前的版本也是以此为目标制作的。它可能不适合给那些不了解经济学或任何自然科学的年轻学生做导论。对于他们来说,威克斯蒂德《政治经济学常识》第一卷等著作是首选。但是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即准备第一年期末考试的学生以及中等学校中的出类拔萃者)和成年读者,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一般的教科书。我认为没有其他单独的著作更适合那些自然科学家,如果他们不仅希望了解理论经济学的全貌,而且也希望了解其各方面的进展。部分说明是数学方面的。但在这里,正如原著中那样,复杂的部分和涉及到微积分的部分被印成较小的字号,首次阅读时可以省略。贯穿本书的主要论点对于那些没有数学特长的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作者简介:
克努特·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1851-1926),瑞典学派的创始人,并且对奥地利学派、剑桥学派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在20世纪初期提出的货币经济理论,也即累积过程理论(cumulative process),首先突破了此前经济学家普遍持有的“货币面纱”论,试图将货币与实际经济结合起来,并且对包括凯恩斯在内的经济学理论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出现在1898年的《利息与价格》(Interest and Prices)一书中。
自由与必然
(经济学名著译丛)
[英] 琼·罗宾逊 著
安佳 译
ISBN:978-7-100-22149-8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激发人们的探究之心,而非向人们提供信息。在作者看来,对历史的经济学诠释是社会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但也仅是一个因素而已。经济学诠释的下一层次是地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上一层次是对社会和政治关系以及文化史、法律史和宗教史的研究。
本书是针对中间层次草拟的纲要,作者希望提供一个总体框架,专家的研究可以在此框架下进一步深化。时间的排序是按倒序,从第一章开始的数章涵盖范围从上古至数千年,然后是数百年再至数十年。接下来的五章考察的是当代场景,最后两章对社会科学的学说进行了评述。
作者简介: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 新剑桥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和实际领袖。琼·罗宾逊夫人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经济学界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
译者简介:
安佳,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翻译有《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经济哲学》《印度的货币与金融》等多部重要作品。
法学
系统论法学
《社会中的法》解读本
(名家名著解读系列)
高鸿钧 主编
ISBN:978-7-100-22172-6
内容简介:
卢曼的系统论法学是当代西方最具原创力的法学理论,内容涉及法律系统的代码、运作、演化、正义、法院、论证、未来趋势,以及法律系统与政治系统的关系等。本书由国内卢曼法学专家联手,以《社会中的法》为蓝本,分章精解。饶有兴趣者欲得其详,请开卷阅读。
主编简介:
高鸿钧,我国著名法理学家、比较法学家。著有《现代法治的出路》《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英美法原论》和《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等。
自然法的复兴
[美] 罗斯科·庞德 著
黄涛 译
ISBN:978-7-100-21964-8
内容简介:
1942年的1月,庞德受圣母大学法学院之邀,依次发表了题为《何谓自然法》《理性与强力》《法律史上的自然法》及《哲理法学派的未来》的四篇系列演讲。后来,这四篇演讲以《自然法的复兴》的名义予以出版。该书围绕“自然法”这一核心概念,细致梳理从古希腊到现代政治哲学有关自然法的哲学阐释。庞德从社会学法学的学术立场出发对哲理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进行了客观中立的批判,实现了对古典自然法思想的发展与补救。另外,庞德还吸收了多种法学流派思想的合理成分并加以整合,进而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这种注重经验、实证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无疑给新自然法学的兴起提供了新的学术滋养。
作者简介:
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1870—1964),美国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曾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社会学法学”运动奠基人,美国法律现实主义运动的早期代表人物。
译者简介:
黄涛,1977年生,山东聊城人。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基地)研究人员,兰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刑事法学、法制史与法理学。樊文(校者),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博士,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数字平台企业反垄断救济新论
(法律与科技译丛)
[美] 赫伯特·霍温坎普 著
李中衡 译
ISBN:978-7-100-22147-4
内容简介:
本书体系化地收录了赫伯特·霍温坎普教授近年来独立发表的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反垄断相关的文章,正文包括四篇重磅级的学术论文。第一篇《反垄断与平台垄断》是霍温坎普教授近年来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垄断问题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通过缜密分析,强有力地回击了美国反垄断法学术界目前风头正盛的“互联网企业拆分说”,并提出了新的平台垄断救济方案。第二篇《数字聚合市场》是对第一篇论文中有关互联网平台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可能处于“数字聚合市场”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细化,在逻辑上可以被认为是对前文的论证补充与拓展。第三篇《平台与合理原则:评美国运通案》通过对在美国平台反垄断案例法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运通案的评述,阐述了作者的批判性观点。第四篇《反垄断与信息技术》主要分析了竞争政策与信息技术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附录包括一篇学术咨询意见和三篇短评。
作者简介:
赫伯特·霍温坎普(Herbert Hovenkamp),宾夕法尼亚大学凯里法学院詹姆斯·G.迪南校聘讲席教授,被视为当今时代极具影响力的反垄断法学者之一。霍温坎普教授于2008年因其对反垄断法的杰出贡献,获得美国司法部授予的以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命名的“约翰·谢尔曼奖”。他还是美国被援引次数最多的反垄断法教材《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的唯一在世合著作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重大反垄断案件中,原告或被告均会援引其理论或意见作为重要辩护依据。
译者简介:
李中衡,江西南昌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学博士候选人,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律博士,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法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反垄断法基本理论、反垄断的政治与历史分析及法教育学。
文学
吴宓的精神世界
周轶群 著
ISBN:978-7-100-22169-6
内容简介:
吴宓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然而,时至今日,吴宓的学术成就和主张仍未得到深入细致的研究,其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形象也往往失之于脸谱化和标签化。有鉴于此,本书集中选取了三个点:吴宓毕生用力甚勤的一个领域(世界文学),甚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四大宗传)和甚为喜爱的一部文学作品(《红楼梦》),通过细读其日记、诗文、年谱、书信和讲义,力图呈现出吴宓学术和思想的具体内涵与多重维度。作者用大量篇幅将吴宓与同时代的一些重要学者进行对比,以彰显他对于古今、中西、新旧之间的关系,四大宗传在人生和文学中的作用,以及文学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的独特认识。由此,我们得以理解在何种意义上吴宓作为一个忠于传统的开创者、一个高度开放的保守者和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理想主义者,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人物。
作者简介:
周轶群,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古典系兼职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古希腊与中国比较、女性史、明清小说。著有Festivals, Feasts, and Gender Relations in Ancient China and Greece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0),其中译本《蘋蘩与歌队:先秦和古希腊的节庆、宴飨及性别关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即出。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