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好书房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2023年上半年重点重印书11种(文史类)

2023/6/26 16:26:59  阅读:129 发布者:

老庄新论

(修订版)

陈鼓应  

研究老庄思想的经典之作

本书融汇了陈鼓应先生研究老庄思想数十年的成果精华。书中系统阐释了对老庄思想独特地位的认识,认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主干;老庄思想深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代表。作为生活方式和哲学理论,老庄思想都已成为独特的人类公共文化资产。

众神的山川

《山海经》与上古地理、历史及神话的重建

刘宗迪

刘宗迪教授《山海经》研究

“天书三部曲”之第二部

重新认识《山海经》,重新理解上古史

《山海经》是一部囊括万有的宇宙图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堪称一部上古自然知识与文化记忆的宝库。

经文记录的众多山川、方国、丘墟地名,作为先民铭写于大地之上永不磨灭的历史印记,凝聚了极为丰富的上古历史、地理和宗教文化记忆。它们组合为一幅山川与都邑并陈、时间与空间交错的地图,指引着我们穿越时光之门,回到那个众神守护山川、大地与星空交映、华夏与万国杂然并存的历史图景。

借助《山海经》地理空间的重建,让我们重新回到历史曙光初启的“前华夏”世界。

革命的形成

清季十年的转折

罗志田

“旧制度”因何解体,“大革命”如何酝酿

一场带有自毁意味的新政

一次悄然催生革命的改革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却恰于此时爆发了革命。这一历史大变局,留下了诸多疑问:

在当时朝廷没有并无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为何会发生革命?清朝何以骤然崩溃,革命何以轻易速成?

改革开启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体制或结构及政治伦理是否改变、怎样改变及以何种速度改变。正是由于制度的困境,使自上而下的新政带有了“自毁”的意味,并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自下而上的革命。

罗马史

(精装本)

〔德〕特奥多尔·蒙森 著

李稼年

文学与史学经典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蒙森代表作

仿皮烫金精装,配有烫金书盒

内附藏书票

蒙森《罗马史》详尽地叙述了自远古至共和国末期将近1000多年的罗马历史,阐述了罗马从偏于一隅的弹丸小国如何一步步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的过程及其原因,并指出了罗马在日渐强盛中已经蕴含衰亡的种子。本书视野开阔,论证严密,在涉及这一古代时期的各个领域都达到了百科全书式的广度。作品文笔洗练,叙事生动,富于戏剧性,人物形象鲜明,达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完美结合。

1902年,蒙森因这部专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这一殊荣的历史学家。本书也成为研究罗马史的权威之作。瑞典学院在颁奖词中评价道:“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中世纪的面孔

〔法〕雅克·勒高夫 主编

申华明

他(她)们是中世纪的代言人

中世纪的黑暗面纱下,是否有另一种面貌?

推动历史的重要人物被视为一个时期、一个社会、一个文明的象征。享有盛名的中世纪史家雅克•勒高夫,领衔知名历史学家团队,选择并勾勒生活于415世纪的112个著名人物的形象,以人物小传配合同时代相关艺术资料(绘画、雕塑等)的方式,带领读者从内部探索这个极具创造力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影响至今的前行者,譬如查理曼、圣奥古斯丁、哥伦布、马可•波罗,还是后人不曾在中世纪史中给予关注的女性与虚拟人物,如圣女贞德、亚瑟王、侠盗罗宾汉,都在这部令人惊艳称绝的作品中一一登场。这些历史人物在这里是作为证人和历史记忆,揭示了一个与传统认为的、蒙昧的中世纪形象相去甚远的面貌。

他们的生动面孔是代表中世纪的面孔,他们塑造了中世纪的面貌。

该书还附有地图、年表和参考书目。

创造现代世界

英国启蒙运动钩沉

(英国史前沿译丛)

〔英〕罗伊·波特 著

李源、张恒杰、李上

刘北成

如何理解人性、教育、进步与追求财富?

英国何以成为“现代性”的真正故乡?

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图书

长久以来,启蒙运动一直与法国、德意志甚或英国的苏格兰联系在一起,然而,著名历史学家罗伊·波特这部引人入胜的著作却想告诉人们:作为整体的英国启蒙运动是存在的;不列颠,才是“现代性”的诞生地。

在书中,罗伊·波特带领读者领略了1719世纪初的英国思想世界。通过考察那时的英国人如何理解人性、理性、自然、心灵、性别、幸福、财富追求、改善、进步等问题,该书对英国启蒙运动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巡礼,展现了思想与观念的变革如何爆发出巨大力量,带动社会各领域急速发展,并最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该书凭借新颖的观点、翔实的资料、隽永的文笔,揭示了英国在启蒙运动中长期被忽视的独特且重要的作用,并因此荣获著名的沃尔夫森历史奖。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

(国际关系史名著译丛)

〔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李高峰、胡二杰

王萍、崔建树

“天然盟友”缘何兵戎相见?

《大国的兴衰》作者解读大国角力

理解霸权国与兴起国对抗的经典巨著

英国和德国的关系无疑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极其重要的大国关系,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界当作霸权国与兴起国间对抗的经典范例,得到广泛讨论。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是首部将英德关系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研究的论著,也是保罗•M.肯尼迪的代表作。在书中,这位著名国际史学家解答了英德这两个曾经的“天然盟友”最终缘何兵戎相见。他一方面考察了两国在该时期的外交决策,彼此间的海军竞赛、贸易竞争、殖民竞争、意识形态对立,以及“一战”的爆发等问题,另一方面考察了充当外交活动背景的两国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并在英德相对实力的此消彼长和对抗关系的全面展开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凭借系统翔实、颇具洞见的分析,该书为研究两个国家关系的发展史提供了范本式的参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第三版)

(战争与战略名著译丛)

〔英〕詹姆斯·乔尔    戈登·马特尔 著

薛洲堂

一战起源集大成之作

了解大战究竟缘何爆发

詹姆斯·乔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是近几十年来“一战”起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甫一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国际关系史学家之一,乔尔在书中全面分析了这场深刻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如何爆发,研究主题既包括“七月危机”、战前的联盟体系和外交方式、军事战略及指导思想、军备竞赛以及国内政治的影响,也包括对帝国主义竞争和经济动因的考察。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是,乔尔还极为注重1914年的欧洲社会心态对大战爆发的影响,并提出诸多创见,由此引领了新的研究风潮。

2007年,当代著名外交史、战争史专家戈登·马特尔对乔尔的经典著作又进行了新的补充和扩展,加入了自本书第二版出版(1992年)十余年来很多新发现的史料和新的研究成果,使这部经典著作得以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

〔美〕特伦斯·鲍尔

〔英〕 理查德·贝拉米 主编

任军锋 徐卫翔

“剑桥政治思想史”的最终一卷

多位权威思想史家执笔

《剑桥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系统考察了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末政治思想的发展。其作者来自世界各国,且都是在相关领域成绩卓著的学者。书中所讨论的主题涵盖了福利国家的兴起及后来引起的批评;大众选民以及新社会运动促成的全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从实证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对政治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形形色色的思想传统;西方与非西方政治思想之间的互动;全球化对国家提出的挑战。二十世纪政治思想中的每项重大议题都有专章讨论,既有相当的学术水准,也容易为读者理解,对本科生以上不同层次从事政治学学习和研究的学生或学者,都不无裨益。

近代家庭的形成和终结

(增订版)

〔日〕上野千鹤子

吴咏梅

何以为家?

硬核教授上野千鹤子解读“家庭”

在家庭形态日益多样的今天,越来越多人高呼“家庭”走向了解体。

究竟,何以为家?是不论远近无从选择的血缘,还是一屋几人三餐四季的共同生活?与其说“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应该说更多存在于每个人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Family Identify)中,也就是每个人的心理认同和个人选择。对在血缘、种族、婚姻等界限之外的亲密关系的形容,常常说“像家人一样”,也就是个人的心理认同。

从家庭到“像家庭一样”,家庭的临界点在哪里呢?

此外,作为从充满社会竞争压力的公共领域“逃脱”出来的私人领域,在性别视角下,家庭,仍充斥着权力和资源的不平等,以及由此造成的压迫结构。

◎依赖性成员(老幼)的存在是不是使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

◎看护老幼,为什么成了主妇们的“天职”?

◎家务为什么成了女性的“强制劳动”?

◎在家务这种无偿劳动未曾减轻的前提下,女性进入职场,真的是获得了平等和解放吗?

当一个个疑问提出时,作为“爱的共同体”的家庭的盖子,也就被揭开了。

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钱锺书

《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依据钱锺书手稿影印而成,所收中文笔记手稿83本,形制各一,规格大小不一。这套笔记主要为钱先生阅读中国古代典籍所做的笔记,其书写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数量十分惊人,内容也极其丰富,原稿多达一万五千页左右,笔记的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小注,勾勾画画,不易辨认。这样一位治学严谨、博学深思的大学者,他的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可能蕴含着重要的学术思想,甚至成为后学研究的突破口,有其难以估量的学术价值。

同时,钱先生百年不遇的淹通才学在这部笔记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纵横捭阖于经史子集、小说院本、乡谣俚语、笔记野史之中,这种高度是现在这个“隔行如隔山”的学术细分时代所不能想象的。但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献笔记中并非所有条目都有明确的标注,对读者来说没有目录,无异于盲人摸象;有了目录就可以按图索骥。但是从笔记手稿中爬梳出目录来,又谈何容易。幸好钱锺书的夫人、杨绛女士事先做了极其深入细致的整理和编订。她将笔记按时间先后分为四部分,即残页9本、大本25本、硬皮本38本、小本11本,为成书定下了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整理者再根据钱先生自订目录,查考大量书目文献,加上规范的书目信息,终形成便于阅读的分册目录。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