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希庇阿斯》(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
[古希腊]柏拉图 著 溥林 译
2.《菲勒玻斯》(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
[古希腊]柏拉图 著 溥林 译
3.《伊翁》(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
[古希腊]柏拉图 著 溥林 译
4.《斐德若》(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
[古希腊]柏拉图 著 溥林 译
5.《后期形而上学文集》(莱布尼茨文集·第2卷)
[德]莱布尼茨 著 段德智 编 段德智 陈修斋 译
6.《实践哲学文集》(莱布尼茨文集·第8卷)
[德]莱布尼茨 著 段德智 编译
7.《1948年谈话录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梅洛-庞蒂文集·第11卷)
[法]梅洛-庞蒂 著 郑天喆 译
8.《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
[法]夏尔·巴托著 高冀 译
9.《哲学原理》
[法]笛卡尔 著 陈启伟 译
10.《道德政治:或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国家治理》
[法]霍尔巴赫 著 狄玉明 译
11.《艺术哲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法]丹纳 著 傅雷 译
12.《我的世界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美]爱因斯坦 著 张卜天 译
13.《利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古印度]憍底利耶 著 朱成明 译注
14.《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 著 赵丙祥 译
15.《密释纳》(第1部 第2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张平 译注
16.《什么是科学》(第二版)
吴国盛 著
17.《现代科学的诞生》(科学史译丛)
[意]保罗·罗西 著 张卜天 译 蒋澈 校
18.《现代数学的概念》(世界科普名著译丛)
[英]伊恩·斯图尔特 著 张卜天 译
19.《科学的社会功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英]J.D.贝尔纳 著 王文浩 译
20.《我的世界观》(世界科普名著译丛)
[美]爱因斯坦 著 张卜天 译
21.《现象学入门》(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丹麦]丹·扎哈维 著 康维阳 译
22.《常识中的理性》
[美]乔治·桑塔亚那 著 徐奕春 胡溪 钟㼆珦 译
23.《新音乐的哲学》
[德]特奥多尔·W.阿多诺 著 罗逍然 译
24.《法国古典主义剧作法》
[法]雅克·舍雷尔 著 陈杰 译
25.《爱丁堡艺术节——战后英国的文化与社会》
[英]安吉拉·巴蒂 著 李逸君 译 言予馨 审校
26.《超越艺术》(新世纪美学译丛)
[加拿大]多米尼克·M.洛佩斯 著 李鲁宁 译
27.《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和传播译丛)
[英]迈克·费瑟斯通 著 刘精明 译
28.《语词谈薮》(语言学与诗学译丛)
[英]C.S.刘易斯 著 丁骏 译
29.《犹太教审判:中世纪犹太—基督两教大论争》(宗教文化译丛)
[英]海姆·马克比 编译 黄福武 译 傅有德 校
30.《印度文献史——佛教文献》(宗教文化译丛)
[奥]莫理斯·温特尼茨 著 宋立道 译
31.《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现代性研究译丛)
[美]爱德华·W.苏贾 著 王文斌 译
32.《爱因斯坦论政治》
[美]大卫·E.罗 罗伯特·舒尔曼 编 方在庆 徐志凌 译
33.《西域宝藏》(斯坦因西域考古探险记)
[英]奥里尔·斯坦因 著 巫新华 译
34.《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简史》
张学广 著
35.《现象、实体与识——《成唯识论》的哲学论证》
章启群 著
36.《人:遵守规则的动物》
韩林合 著
37.《福柯的政治哲学》
于奇智 著
38.《精神分析研究》(第八辑)
霍大同 谷建岭 主编
39.《国际老学》(第一辑)
邓联合 主编
40.《凉山彝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林耀华 著
41《凉山彝家的巨变》(百年中国社会学丛书)
林耀华 著
42.《中国社会学史(1895-1949):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
阎明 著
43.《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文库)
刘文奎 著
44.《治水——环境社会学视角》
陆益龙 著
45.《男子汉的诗学:一个克里特岛小山村中的竞争和身份认同》(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美]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著 赵德义 徐鲁亚 译
46.《南美洲的恶魔和商品拜物教》(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澳]迈克尔·陶西格 著 马晨 译
大希庇阿斯
(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
[古希腊] 柏拉图 著
溥林 译
ISBN:978-7-100-21185-7
西方第一篇系统地讨论美的著作
《大希庇阿斯》是柏拉图就“美是什么”的问题所作的一篇对话,它是西方第一篇系统地讨论美的著作,后来许多重要美学思潮都源于此。
对话在诡辩学者希庇阿斯与苏格拉底之间展开,他们分别探讨了当时流行的关于美的多种见解,如美是有用、有益、合适、快乐等,苏格拉底对这些观点一一进行驳斥,并提出“美本身”的概念,并认为“美本身”使一切分有了它的事物成为美的。但文中对“美本身”并未给出结论,而是以“一切美的事物都是艰难的”结尾。文中还涉及美与善的关系,认为“美不就是善,善也不就是美”,“美是善的原因”。
菲勒玻斯
(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
[古希腊] 柏拉图 著
溥林 译
ISBN:978-7-100-21187-1
柏拉图“论快乐”名篇
本篇对话中的主要人物是普洛塔尔科斯和苏格拉底,普洛塔尔科斯和一些朋友一道来看苏格拉底,这些朋友中有一位叫菲勒玻斯的与苏格拉底讨论:智慧与快乐,哪一种是更大的善?苏格拉底认为智慧这种善比较大,而菲勒玻斯认为快乐这种善比较大。对话展开以后,菲勒玻斯退出了论证,由普洛塔尔科斯和苏格拉继续对谈。
在本篇对话中,柏拉图对智慧与快乐进行分析,再三指出心灵的事物高于一切感官的娱乐。有些快乐是无罪的,在良好的生活中可以拥有快乐,但心灵比任何快乐或所有快乐都更加接近于卓越。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世上的任何生灵都决不要宣称快乐是第一位的,我们一定不能停止对善的寻求,灵魂有能力热爱真理,并能为真理而奋斗。
伊翁
(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
[古希腊] 柏拉图 著
溥林 译
ISBN:978-7-100-21184-0
最古的谈艺术灵感的文献
这篇对话是柏拉图早期的一篇对话,对话讨论的主题是:诗歌创作是凭专门技艺知识还是凭灵感? 对谈发生在颂诗人伊翁刚刚在史诗朗诵比赛上拔得头筹之后。就内容而言,本篇对话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伊翁在朗诵比赛的胜利,以及二人对于好的诵诗人的看法,伊翁自诩通过为荷马的诗歌润色来获得众人的称赞,是最好的史诗朗诵者。第二部分中,苏格拉底试图揭示出伊翁仅擅长解读荷马,而不擅长解读其他诗人的缘由。最后一个部分,伊翁试图重新为诵诗与技艺建立联系,而苏格拉底通过考察后指出,作为诵诗人的伊翁仅仅是被荷马的力量所激发,凭借神意和灵感而非技艺得以擅长赞颂荷马。
这篇对话探讨了诗人文艺才能产生的原因, 即诗人是凭借专门的技艺还是凭借灵感来创作。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与伊翁的辩论,得出诗人是凭借灵感来创作的结论, 通过磁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作用,诗人进入灵感状态的表现,以及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问题,对后世的文艺理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斐德若
(希汉对照柏拉图全集)
[古希腊] 柏拉图 著
溥林 译
ISBN:978-7-100-21186-4
讨论了如何为真正的爱情辩护,以及什么是真正的修辞术
这篇对话讲述了对修辞术狂热的美少年斐德若与苏格拉底相遇,并同他分享一篇新得到的文章,文章的作者修辞学家莱什阿斯主张:没有爱情的人比有爱情的人更值得被爱。听斐德若朗诵完这篇文章以后,苏格拉底在神的激励下,另作了两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一篇与莱什阿斯的观点类似,一篇则与之完全相反。接着,他们以这三篇文章为例,讨论了修辞术的正确使用、书写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关系等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文章应当阐明真理,最好的言辞既不是公开发表的文章,也不是私底下的对话,而是写在受教者灵魂中活生生的言辞,这样的言辞不仅可以滋养他的灵魂,而且会使他有能力择取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将灵魂中的真理诉诸口头表达或者书面写作。
实践哲学文集
(莱布尼茨文集·第8卷)
[德] 莱布尼茨 著
段德智 编译
ISBN:978-7-100-21925-9
莱布尼茨在实践哲学方面的著述选编
《实践哲学文集》为编译者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莱布尼茨文集》的翻译与研究”的一项阶段性重要成果,列为《莱布尼茨文集》第8卷。亚里士多德虽然建立起了以“伦理学”和“政治学”为基本内容的“实践科学”或“实践哲学”,但他却从“人是理性的动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理论哲学”高于“实践哲学”的理论公式。在西方实践哲学史上,莱布尼茨的一项重要功绩即在于他首次向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理论公式发出挑战,不仅提出了“实践哲学高于和重于理论哲学”、理论哲学只不过是实践哲学的“引论”的原理,而且从“理性”“自发性”和“偶然性”三要素及其关系的角度对其实践哲学的核心概念——“自由”做了相当细致和深入的阐述,对其实践哲学的三个主要分支学科——“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和“法哲学”做了高屋建瓴的说明。莱布尼茨的实践哲学思想是西方实践哲学史上的一块重要高地。
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
[法] 夏尔·巴托著
高冀 译
ISBN:978-7-100-21261-8
艺术史和美学史的必读著作
《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于1746年在巴黎首次出版。这本书在艺术史和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将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演讲术及建筑等统称为“美的艺术”,认为它们遵循同一原理,即都是对美的自然之模仿,从而对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影响。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艺术如何模仿美的自然,包括艺术的分类与起源、天才如何通过模仿美的自然来产生艺术、模仿的方式,以及演讲术与建筑如何异于其他美的艺术等。第二部分主要关注趣味及其与模仿的关系,探究趣味的种类与法则,趣味如何模仿自然,如何评价作品等。第三部分涉及诗(包括史诗、悲剧、喜剧、抒情诗等)、绘画,还有音乐与舞蹈。在巴托看来,模仿原理适用于这几种美的艺术,而它们也因此属于同一体系,具有某种共通性。
艺术哲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法] 丹纳 著
傅雷 译
ISBN:978-7-100-20097-4
傅雷经典译著,艺术史研究必读书目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对于读者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欧洲哲学起源之一希腊雕塑非常具有指导性。全书条分缕析,明白晓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傅雷的译文色彩富丽,绝无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之弊。傅雷曾几次在“家书”中向傅聪推荐丹纳著的《艺术哲学》,并曾忍着腰酸背痛、眼花流泪,每天抄录一部分译文寄给傅聪。
我的世界观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美] 爱因斯坦 著
张卜天 译
ISBN:978-7-100-21889-4
研究爱因斯坦人文思想的重要作品
这本获爱因斯坦本人首肯的小书收录了他关于人生、科学、政治、宗教、教育、犹太人、经济、和平等问题的文章。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人生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类命运的深挚关切。
密释纳
(第1部 第2部)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张平 译注
ISBN:978-7-100-20876-5
拉比犹太教口传律法经典的核心著作
《密释纳》共分6部,第1部“种子”为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犹太教贤哲们对农产品的宗教捐税缴纳问题的律法讨论,包括田角捐、举祭、两种什一税、初熟贡等。它还探讨了与农业相关的其他律法问题,包括生产中的禁混种问题、七年休耕问题、果树的三年未净问题等。此外,《祝祷》卷讨论了与日常祷告相关的律法问题,是书中与农业无关的唯一卷帙,也是到《塔木德》时代仍然有现实意义的唯一卷帙,因此也是在《巴比伦塔木德》中有《革玛拉》诠释的唯一卷帙。第2部“节期”记录了《密释纳》犹太教贤哲们对几乎所有犹太教主要节期,包括安息日、逾越节、岁首、赎罪日等的讨论,主要内容是有关节期活动的律法规则。由于犹太教“时间的宗教”的特性,因此该部在拉比犹太教经典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科学
(第二版)
吴国盛 著
ISBN:978-7-100-20790-4
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
科学,对中国人来说,到底是什么?——是真理,指向知识?是意识形态,指向政治?是技术,指向某种功效?又或是无所不能,指向某种“神话”?在这本书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立足于专业的研究,分析中国人的科学观念,阐明科学和哲学、宗教以及伦理传统的关系,揭秘科学的文化基因,帮助我们厘清各种科学观念,引导我们反思自己的文化传统,追求理性之美。全新修订版增加了长篇附录,全面回应张祥龙、何光沪、江晓原等知名学者的评论。集中回答三个问题:1. 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2. 为什么说“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3.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又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有科学?
本书梳理了中国人“科学”概念的由来,直面我们的科学概念之误区。进而追溯西方现代科学源自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之源,然后从宗教与现代科学产生的关系、数理实验科学对现代科学的塑造两个方面讨论现代科学的产生。此外,本书还讨论了另一个科学传统——博物学,并由此探讨中国古代科学的“有无”之争,思考中国科学的当代命运。
现代数学的概念
(世界科普名著译丛)
[英] 伊恩·斯图尔特 著
张卜天 译
ISBN:978-7-100-20021-9
数学科普的必读书目
几年前,“新数学”席卷了英国的课堂。它以研究数学家所喜爱的抽象的、一般的数学表达方式为基础,其目标不仅是教学生处理数字和公式,而且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在这本迷人的书中,著名的英国数学家伊恩·斯图尔特用幽默和轶事阐明了“新数学”的基本概念:组、集、子集、拓扑、布尔代数,等等。根据他的观点,理解这些概念为理解数学的真实本质、特别是纯数学的力量、美和实用性提供了最好的途径。不需要任何高级数学背景(对代数、几何和三角学有一点了解是有帮助的),就可以了解到作者对函数、对称性、公理学、计数、拓扑、超空间、线性代数、真实分析、概率、计算机、现代数学应用等主题有着怎样发人深醒的认识与讨论。读完这本书,你会更清晰地了解到现代数学家如何看待数字、函数和公式,并懂得牢固掌握“新数学”背后的思想将如何影响对数学本质的真正理解。
科学的社会功能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英] J.D.贝尔纳 著
王文浩 译
ISBN:978-7-100-21888-7
“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的奠基之作
比李约瑟本人更早地提出了“李约瑟问题”
本书是物理学家贝尔纳的里程碑式著作,是研究科学社会学的开山之作。本书首次系统呈现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框架、基本研究方法和全面的研究视角,为该学科奠定了基础。作者从科学家的视角表达了对科学发展现状、科学与社会及人类命运关系的极为深刻的见解,触达对科学之本质的探问。作者提醒,科学应谨记其最朴素、最原初的“功能”——改善人类的生活、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真正的、内在的“社会功能”,也是科学能以应有的效率取得进步的内驱力。本书受到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任鸿隽等的关注和推崇,对于我国的科研、学术建设发展具有启发意义。
常识中的理性
[美] 乔治·桑塔亚那 著
徐奕春 胡溪 钟㼆珦 译
ISBN:978-7-100-21200-7
理性的生活是冲动与思维能力的完美结合
本书是桑塔亚那的五卷本作品《理性的生活》的第一卷。在本书中,桑塔亚那首先提出了《理性的生活》的核心主题:理性不是人的纯粹智力活动,相反,它是冲动和反思、本能和思维能力的完美结合。然后,作者从常识的角度展开了这个主题,从理性的发源地“即刻物”讲起,考察了心灵的发展史。接着,作者通过进一步分析“经验”“自然”“智力”“语言”“人性”等概念,并巧妙地将自然主义、经验主义、怀疑主义、现实主义和唯心主义等不同的哲学流派编织在一起,为我们勾勒出理性的生活的基本轮廓,并展示了人是如何借助于理性对经验的逐渐把握,不断接近于生活的理想。
爱丁堡艺术节
战后英国的文化与社会
[英] 安吉拉·巴蒂 著
李逸君 译
言予馨 审校
ISBN:978-7-100-21894-8
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著名艺术节,争议与丑闻,进步与保守;
文化思潮竟演的舞台——爱丁堡艺术节
本书是第一部研究爱丁堡的年度国际大型艺术盛会的起源和发展的作品。
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以及由它所激发的艺穗节——自1947年创办以来,一直是无数“文化战争"的中心。从一开始,爱丁堡艺术节就试图用文化来促进欧洲文明的发展以及不同国家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因此,爱丁堡艺术节被提请申报了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作者探讨了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的实践和意义、审查制度、宗教在文化发展中的角色和道德的意义等问题,同时对于不同时期针对这些问题所展开的辩论进行了研究。
超越艺术
(新世纪美学译丛)
[加拿大] 多米尼克·M.洛佩斯 著
李鲁宁 译
ISBN:978-7-100-21924-2
本书提出了一种“推卸责任的艺术理论”,另辟蹊径寻找艺术的定义
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令人难解的艺术品,如杜尚的《泉》(1917)、约翰·凯奇的《4分33秒》(1952)、罗伯特·劳申伯格的《抹掉的德库宁素描》(1953)、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1964),这刺激了哲学家、美学家纷纷进入艺术理论领域,提出了各种关于艺术定义的理论。这种关于艺术的定义理论完成了这样一种模型:“当且仅当……,事物X是一件艺术品。”但这些理论仍然使我们在面对难解的艺术品时处于困惑之中,无法欣赏它们。
本书提出了一种原创性的、挑战性的艺术定义理论——“推卸责任的艺术理论”,该理论将思考的重心转向了艺术门类,其理论模型可以概括为:“当且仅当事物X是活动P的一件作品,并且P是艺术门类之一,那么,X是一件艺术品。”提出这一理论旨在使我们的注意力从关于艺术的各种理论转向关于诸艺术形式的各种理论(以及一种艺术门类理论),避免在艺术品判断中陷入僵局,同时还可以重新审视审美价值理论、鉴赏种类理论等美学基本问题。
犹太教审判
中世纪犹太—基督两教大论争
(宗教文化译丛)
[英] 海姆·马克比 编译
黄福武 译
傅有德 校
ISBN:978-7-100-21541-1
富有趣味的宗教学术著作
本书集中论述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所进行的三场论争,即巴黎论争(1240年)、巴塞罗那论争(1263年)和托尔托萨论争(1413—1414年)。作者在大量翔实的原始资料考辨基础之上,通过严密细致的论述以及对史料的准确翻译和精当注释,再现了中世纪时期两教对峙的戏剧场面和真正意义。作者对所引史料进行了精心编译和考订,极大地提升了可读性。
爱因斯坦论政治
[美] 大卫·E.罗 罗伯特·舒尔曼 编
方在庆 徐志凌 译
ISBN:978-7-100-21259-5
了解爱因斯坦对民族主义、原子弹问题、战争与和平的观点
在《爱因斯坦论政治》一书中,编者将爱因斯坦最重要的公开发表和私下交流的政治著作和言论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爱因斯坦形象。他并不是像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天真的、徒劳无功的理想主义者,恰恰相反,在政治问题上,他是一个既讲原则又灵活机动的实用主义者,他的言论反映出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精神分析研究
(第八辑)
霍大同 谷建岭 主编
ISBN:978-7-100-21379-0
前沿研究和经典阐释并重的精神分析研究辑刊
本书刊以对弗洛伊德、拉康等精神分析大师的著作的学习与理解为基础;从微观个体层面到宏观文化层面,解释并对比中国材料与西方精神分析理论,找出哪些是精神分析理论能够解释的东西,哪些是仅能部分解释的东西,哪些是不仅不能解释甚至还有矛盾的东西;进而创造与发展出能够有效解释中国材料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发展、丰富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第八辑分为:“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精神病专题”“霍大同精神分析专题”“母子关系专题”“符号性债务与转移专题”“精神分析中国化专题”。各专题下包含外国前沿研究翻译,重要经典作品章节翻译,研讨班课程实录,以及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既有学科经典理论的阐释和解读,也有结合中国实际做出的理论创新,还有对于精神分析工作的实践问题的思考,展现了中国精神分析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均可从本书刊中获得关于精神分析的知识和理解。
男子汉的诗学
一个克里特岛小山村中的竞争和身份认同
(汉译人类学名著丛书)
[美]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著
赵德义 徐鲁亚 译
ISBN:978-7-100-21542-8
人类学经典
赫兹菲尔德最重要的民族志作品
本书出版于1985年,是美国当代著名人类学家,赫兹菲尔德最重要的民族志作品,也是人类学领域的一项经典研究,对于边缘社会的裂分主义倾向、男性社会话语和行为的竞演性做了详尽的分析。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指出:以男性为中心的思想是克里特岛社会裂分性的根源。在本书中,作者描述并分析了这种男性中心主义是如何在待客、选举、偷盗羊只(及其叙述)、复仇、话语上的刻薄相向,以及命名等行为中得以体现的。而几乎在所有情况下,男性之间的社交活动都是相互对立的表现,这种对立有时表现为合作,有时则体现为敌对。赫兹菲尔德的研究指出,克里特岛格伦迪村村民的男子气概是基于共同的道德价值体系进行的一种表演,是以男性为主体的家族和血缘关系上的团结和互惠的表现,而不是粗暴的个人主义。从这种男子气概的角度上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克里特岛的政治、宗教和文化倾向,解读经济发展和全球化对于边缘化的传统社会的影响。
南美洲的恶魔和商品拜物教
[澳] 迈克尔·陶西格 著
马晨 译
ISBN:978-7-100-21087-4
恶魔、商品拜物教、南美原住民、资本主义殖民者
一部挑战传统范式的人类学民族志
本书是澳大利亚著名人类学家迈克尔·陶西格教授的成名之作,在本书中,他主要探索了当代南美洲种植园工人和锡矿工人的民间信仰中,恶魔的社会意义。陶西格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商品拜物教”等概念,他发现,当地以恶魔形象为核心的本土信仰调解了前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和资本主义物化生产模式之间的冲突。这种混合的信仰体系,正是南美原住民社会在与资本主义及世界市场扩张交锋的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文化回应。
治水
环境社会学视角
陆益龙 著
ISBN:978-7-100-21263-2
环境社会学视角下的水问题
该书是一部关于水治理的社会学研究,它从社会学的视角,对我国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治理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和经验考察,尤其注重考查水环境治理、水权交易、水环境问题及纠纷、水灾害等相关的社会性因素及其解决办法,并提出了节水型社会的制度设想。主要内容涉及水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反思、节水型社会与节水制度建设、水库移民问题、水利扶贫、河长制、地下水问题、水环境问题及纠纷解决机制等。作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治水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探讨和经验考察。其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前沿性和现实意义。
现代科学的诞生
(科学史译丛)
[意]保罗·罗西 著
张卜天 译
蒋澈 校
ISBN:978-7-100-21756-9
轻松读懂现代科学如何诞生,深刻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现代科学从何而来?对于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的读者来说,这部作品是非常理想的科学史入门读物。本书广泛考察了现代科学诞生的背景,为我们呈现了各种传统思潮及价值体系间的复杂互动,如何在17世纪孕育出现代科学。书中描述了现代科学的种种特征,呈现了这种独有的知识究竟“新”在何处,详细介绍了笛卡尔、伽利略、牛顿等重要推动人物的影响,纠正了“科学是枯燥的”、“科学与文化互不相关”等偏见。本书讨论的主题既有常规的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宇宙论、机械论哲学、生物学、医学等科学内容,也有不太常见的“技艺与自然”、赫尔墨斯主义、化学论哲学、磁哲学、时间的发现、地质学、“自然之书与圣经之书”等更深层的内容。这本通俗易懂而又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书,将使读者洞悉科学与哲学复杂交织的关系。
凉山彝家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林耀华 著
ISBN:978-7-100-21547-3
我国早期人类学民族志代表作,彝族研究的经典作品
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早期人类学民族志的代表作,也是凉山彝族研究的经典作品。本书是作者1947年对凉山彝族社会进行三个月实地考察后的田野考察报告,并于1947年以《凉山夷家》之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61年出版英译本。书中分专项描述了彝族社会的地理历史、亲属关系、经济状况、社会组织及信仰仪式等方面的情况,梳理了彝族的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并采用比较视角做了分析论述。本书还增补了林耀华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凉山彝家进行后续考察写的两篇文章《凉山彝族今昔》和《三上凉山》。书后附有导读文章和林耀华先生学术年表。自本书写作之始,林耀华先生对于凉山彝族的研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提出了以家支和奴隶制为核心的传统凉山彝族社会结构,并持续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其社会发展和转型,见证了凉山彝族地区的社会变迁和喜人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世界学术界所重视。
现象、实体与识
《成唯识论》的哲学论证
章启群 著
ISBN:978-7-100-21867-2
如何用哲学的方式理解佛教理论?
由本书入手,探寻理解唯识学集大成之作《成唯识论》的门径
本书以《成唯识论》文本为依据,以中印佛学发展为历史线索,并参照相关梵文文献,用20世纪的哲学视野,从形上学、存在论、认识论三个方面,系统整理了唯识学的哲学思想理论,并着重做了以下工作:从六个核心问题论证唯识学与现象学理论上的根本差异,为唯识学与现象学的比较研究清理了一些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从四个方面展示了《成唯识论》存在论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不同,揭示两种哲学理论的意趣和旨归,呈现两种文化、文明鲜明、异样的人生底色;将唯识学形上学与中西方哲学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唯识学的种子论不仅具有世界万物生成发展和本质的唯物论倾向,也具有理念、意志作为宇宙万物本原和动力的观念论倾向。本书作者期望以此探索出一条汉语佛教哲学研究的道路。
现象学入门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扎哈维系列)
[丹麦]丹·扎哈维 著
康维阳 译
ISBN:978-7-100-22086-6
本书是了解现象学、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
以及了解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伟大思想家的理想出发点
本书是丹·扎哈维对20世纪主导性哲学运动之一的现象学简明而有吸引力的介绍,目前已经有德文、英文、日文等六种译本。本书作者丹·扎哈维是该领域的顶尖专家,他在这本书中生动明了地介绍了最基本、最核心的现象学概念,比如意识、意向性、空间性、具身性、时间性、交互主体性和社会性等。这些概念对于理解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伟大思想家至关重要。丹·扎哈维以一种清晰明白的方式研究并解释了一些关键问题,比如:1. 什么是现象学分析?2. 现象学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3. 现象学对身体和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有什么看法?3. 现象学如何区别于哲学的其他领域并与之相关?4. 经典现象学的观点与心理学和定性研究中正在进行的争论有什么关系?本书作者是该领域的大家,在本书中聚焦于现象学里的核心概念和哲学论证,深入浅出,对于想了解现象学、存在主义等哲学流派,以及想了解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庞蒂等伟大思想家的读者来说,本书将会是一个理想的出发点。
凉山彝家的巨变
(百年中国社会学丛书)
林耀华 著
ISBN:978-7-100-22312-6
我国首部以人类学方法系统调查和研究凉山彝族的民族志经典
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曾于199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编是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初对凉山彝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的成果《凉山彝家》,曾于194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二编至第四编分别是“凉山彝族今昔”“三上凉山”“半个世纪以来凉山彝家的巨变”,均是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多次再访凉山后根据新情况所写,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后彝族地区发生的种种喜人变化。本书将林耀华先生有关凉山彝族研究的成果编排在一起,展现了林耀华先生从事民族研究的长期持续性、严谨性,是中国民族志研究的经典之作。
转自:“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